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台山地图,坐标台山市中部核心腹地,端芬镇——一座银信小镇正快速成长:园区厂房机声隆隆,广袤农田生机盎然,公园碧道妆点城镇,景区游客欢声笑语……
十年磨一剑,出鞘必锋芒。端芬以乘风破浪的勇气和姿态,一路披荆斩棘、坚毅前行。变化在哪里?在不断释放的城镇发展活力里,在日益优美的城乡环境里,在持续提升的民生福祉里,在自信自强的群众精气神里。美丽端芬色彩斑斓,绘就了一幅幅幸福小康的多彩画卷。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素敏 通讯员 端芬宣(署名除外)
A 精准发力 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银信博物馆展出内容很丰富,让我们了解到很多华侨的故事。”“每一封银信的背后都体现了爱国爱乡的精神。”……位于端芬镇的海口埠银信博物馆,是近年来火爆朋友圈的“网红打卡点”。这个博物馆,展出数百件银信及银信相关文物,反映华人华侨在海外奋斗、支援祖国建设的历史故事。博物馆按照“圆梦之旅”“银信速递”“家庭最大”“情系桑梓”“复兴之梦”“文明之魂”六个展陈板块设置游览路线。馆内设有文创产品展示区,让游客对银信文化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火起来”的博物馆,让银信历史“活起来”。博物馆的所在地海口埠也实力“出圈”,成为不少人的休闲新去处、“打卡”新地表。
在海口埠,银信文化保护与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紧密相连。自2016年起,端芬镇启动南粤古驿道海口埠示范点工程,逐步把海口埠打造成一个充分展现台山海外华侨银信缘起、递送、历史作用与现实文化价值的平台。近年来,端芬镇高度重视,不遗余力,先后投入3700多万元,高质量完成包括海口埠银信博物馆、银信纪念广场、古码头、文化古街外立面修复工程建设。如今,海口埠的环境有了全面的提升,成为“南粤古驿道出海口纪念地”“世界记忆名录银信纪念地”。海口埠更是获评“2016-2020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最佳推广站点”“第二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
了解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越来越多人来到端芬镇参观学习。端芬镇也不断完善海口埠的旅游配套设施,完成海口埠游客服务中心改造。今年3月,海口埠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端芬镇的银信文化品牌得到持续擦亮。
海口埠的变化,是端芬镇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端芬镇拥有丰富的华侨文化历史资源,沉睡的旅游资源也在逐渐苏醒,展现在世人眼前。梅家大院是电影《让子弹飞》的拍摄地。108幢骑楼规模宏大,因电影的上映而名声大噪,并成为省级保护重点文物。
如今的梅家大院,风采依旧。游客看着骑楼欧式的建筑外形和古色古香的中文牌匾的结合,可以感受中西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去年,端芬镇在汀江圩新建面积1600平方米的休闲体育广场,内街全面铺设沥青并逐步开展汀江圩华侨近代建筑群保养维护工程。根据梅家大院升级改造工程计划,端芬镇还将在梅家大院周边建设酒店、商业街、文化展示走廊,并配套停车场。
为进一步整合旅游文化资源,按照“多彩台山,魅力侨乡”乡村振兴示范带的规划,下一步,端芬镇将围绕“海口埠、梅家大院”两个核心连片规划,将海口埠和梅家大院两个景区进行紧密的联系,通过陆路风貌带、水路风貌带将资源串联,打造“侨乡圆梦·侨乡风情”段。线路涵盖汀江华侨文化走廊及南粤古驿道的侨圩、商埠、村落、两岸美丽的田园风光等旅游资源和众多代表广府人出洋历史的水路交通节点,承载了极其丰富的侨乡记忆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今年,端芬镇获评为江门市乡村旅游示范镇。
B 党建引领 推动乡村有效治理
从台城出发,沿着548县道蜿蜒盘旋数公里,历经40分钟,便可抵达端芬镇隆文墟的滨海松苑。门前的石碑上铭刻着入党誓词,楼顶矗立着“熊熊火炬”,这一切都展示着它的红色基因。
滨海松苑的历史展览室内,以图文讲述当年粤中纵队滨海总队在人民解放事业中的英勇革命斗争历程,还展示了滨海总队曾使用的红军刀、手枪盒、手榴弹、军服等,真实还原当年风起云涌的战斗岁月。
近年来,端芬镇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打造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教育培训活动的重要现场教学基地,2019年投入500多万元,启动滨海松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升级改造工程,在原址的基础上对其内外硬件设施进行翻新和升级。去年,该镇又开展滨海松苑升级改造二期工程,继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投入400万元对滨海纪念馆后山进行环境整治,增加步行径,打造“红色”主题公园。如今,滨海松苑已成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红色现场教学点,台山市、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门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党的引领下,端芬镇的党员干部以史资政,汲取奋进力量,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固基本的工作,用心用情用力造福人民群众。
“村民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无论大小,都要认真办好。”张文想是庙边村专职网格员。今年年初,在入村走访的过程中,他了解到村中一名残疾村民因身有残疾,无法下地耕作。通过端芬镇委镇政府的快速统筹,确定了帮扶方案,并联系来自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在张文想的协调下,帮助这位特殊的村民解决了种植、收获等系列难题。
