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移动支付安全又快捷
力促大米产业融合发展
如何在新时代下管理好自己的养老风险?
丰富移动支付场景 提升用户支付体验
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 年 12 月 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作为省级移动支付示范镇,棠下镇积极推进移动支付应用
移动支付安全又快捷

扫码付款的移动支付场景已成为棠下镇商圈中的常态。

    下载“云闪付”App,绑定银行卡,亮出付款码,支付成功。“最近‘云闪付’有优惠活动,不管去哪消费,使用‘云闪付’都能享受随机立减,瞧,我这份烧鹅饭就优惠了1.5元,虽然不多,但也是实实在在的优惠呀!”在棠下工业园区工作的张健华才用了几天“云闪付”App,就已经成为其忠实“粉丝”。

    移动支付是缩小城乡支付服务差距的“排头兵”,是新时代下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民银行“支付为民”的号召下,建设银行江门市分行、江门农商银行与棠下镇政府紧密联动,大力推进支付设施数字化改造,促进棠下镇成功创建广东省移动支付示范镇,为实现高质量普惠经济发展助力。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傅雅蓉

    升级改造移动支付受理环境

    “每天到了用餐时间,又要备菜又要找钱,实在忙不过来,现在有了移动扫码支付,几秒钟就可以完成资金收付,真是方便快捷又省心!”棠下镇厨坊美食店老板梁仕军笑着说。现在,此类移动支付场景已成为棠下镇商圈中的常态。

    在建设移动支付示范镇之初,各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就通过深入走进棠下镇各街区开展调研走访,结合实际搭建了移动支付平台,提高商户活跃程度,同时对非二维码收单商户进行改造,培养商户移动收单习惯,搭建移动支付场景。目前,棠下镇在建设银行收单的商户已达500家以上,这些商户的收单设备均已进行了移动支付升级改造。通过升级改造,建设银行免费为商户提供收款二维码、扫码盒子、智能音箱等多种移动支付收单工具,且支持受理“云闪付”、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方式,进一步提升商家及用户的体验感及便捷性。

    “‘云闪付’相比微信、支付宝等,具有可以在线上办理各类日常金融服务的特点,如转账、银行余额查询、信用卡还款等。”建设银行江门市分行商户中心副总经理古戈告诉记者,接下来,该行将加强线上移动支付场景建设,加大智慧饭堂、智慧公交、智慧交款等场景布放。

    今年以来,建设银行江门市分行、江门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纷纷通过派发宣传单张、上门宣传等方式积极拓展云闪付用户数量。“今年1—10月,我行已拓展‘云闪付’用户1.11万户。”江门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说。

    移动支付与便民场景深度融合

    升级改造移动支付受理环境、拓展“云闪付”用户只是打造移动支付示范镇的基础工作。在此基础上,江门农商银行还以建设便民支付场景为突破点,营造良好的移动支付氛围,促进移动支付交易。

    “我们这个‘好乡村’小程序就设计在‘云闪付’App里面,现在棠下镇新昌村的居民都可以使用这个小程序缴纳水电费、租金、车位费等生活开支,且24小时开放缴费,十分方便。”银联商务江门分公司商业科技部助理总经理张枝兰介绍,“好乡村”小程序是我市“金融+乡村”便民支付场景的一个项目,支持线上铺租、地毯、村办幼儿园、场地占用费、外来人口综合治理费、水电等多样化移动支付缴费需求,解决了村委管理多种收费项目的繁杂难题。

    “现在,村里的会计都感慨工作轻松了许多,以前要向村民挨个收取各类费用,十分头疼。有了这个小程序,村民也方便多了,手机上操作省去了许多来回奔波的时间和精力,这才是惠民便民的好项目!”棠下镇新昌村委书记容德贤说。

    “接下来,我们还可以根据村委需求,定制村民积分体系,促进周边商圈与村委、村民间的互动,带动乡村特色商圈消费。”张枝兰说。

    除了“好乡村”小程序外,江门农商银行还根据棠下中学“金融+学校”的移动支付场景需求,为其建设了智慧校园项目,为学校的学费缴纳和食堂就餐缴费打造了校园一卡通,学生、家长可通过线上预存,线下刷脸刷卡消费,解决学生带现金到学校充值的安全问题,为师生提供便捷的支付体验。

    经过两年的建设实践,棠下镇移动支付示范镇从“先行先试”到“稳扎稳打”,点燃了支付服务乡村振兴的“星星之火”。接下来,棠下镇移动支付服务还将与智慧交通、智慧生活、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民生便民场景深度融合应用,全面实现移动支付普及应用,努力打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棠下模式”。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