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可以随时找我。”这是台山市台城街道百乐园小区2号楼志愿楼长林琳对邻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这是一份承诺,也是一方守护。记者12月7日获悉,据统计,台山市志愿楼长已逾3500人。志愿楼长们来回奔波,同时身兼防疫政策宣传员、信息采集志愿者、基层治理协助人等多重身份,进一步推动完善基层治理。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陈素敏 通讯员/台组宣
下沉网格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你好,是陈婆婆吗?我是2号楼志愿楼长林琳,想和你核实一下个人信息。”在台山市纪委监委工作的林琳作为志愿楼长,近日,为了完善住宅小区居民信息,她敲响了陈婆婆的家门。登记完信息后,林琳还不忘叮嘱陈婆婆天寒注意保暖,注意用火用电安全,同时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提醒陈婆婆有问题随时联系她,随后赶往下一户。
台山市以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聚焦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将志愿楼长服务平台作为党员干部职工回居住地报到服务的有效载体。与林琳一样在居住地担任志愿楼长的党员干部职工,下沉网格,利用晚上、周末休息时间入户与群众交谈,向大家宣传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听取群众诉求,化解邻里矛盾纠纷。
倡议号召
激发居民自治活力
“有任何问题,随时找我。”身为工程队司机的李新荣家住台城街道东云社区青云路,担任志愿楼长后,他成为邻里街坊的老大哥。“散体楼不像住宅小区有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需要有人站出来,为大家提供服务。”李新荣结合前期掌握的邻里信息,梳理出楼宇的老弱病残群体台账,与社区网格员定期走访慰问,哪户人家的子女外出务工,哪户人家从乡镇外迁进来,他都了如指掌。
台山市在“两新”组织党组织中发出倡议号召,引导党员职工回村(社区)报到。曾获评江门市“双强双优”党建示范点的台山市恒讯研磨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将党员报到服务作为支部评选“五星”党员的加分项,党支部书记李泽辉更是以身作则带动党员职工回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据统计,目前台山市已有38名非公企业党员职工回社区报到,担任志愿楼长。
搭建架构
实现队伍有效管理
志愿楼长队伍数量庞大,人员变动频繁,如何管理好引导好发挥好志愿楼长队伍是关键。为此,台山市搭建社区—网格—住宅小区—志愿楼长四级组织架构,通过社区统筹、网格组织、住宅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管理的方式,实现志愿楼长队伍组织管理有效化。“小区党支部刚组建时,我们时常发出活动号召,但是召集大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并不容易。如今,我们小区有74名志愿楼长,通过微信群,小区党支部向他们宣传政策、发出活动号召,大家参与热情都很高。根据街道、社区的要求,我将在年底对志愿楼长的工作进行评价打分。”保利小区党支部书记彭丽说。
台山市坚持目标导向,将机关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参与志愿楼长工作纳入今年市直机关单位绩效考核,并将志愿楼长服务表现作为党员干部职工各类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依据。此外,台城街道制定志愿楼长激励回馈制度,志愿楼长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和项目获取相应积分,积分可兑换礼品或服务事项,也可通过积分开展助困活动,有效激发党员干部职工的参与热情。
加强培训
提高服务能力水平
为推进志愿楼长队伍建设专业化,社区定期组织志愿楼长碰头交流、参加主题业务培训。
例如,台城街道金星社区红星网格组织志愿楼长参加医护培训和消防培训,提升志愿楼长在防疫、火灾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台城街道园田社区则搭建“老带新”志愿楼长工作模式,邀请离任的社区干部、老志愿楼长担任讲师,为新聘志愿楼长传经送宝,上好岗前第一课。台山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离退休党支部委员罗树本曾是台城街道侨雅花苑小区的老志愿楼长,多年来致力于小区公益事业,从志愿楼长岗位退下后,他主动与小区党支部沟通、商议,组织新聘志愿楼长开展工作。他还时常与大家交流分享群众工作方法,帮助新聘志愿楼长尽快进入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