第A12版: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如何开展群诗教学?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以情境教学法开展古诗文教学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0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注重培养孩子积极提问、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鹤山市沙坪街道第六小学 冯建玲

    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进行引导,让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最好的发展?在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这一课的设计及教学中,本人注重培养孩子积极提问、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成效显著。

    重视前置学习

    在《鸟的天堂》上课前,我为学生设计了两个前置学习任务:一是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的主要脉络;二是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巴金写作的背景。

    在课堂教学中,我给出四个维度的学习策略:一是聚焦场面,读出“变化”;二是聚焦关键词,感受“热闹”;三是聚焦表达方法,感受“快乐”;四是聚焦课外信息,领略动态之美。我让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维度来展开合作探究,在听学生汇报时适时引导他们抓住有关语句进行表述,引导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信息,在课堂上进行深度交流,从不同角度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与动态之美。通过推动学生从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向深度学习迈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鼓励发现问题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想方设法让爱思考的学生多思考、深思考,让较少主动思考的学生爱思考、会思考。

    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学课文、自己提出疑问,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当学生未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阅读文章,把文章的前后联系起来思考。当学生开始产生疑问时,教师再引导他们把课文与课外阅读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思考。这样步步诱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就会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在《鸟的天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在哪里?为什么会是“鸟的天堂”?学生抓住问题顺藤摸瓜,由几个问题扩展到全文内容,逐步揭示课文蕴含的哲理,这个过程能引导学生学会在探索的过程中辨疑、解疑,有效培养思维能力。

    有些课文的词句,学生在阅读时一晃而过,不容易察觉其中的问题,而这些地方往往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故意设疑,激发学生思考。在《鸟的天堂》一课中,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领略“鸟的天堂”的静态美与动态美之后,老师可以顺势设疑:“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不同,他观察的方式有什么变化?”通过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最后得出结论——作者的观察位置变化了,观察方式不同了,因此所见的景物也不一样了,进而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

    巧用思维导图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梳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鸟的天堂》一课,我在复习环节引导学生巧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脉络。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再一次回顾作者两次分别在“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采用的观察方式、运用的表达方法等内容,明确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加强了对知识点的深度把握。这样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学习更轻松。

    抓住核心事物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满堂问”“一问一答”“教材依赖”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就是教师的情境设置脱离学生实际。我认为应该要制定“抓核心事物适体而教”的教学策略,围绕“核心问题”,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每一节课,让学生的学习成为自觉、主动探索的行动。《鸟的天堂》一课中,我就敲定了“景物的变化”为核心事物,设计“巧用导图,初感变化”“用心观察,细说变化”“建立联系,品味变化”“体会情感,感悟变化”“深化主题,拓展阅读”几个教学环节,引领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思维制胜,一节充满“思维”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应该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构建深度学习的思维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