民之安乐皆由治。基层治理,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是否能持续发展、繁荣和稳定。端芬镇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书记工程”,高质量抓好网格化服务各项工作落实,推动更多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下沉,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按照“每村一图一表一台账、整体覆盖、精细服务”的原则,端芬镇合理划分17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40名,整合网格内无职党员、退役军人、共青团员、志愿服务队等服务资源和力量,吸纳各行业尤其是新业态行业的重点人员加入到网格员队伍中,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治理体系,坚持精准、充分发挥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和网格员队伍职能作用,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提升社会基层治理水平,打通服务居民群众“最后一公里”,就需要筑牢基层“红色阵地”。
今年,端芬镇按照“利于管理、便于活动、发挥作用”原则,建强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公司的党组织。在该镇的东方御璟苑小区内,吸纳业主、物业服务公司的党员4名,成立东方御璟苑党支部,并选出志愿楼长5名,成立由9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探索构建小区支部委员、志愿楼长代表、物业服务公司“三方协同”治理模式。如今,逐步建立完善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党支部、物业服务公司、志愿楼长代表等三方参与的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议事会”,围绕小区管理中痛点难点问题交流工作推进情况,汇集居民群众诉求,研究有关矛盾问题解决方案。
C 乡村振兴 生活品质全面提升
38座风格统一的青砖民居,2块“村规民约”石碑,1间公共图书馆,组成一个连片成群、规模宏大、布局讲究、设计精美的民居建筑群,成为侨乡大地上别具风格的一道风景,这就是台山市端芬镇东宁村。
为擦亮传统村落品牌,打造乡村“样板”。近年来,端芬政府不断投入资金,对东宁村进行改造升级,陆续完成鱼塘边浇捣挡土墙、地坪与广场砖铺贴、草皮种植、竹篱笆护栏与护栏涂漆、“三线”改造、村道硬底化等基础建设提升,完善小公园、宣传栏、古灯、垃圾收集点、卫生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让东宁村的景观风貌与宜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这是端芬镇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乡村风貌的一个具体缩影。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是其中重要的工作。2018年,端芬镇在317条自然村全面开展美丽宜居乡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和“七强八改九提升”工作。2021年,端芬镇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第一期项目,对沿线村庄开展环境整治提升,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绿化建设、人居环境提升等。
城镇建设上,端芬镇同样也在不遗余力地推进中。近年来,端芬镇切实改善城乡基础设施,美化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投入2000多万元,铺设91公里自来水管道,实现全镇农村自来水全覆盖;完善城乡交通路网,全面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500多万元,推进国道G240为主线的交通要道提升工程,把该路段升级为双向四车道,提升两旁绿化、划设停车位,并增设“南粤古驿道”标识;投入1200多万元,为40公里道路安装路灯,实现辖区省道以上道路路灯全覆盖;投入980万元,升级G240国道至梅家大院路面,对海阳东宁村、南安村的农房外立面微改造、“三线”整治、四小园建设、道路两旁风貌提升、更新沿路村庄标识等;投入400万元,重塑镇内休闲配套设施——凤山公园,增设中轴广场、环湖绿道、园林小景,将其打造为汇聚人气和居民休闲娱乐的城镇中心。
生活美,也要产业旺,农民腰包更要鼓起来。端芬镇是生态农业大镇。近年来,端芬镇着力于夯实农业基础,聚焦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2012年,全镇农业总产值为3.5亿元,2021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到11.95亿元,较2012年增长了2.4倍。
目前,端芬镇已形成“三大”生产基地,即以鳗鱼养殖为龙头的淡水养殖基地;以青皮冬瓜、尖椒、莲藕为龙头的蔬菜种植基地;以优质大米为龙头的水稻生产基地。十年间,极具本地特色的“台山鳗鱼”“台山大米”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以远宏集团为主的省级鳗鱼现代农业产业园,2021年鳗鱼养殖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年出口量占全国80%以上。
如今乡镇老年人多,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服务中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大。如何让他们安度晚年?2015年,端芬镇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由端芬镇卫生院托管端芬镇敬老院,以“两院一体”为基础,依托医院的医疗资源,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以满足不同老年群体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2021年,投入450万元新建端芬医院综合楼,推进镇卫生院和敬老院有机融合,打造台山市首个镇级医养融合中心,2020年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成功创建第一批“广东省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实现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