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和人们的重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意识到在小学开展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下面谈谈粗浅的体会。
江海区华兴小学 方雪炜
针对依赖心理
培养独立自主意识
如今,有部分小学生由于家庭过度保护以及缺少合理教育,逐渐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依赖心理,表现在生活上难以自理,学习上怕苦怕累,不肯动脑筋思考,动不动就要老师指导或请父母伴读等。
如我任教班级里的小黄同学,他自理能力较差,书包乱七八糟,学习上遇到难题时难以独立思考,依靠别人告诉他答案。经过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小黄从小过于依赖父母,他不但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上进心,在生活上也缺乏自理能力,这样发展下去将可能影响到他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我先对小黄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要求家长要开始注意培养小黄的自理能力,要求他学会做家务和自己整理书包文具,不要事事包办代替,让他逐步摆脱事事依赖大人的情况,并在学习上对他严格要求,帮助他养成独立思考和做作业的习惯。长期坚持下来,小黄渐渐地克服了依赖心理,树立了独立自主意识。
针对厌学心理
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仅仅是因为学习能力跟不上而无法应对当前阶段的学习要求,更多的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本身难以产生兴趣,缺少“我要学”的内在动力。
我班的小宾同学,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学习无定时,作业常拖欠,错漏不及时改正,成绩持续下降。对此,我运用“行为矫正法”进行辅导,通过鼓励和表扬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用批评减少他的不良行为,使他养成好习惯。我让小宾当小组长,这个身份就如同无形的约束,使他在学习和工作中主动做出符合带头榜样形象的行为,引导他改变不良习惯,增强学习兴趣,成绩也自然提高。
针对离异家庭学生
培养积极心态
父母的离婚会使孩子在生活、心理、学习等方面受到干扰和影响,一些孩子会由此产生心理方面的障碍,出现情绪低落、失去自信、学习成绩下降等现象。
身为教师,我除了表示同情和关心外,更重要的是针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辅导,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这一人生难关,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如帮助他们接受父母离婚的事实,鼓励他们振奋起来,勇敢地接受人生的新考验;了解他们的家庭现状以及在校表现,做到心中在数,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各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他们建立起友好的师生关系,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多体贴鼓励,少指责斥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想使学生能够真正学会做人,就要从小学阶段开始,根据年龄特征以及心理因素有的放矢地做好辅导工作,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