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持续激发创新活力 促人才链产业链融合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2 年 12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平深入实施“人才倍增”工程,大力引进博士博士后
持续激发创新活力 促人才链产业链融合

开平市加快推进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发动申报。图为开平市依利安达电子第三有限公司博士工作站。
开平市加快推进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发动申报。图为开平市旭日蛋品有限公司博士工作站研发室。

    大山深处,一个深藏地下700米的大型科学装置,将探索宇宙奥秘——位于开平市金鸡镇的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中微子研究的最前沿阵地,而这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成为开平吸引科技创新人才的强力磁场。

    据悉,开平中微子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建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今年成功引进博士后6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博士博士后是国家战略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科技人才的生力军。近年来,开平市积极推动博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持续深化改革创新,释放人才政策引力撬动企业搭平台促发展,培育引进符合产业转型方向科研人才,强化服务保障,吸引集聚了一支高层次创新型青年骨干人才队伍。

    截至目前,开平市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9个、博士工作站8个,其中今年新增广东省博士工作站2个,新增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新引进在站博士后7人,新增柔性引进博士、在读博士5人。开平市大力激发博士博士后创新潜能,充分释放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活力,让他们“挑大梁、当主角”,展现人才“C”位风采,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潘贤珍

    通讯员 吴淑芬

    A 政策领航 打造引才“四梁八柱”

    本科毕业后,郑艳芬给了自己一个“间隙年”,在那一年里,她尝试了不同的工作,试图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之后,她下定决心继续进修,当时的她已经非常明确想从事文旅行业。

    2020年,郑艳芬博士毕业于暨南大学,2021年12月进入暨南大学开平市九方匠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进行传统建筑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发展方面的科学研究。郑艳芬表示,自己选择开平并非偶然,因为开平是广东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她通过导师推荐接触到开平赤坎古镇项目,她认为在赤坎古镇这样的大型项目平台之下,创业机会比较多,像古镇外围的城镇建设、乡村振兴工程等,都需要智力团队或智力人才的加入。

    在开平市人才政策体系支持下,像郑艳芬一样选择开平的博士博士后越来越多。

    近年来,开平市始终坚持把博士博士后队伍建设作为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的重要抓手,突出制度创新,加强顶层设计,为博士博士后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据悉,开平市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集聚新时代人才建设人才强市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开平市“十四五”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清单》等人才建设政策,深化内育外引,全面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

    筑牢“稳”的基础。一直以来,开平市注重发挥政策引才作用,用好“江门市博士博士后建站单位建站补贴”“江门市建站单位招收博士后工作补贴”,加强开平市博士博士后工作平台建设。比如,2021年推动开平市预发卫浴有限公司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新增开平市九方匠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与暨南大学共建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20-2021年,开平保持年均2家博士博士后科研载体的增长量。

    实现“进”的目标。2022年以来,开平市加快推进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发动申报,博士人才载体建设实现新突破。共发动了6家优质企业申报建站,其中开平依利安达电子第三有限公司及开平市旭日蛋品有限公司2家企业已获省人社厅备案通过,占省扶持江门市粤东西北地区4个博士工作站名额中的2个。

    据介绍,开平依利安达电子第三有限公司是江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产业链前50强企业,依托该公司资源与高校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成功完成了“线路板LDI直接成像工艺改造及性能分析”“线路板定深铣坑槽技术”等项目,博士工作站的建设促进公司整体研发实力,着力推动企业5G项目研发。开平市旭日蛋品有限公司是江门市食品产业链前50强企业,作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设立省级博士工作站能推动企业继续往现代农业方向发展,集聚高素质的乡村振兴发展人才,助力开平市禽蛋特色产业扩规模、创品牌。

    推动“质”的发展。博士博士后科研人才的引进,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新引擎,推动企业实现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

    2021-2022年,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华艺卫浴实业有限公司连续引进在站博士后2人,分别是2021年12月进站的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刘英俊、2022年3月进站的香港教育大学博士李宇涵。其中刘英俊聚焦水暖卫浴的橡胶密封件研发应用,李宇涵主攻电镀废水中水回用技术研发应用,产学研合作将进一步推动华艺攻克行业共性难题,不断提高水暖卫浴产品“开平制造”的市场竞争力。

    B 平台支撑 提供施展才华舞台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刘英俊、香港教育大学博士李宇涵分别于2021年12月、2022年3月成为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华艺卫浴实业有限公司新引进的在站博士后。

    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创新研发平台,掌握国际卫浴核心技术,先后获得700多项国家技术专利及多项国际PCT发明专利……早早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广东华艺卫浴实业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博士博士后制度集聚培养优秀青年创新人才的独特优势,打造了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在品质锤炼、科技引领的路上不断“升级打怪”,以技术创新逐渐形成了蜚声中外的良好口碑。

    而在开平市赤坎镇,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开平分中心(以下简称,“博后中心”)肩负着深入贯彻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任。

    博后中心的成立,一方面有利于集聚一批博士博士后人才、专家学者为赤坎古镇项目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有利于以赤坎为突破口,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市旅游产业人才乃至全市各行各业博士博士后等高端人才的引育。

