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青春在新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愿更多江门餐饮品牌走向全国
做好“侨批”保护活化 共绘同心圆中国梦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 年 11 月 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落实省委“做好新时代‘侨’文章”战略部署——以学术助力“侨批”焕发新活力学术座谈会举办
做好“侨批”保护活化 共绘同心圆中国梦

    □江门日报记者 凌雪敏

    11月7日,落实省委“做好新时代‘侨’文章”战略部署——以学术助力“侨批”焕发新活力学术座谈会在五邑大学举办,本次座谈会由江门市委宣传部、五邑大学联合主办,华侨华人文化研究院、侨批文化保护活化研究中心承办。会上,五邑大学侨乡文化研究院专家、学者学习了广东省委常委会会议关于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的精神,并围绕持续深入挖掘研究、保护活化“侨批”等问题进行探讨。大家在座谈过程中互相交流学术见解,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思维碰撞,为更进一步在学术上支撑做好新时代“侨”文章,让“侨批”继续焕发新的活力贡献智慧力量。

    主动肩负使命担当

    以“侨”文化魅力拉近侨胞距离

    中国侨都江门“侨”文化底蕴深厚,江门的“侨批”具有数量多、历史跨度长、覆盖范围广、内容丰富等特点,在世界记忆遗产保护中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是“侨批”保护研究的前沿重镇。近年来,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的推动下,我市多形式、多渠道弘扬传播“侨批”(银信)文化,实施“侨批”保护活化利用十大行动,全国首创发掘“侨批中的党史”、在首都北京举办“家国情怀寄尺素——江门五邑侨批(银信)展”,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跨越山海的家书》在黄金时段上演,在《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南方日报》频频亮相,首创“侨批”舞剧《侨批·家国》、诵读剧《侨批·家国》等吸引了海内外华侨华人的目光,举办“侨批文化与华侨精神”研讨会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11月4日,广东省委常委会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的重要指示精神,保护好管理好“侨批”文物,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诚信观念和家国情怀,让“侨批”焕发新的活力,我市从事“侨”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纷纷为之振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在我看来,碉楼、银信等‘侨’资源正是凝聚海内外侨胞共识、统一思想战线、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纽带。”五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国雄在分享以学术助力“侨批”焕发新活力的总体思路和设想时说道。张国雄认为,广东是“侨”资源大省,而江门拥有逾530万五邑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更要主动担起“侨批”挖掘保护、活化利用的使命担当,传承弘扬“侨”文化精神,为实现中华儿女大团结贡献力量。“我认为聚焦‘侨批’之余,也要放眼整个五邑地区如开平碉楼、侨胞名人等“侨”资源,加强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争取建立国家级华侨文化生态保护区,让海外侨胞的根有迹可循,用乡情拉近与侨胞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身为中华儿女的荣光。”

    “从华侨家族的经历中挖掘鲜活故事,用小切口讲活‘侨’文化,我觉得大有可为。”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石坚平建议,可以充分发动民间力量,通过举办征文、征集老物件等活动,借助群众的力量发现侨都新故事。

    五邑大学广东侨文化研究院院长刘进认为,“侨批”是最直观体现华侨华人家国情、感受乡情的载体,是解读其他“侨”资源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要以“侨批”为“龙头”,对江门“侨”文化资源进行统一挖掘和保护。然而,专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不少“侨批”在民间被转卖,难寻踪迹,为“侨批”的研究带来遗憾。因此,刘进在会上提出了“抢救、研究、活化,政府、高校、民间”这组“侨批”挖掘保护关键词。“研究挖掘‘侨批’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交流、互鉴,需要对‘侨批’资源持续挖掘。这需要政府、高校、民间通力合作。”刘进建议,政府可以给予提供“侨批”资源的群众资金支持、荣誉奖励等,引导群众参与到“侨”资源挖掘中来,最大限度把本土“侨批”留在五邑。同时,政府还应不遗余力地支持高校学术研究,充分挖掘“侨批”背后的鲜活故事、文化内涵,并借助文学文艺界、媒体等力量,在研究基础上做好“侨批”的活化利用。

    赋予“侨”文化新活力

    把“侨批”送到群众身边

    “侨批”是海外华侨给国内家人的汇款和家书,这一文化瑰宝凝聚了侨胞生活的点滴。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侨批”这封信笺离大家的生活越来越远。座谈期间,不少专家都有同感——活化利用好“侨批”,赋予其新活力、让它重回大众身边的脚步越来越迫切。

    要推动“侨批”吸引大众目光,市委宣传部文化科科长陈科明认为,要进一步加强“侨批”内涵挖掘,围绕家国情怀、诚信理念、中华儿女大团结等主题,不断创新研究成果,观照时代,融入生活。“要持续以文艺精品讲好“侨批”中的江门故事、中国故事,提升打磨《侨批·家国》《侨批·中国》等一批艺术作品。”为扩大文艺精品影响力,陈科明表示,还要用好新媒体手段,以国际化视角、潮流化叙事来提升对外传播能力,把江门“侨批”真正打造成为体现“中国侨都”文化标识的城市名片。

    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姚婷认为,江门拥有大量的海外侨刊,华人华侨读者群广,应以侨刊为载体,收集、刊发有价值的“侨批”内容。“微信是‘侨批’的现代形式,当中华侨华人对家人的殷殷嘱托,对国家发展的关心问候,折射的也是华侨华人奋斗不息、爱国爱家的‘侨批’精神。其实‘侨批’离当代人生活并不远。”她还建议,“侨批”宣传可从群众身边入手,通过多元网络互动,把“侨批”送到群众身边。

    网络传递“侨批”情怀,江门做了积极尝试。“近年来,我们和国外高校、华人华侨机构通过在网上举办‘侨’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大批新生代侨胞参与。当有青年侨胞告诉我决定回家看看时,我深感文化对拉近唤醒侨胞家乡情感的强大力量。”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谭金花提出,华人华侨博物馆设展时,布展内容可从侨胞生活特点出发,设置写一封“侨批”之类互动性强的环节,让大家觉得文化触手可及。

    去年,由市委宣传部联合五邑大学打造的“侨批”题材音乐诵读剧《侨批·中国》在海内外侨胞中获得了良好口碑。该剧创作者五邑大学美育教育中心主任宋瑞表示,该剧的成功离不开侨都本土真实故事作支撑。“未来江门可以挖掘更多本土故事,打造文艺精品,赋予‘侨批’新活力。”宋瑞还提出,江门应该探索技术手段,破除海内外语言壁垒,让侨都文艺作品真正走到侨胞新生代中去。

    座谈会上,各位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为江门接下来的“侨”文化保护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好建议。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石岩表示,江门“侨批”是华侨文化的瑰宝,是华侨精神的重要载体。近两年,江门市委宣传部始终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依托五邑大学首屈一指的华侨文化研究力量,在“侨批”保护活化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众多“第一”“首创”,让泛黄的“侨批”开口讲述党史故事、家国故事、诚信故事,有效推动“侨批”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接下来,市委宣传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市委“侨都赋能”工程,坚决扛牢弘扬“侨”文化的使命担当,持续推动“侨批”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利用,不断擦亮“中国侨都”文化名片,以江门之力讲好广东故事、中国故事,为做好新时代“侨”文章贡献侨都力量。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