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是恩平各地晚造水稻收割的好时节。
在大田镇朗底牛栏屋村,20公顷(300亩)金灿灿的稻田中,近处沉甸甸的稻穗与远处忙碌的收割机,构成一幅生动的丰收图景。
10月17日,恩平供销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抢抓晴好天气收割水稻,当天,恩平市农业农村局还组织技术人员到现场测产,测产结果为湿谷亩产460公斤,干谷372公斤,略超当前恩平全市晚稻亩产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测产的20公顷(300亩)稻田是恩平市今年撂荒地复耕复种的示范地块,撂荒地变成丰收田,这是当地整治撂荒地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撂荒地作为种粮面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恩平市党政同责、高位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唤醒”了超过567公顷(8500亩)沉睡田。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周晓营
制定“一地一策”整治方案
在良西镇福坪村,34.67公顷(520亩)撂荒地的晚造水稻即将迎来收割。“还有不到10天就可以收割了,之后可以开展冬种项目。”农户邝伟洪说。
福坪村的这片撂荒地原是该镇“农业+旅游”网红项目幸福田园的所在地。此前,幸福田园处于停产停业状态,影响了农户和村集体经济收入。
今年,良西镇辖区9个村(居)委会的经济联合社共同出资合股,成立恩平市良西镇福稻农垦有限公司,以此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该公司与原幸福田园项目达成土地转租协议,以每亩每年550元的价格与福坪村160多户农户逐年承租,既解决了土地丢荒问题,又能持续增加农户收入。
今年,恩平市农业农村局下发了《恩平市撂荒地复耕复种整治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整治工作的通知》,指导各镇(街)落实“一户一策”“一地一策”任务,因地制宜施策,解决耕地撂荒问题。
例如,横陂镇结合撂荒地的实际条件,在确定难以种粮的情况下,引导农户利用沼泽地种植莲藕、花生、蔬菜等1.33公顷(20亩),另外利用旱地种植番薯2.6公顷(40亩)。沙湖镇利用“两预两委托”模式,即通过镇、村组织村民达成统筹经营、流转、连片开发意向,实现土地经营权预整合和预流转,委托镇、村统筹经营,委托第三方公司统一发包公开招标,流转撂荒耕地78.88公顷(1183.2亩),整合流转后,农田由种植公司进行规模化、机械化全程托管耕作。
此外,恩平市以大田镇为试点,积极开展“全程托管服务”“镇犁地打田+村种植收割”“认购部门出资种植特定农作物、认购田全部产出归认购单位所有”“外出乡亲回乡认耕”四种模式,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86.66公顷(1300亩)。
多措并举推进撂荒地整治
土地肥力不足、水源不足、地块位置崎岖、缺少劳动力等,都是导致土地丢荒的重要因素。
让撂荒地复耕复种,改善耕作条件是关键。
今年,恩平市一方面通过抓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1400公顷(2.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增施有机肥,提升耕地地力质量。
另一方面,持续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重点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在全面推广水稻机耕、机种、机收的同时,逐步推广无人机飞播、飞防等服务,提高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有些撂荒地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我们参加了统防统治项目,利用无人机替我们完成高难度的施药。”农户卢子策说。
此外,恩平市以良种良法推广和粮食高产创建工作为抓手,大力引进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今年上半年,恩平市共开展水稻品种比较9个,新品种展示6个;向农户发放优质水稻种子1.5万公斤,推广一次性施肥技术面积406.67公顷(6100亩),补贴缓控释肥167.5吨;推进双季稻轮作休耕试点面积1866.67公顷(2.8万亩),重点支持“双季稻+冬种马铃薯、甘薯轮作”模式,提高耕地亩产量和经济效益,防止耕地“非粮化”。
强化强农惠农服务,使农户种粮合理收益得到保障,是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的基础。恩平市严格落实粮食补贴政策,健全耕地地力补贴惠农政策工作机制,确保应发尽发,及时将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方式直接拨付给农户。截至8月底,已发放农户耕地地力补贴、一次性种粮补贴金额约3245万元,受益农户6.7万户。
恩平市还充分做好社会化服务,加强农机具调剂调配,积极组织开展机耕机播机插机收,推进农机服务向粮食生产全过程、全产业领域延伸。创新农业金融保险服务,加大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力度,争取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全覆盖,探索水稻保价保产新商业险种惠农;完善粮食产后服务,继续扶持粮食(稻谷)烘干设施(服务中心)建设,目前计划建设烘干中心两个,增加日烘干能力550吨,着力解决农户“晒谷难”问题;完善购、储、加、销协同保障体系,统筹抓好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做到“应收尽收”,防止发生大面积“卖粮难”,保护农户种粮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