    截至目前,博后中心吸纳了一批海内外知名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孕育了开平市塔木方原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奇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深圳九州十里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开平市九方匠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创业公司。2020年出版专著《侨小馆——传承农民的创造》,在编待出版专著6本。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工作站是博士博士后科研人员开展学术研究、进行成果转化的科研载体。近年来,开平市始终高度重视博士博士后载体建设。

    《意见》对于人才平台建设就有明确的方向。比如,加强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开平分中心建设,按照博后中心发展规划要求,进一步完善博后中心管理运行机制,推动博后中心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共享博士博士后人才平台,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引进使用体制机制,在博士博士后人才引进、服务、发展等方面探索新模式、新路径。将博后中心运营经费纳入市本级财政年度预算,每年在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不少于50万元用于博后中心开展工作。

    再如,建设江门中微子实验室科技创新引擎,助力推进江门中微子实验室重大科研项目建设,积极延伸和扩大国家大科学实验装置在开平市前沿技术研发和高端人才集聚方面的作用,支持实验室承办全球性、国家级、省级高端人才交流活动或论坛,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最高100万元一次性经费支持。

    C 强化激励 增强创新创业动力

    近日,开平的2名在站博士后李宇涵和郑艳芬成功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据悉,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于1985年设立,是国家专门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设立的科研基金,旨在促进具有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开展创新研究。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类型分为面上资助和特别资助两大类,其中面上资助是给予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从事自主创新研究的科研启动或补充经费。

    在开平,对博士博士后从上至下的各类创新创业资助也是不断完善,为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潜力提供了强大支撑。

    如《意见》中就明确提出,用“真金白银”鼓励人才创新。

    《意见》提出,对新设立并招收博士博士后的博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分别给予50万元、50万元、30万元一次性建站补贴。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引进的博士后,给予每人每年20万元生活补贴,最长期限2年;对设站(基地)单位每新招收1名博士后,给予3万元工作补贴。开平市企事业单位与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建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并新招收进站博士后的,按照每名博士后5万元的标准给予高校一次性工作经费补贴。

    为大力引进博士、出站博士后,《意见》提出,对承诺连续在开平工作3年以上并在开平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40岁以下博士、45岁以下出站博士后,分别给予20万元和30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对承诺连续在开平工作5年以上并购房的博士和出站博士后,分别按照10万元/人、20万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对从国(境)外引进的博士和出站博士后,在前述补贴基础上再给予10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对未履行相应承诺服务年限(3年或5年)的博士和出站博士后,按未服务年限所占比例计算生活补贴、购房补贴金额,由用人单位负责追回。对开平市的博士生导师、设站单位合作流动站或有独立招收博士后资格工作站的博士后导师,为开平每招收1名博士、在站博士后,按照3万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工作补贴。对开平市企业每新招收(初次在开平市参加社会保险)1名博士,按照2万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工作补贴。同时,柔性引进在读博士,支持柔性引进在读博士与开平市企业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按项目合作协议,经备案后,对柔性引进的博士和导师每年分别给予2万元和3万元生活补贴,最长期限2年。而在支持高层次人才创业方面,《意见》明确,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副高级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在开平创新创业,可优先进驻各类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租金补贴按照省级标准1:1的比例配套;可优先将企业融资需求信息纳入市融资需求信息对接平台,并免除相关服务费用;可优先纳入小微企业“政银保”融资项目、科技金融贴息项目等支持范围;有银行贷款并符合创业担保贷款享受条件的,可优先享受相关贷款贴息扶持。对在开平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在开平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已缴纳税额超过其按应缴纳所得税额的15%计算的税额部分,给予财政补贴。

    D 用心服务 营造爱才重才氛围

    良好的人才生态越来越成为集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开平市深入实施“人才倍增”工程,市镇两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育才引才留才政策和措施,精心打造人才公寓,建强人才管家队伍,优化开平英才服务,围绕博士博士后群体生活、落户等关键小事,不断提升人才服务核心竞争力,让博士博士后人才在开平安心安居乐业。

    比如,建立和完善“开平英才卡”制度。开平市为在本地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开设“绿色通道”,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便捷高效的服务。持续完善开平市人才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人才申请补贴“最多跑一次”的目标,推进人才服务便利化、精准化和个性化。发展壮大开平市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着力打造开平市高层次人才创新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助力引育高层次人才。建设人才管家队伍,为人才提供产业政策咨询、创新创业项目对接等专业化服务。

    又如,实施人才安心保障计划。对全职在开平工作的博士,其子女申请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或公办幼儿园的,分层次统筹优先安排学位保障就读;从外地申请转学到开平市高中就读的,按与原就读高中学校等级相当的原则安排入学。开通高层次人才就医“绿色通道”,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就医治疗快捷服务。全面放开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凭毕业证、身份证和相关资料直接办理入户。在各镇(街)设立人才集体户,安排专人管理户籍档案,积极协助在本辖区工作且愿意落户的人才办理入户和人事档案保管手续。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立人才集体户,为各类人才落户提供便利。

    据悉,开平市2022年已累计发放各类博士博士后资助312万元,形成从单位到个人、从在读到工作、从工作到生活、从进站到出站的综合性博士博士后资助体系,切实为来开平工作的博士博士后解决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实际问题,为其在入户、出入境、停居留、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便利服务,享受人才管家服务。

    下一步,开平将持续深入推进“人才倍增”工程,紧紧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产教融合,推动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建设,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