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极大提升,我们是最大的受益者。”鹤山鹤城镇居民的切身感受,折射出该镇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成效。
作为珠三角具有客家风情的城镇,鹤城镇是鹤山当年建县的县城所在地,这座古老城镇历经290年风雨,依旧保留下了悠悠古韵。近年来,鹤城镇坚持狠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产业振兴为着力点,深挖特色资源,确立了创新融合式乡村振兴一体发展新思路,乡村振兴的步伐稳步向前。
选好“头雁”
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关键在‘头雁’,‘头雁’选得好‘雁群’才有方向。”鹤城镇党委副书记曾鸿说。
近年来,鹤城镇突出“实”“真”“强”三字诀,强基础、补短板、树品牌,落实基本制度、狠抓队伍建设、规范组织生活,激发党建新活力,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狠抓组织振兴点燃“红色引擎”,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书记讲党课、专题培训、逐一谈心谈话,进一步强化了“头雁”强组织、办实事、促民富的意识,引导“头雁”摒弃等靠要思想,主动谋发展,夯实了乡村振兴基础。
近年来,鹤城镇还持续投入资金对镇委党校、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为群众提供党务、政务、生活、公益等“一站式”多样化服务。
针对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情况,鹤城镇党委鼓励支持各村想方设法盘活资产资源,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目前,8个村委会盘活资产10处,涉及用地共约166.67公顷,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
“党和政府推动茶园建设,带动大家种茶致富。我在茶园干活,每天有150元的收入,日子越来越好,生活也更宽裕了。”鹤城镇坑尾村村民吕路雄说。
抓好基层治理
用心擦亮乡村“幸福底色”
乡村要振兴,善治很重要。近年来,鹤城镇立足镇情实际,坚持党建引领,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上持续创新,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用心擦亮乡村“幸福底色”,被评为“江门市基层党建示范镇”,得到江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课题组充分肯定。
据了解,鹤城镇还创新推行党员中心户联系服务制度,物色了168名党员中心户,以有温度的党建拉近基层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关系,紧密党群“鱼水情”,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鹤城镇党员中心户联系服务制度相关经验被评选为江门市2019—2020年度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2021年鹤山市镇(街)最优品牌。
“只有和村民在一起,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诉求,才能更好地推动镇、村两级的工作。”曾鸿说。
鹤城镇还在全市率先建立数字化积分制管理模式,推行网格发现上报、及时处理、跟踪反馈的基层治理“一网式”闭环管理,以“网格化+综合执法”模式实现鹤山市综合执法工作多个“零突破”。此外,人大代表“三联双到通网格”模式也得到江门市人大的充分肯定。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
持续推进乡村“产兴业旺”
“五星桥下巧设坝,水清鱼跃翻小波;游客漫步车穿梭,乡村振兴正红火……”这首描写乡村风光的清新小诗,出自鹤城镇五星村老党员谢辉荣之手,向海内外鹤城乡亲介绍家乡新变化,为乡村振兴凝心聚力。
近年来,鹤城镇以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为目标,用经营的理念将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有机结合,持续推进乡村“产兴业旺”。
如,鹤城镇投入约1226万元完成27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立足山水人文资源,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围绕茶行街和鹤城河一河两岸的保护开发开展招商引资。鹤城镇还投入1亿元建设工业三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截污管网工程,提升水治理能力,改善流域水生态,反哺农业发展;深挖特色文化,成功申报九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鹤山茶行街为中心,将历史、人文和非遗文化辐射各产业基地,结合水美乡村生态环境,加快实现水生态治理向水经济效益转化,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如今,放眼鹤城镇,乡村发展与城镇新风貌交融相织,来自珠三角各地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打卡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漫步古村落、感受客家文化魅力、品尝地道鹤城美食……
接下来,鹤城镇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产业资源优势,构建以文史为魂、非遗为线、产业为核的全域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格局,站在新起点上推动鹤城镇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
统筹/黎禹君文/图 易航 谌磊 郭嘉灵 易惠英 凌伟新(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