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政务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农”墨绘“丰”景 奋进新征程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2 年 12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连续四年在省乡村振兴考核中获评优秀
“农”墨绘“丰”景 奋进新征程

今年“五一”期间,台山市海宴镇五丰村乡村游火爆。
11月29日,我市举办2022年广东“省市联动”(江门)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千方百计确保颗粒归仓,做优湾区粮仓。
我市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18.67万公顷(281.39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超100万吨。

    11月25日,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2021年度广东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结果。根据通报,我市综合评价为“优秀”等次,实现“四连优”,在竞争激烈的珠三角核心区中成绩突出,排名第四。此外,本次考核工作还评议了2021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专项工作优秀地市,我市分别位列耕地保护工作成效榜首、农村集中供水工作成效第二、乡村治理工作成效第三。

    这样的成绩,江门来之不易,也当之无愧。这里是守护粮食安全的“湾区粮仓”,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18.67万公顷(281.39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超100万吨;这里有产值逾百亿元的农业园区,创建“1+13+27”国家、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梯队,新会陈皮入选全国乡村产业振兴典型案例;这里有乡村振兴的和美画卷,75%行政村(792个)达到省美丽宜居村标准……

    出“湾”筑高“侨”,“农”墨绘“丰”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从计划投资66亿元的赤坎华侨古镇项目熠熠生辉,到袁隆平院士亲自题字的台山中国农业公园享誉“广东第一田”,再到全省唯一的“农业特区”台山省级试点阔步前行……在新时代中,江门“三农”事业正踏上新征程,创造一番别有广阔天地的新伟业。

    文/张浩洋 

    图/张浩洋 郭永乐 汤杰鹏

    粮食产量超一百万吨 粮食安全责任考核连续四年获评全省优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手中。一直以来,江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把粮食生产任务分解落实到县到镇到村,层层压实责任,有力担当起粤港澳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和“海鲜铺子”的重要角色,粮食安全责任考核连续4年获评全省优秀。

    走进恩平市丝苗米产业园核心区,“打造大湾区粮仓”几个大字高高耸立,格外醒目。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广东丰穗米业有限公司承接建设任务全面竣工,生产线每日加工大米300吨,一年大米加工能力达10万吨,仓储加工能力位居大湾区前列,是名副其实的粤港澳大湾区“大米仓”。

    “仓储加工是引领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是我们产业园建设的核心内容,投资最多,最具科技含量。”广东丰穗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国良介绍,加工区内有碾米设备、自动加工机等国内外先进的粮食加工装备。“更关键的是,我们针对这些设备开发出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米全流程柔性动态协同工艺系统,可显著提升大米加工效率和质量。”谢国良说。

    一粒好粮食,从一颗好种子开始。米修斯甜杆松西兰花、荷兰天园紫黑圆茄、奶油咖啡生菜、天使之吻……在2022年江门市蔬菜新品种展示会暨第二十一届广东种业大会江门分会场活动上,我市集中展示668个蔬菜新品种,大量新、奇、特品种让人眼界大开。

    江航椒1号(辣椒)是今年刚通过农业农村部予以登记的航天新品种,历经5年时间培育,具有“生长势强、辣度高、综合抗性好、产量高、耐储运”等特点。“目前除了江航椒1号,我们还在同步培育江航椒2号、微零这两个品种,在辣度、产量、口感上各有特性。”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冯锦乾说。

    2022年以来,我市千方百计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和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有力。“2022年我市粮食播种面积18.67万公顷(281.39万亩),粮食产量超100万吨。此外,我们通过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和种粮大户参与等方式,全年完成撂荒地复耕复种2533公顷(3.8万亩),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52%。”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郑少强说。

    同时,江门作为全省农机大市,农机化发展水平持续位居全省前列,2021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约183.8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化机械水平达到67%。当下,江门加快谋划创建符合江门乃至广东本地特色的智能、智慧农业机械装备产业园,强化科技对农业生产支撑作用,加快“机器换人”步伐,加强农机农艺结合,进一步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让农业机械化装备朝着节能、生态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推进江门农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六大特色产业 农林牧渔业增速排名全省第一

    从祖辈相传的宫廷技艺,到脍炙人口的浓浓乡愁,再到卖向全球的致富金蛋,坐落于开平市家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的开平市旭日蛋品有限公司(简称“旭日蛋品”),从家庭小作坊做起,一步步发展成为全省蛋制品龙头企业,年销售额数亿元。

    技术研发创新是旭日蛋品成功的关键。“近年来,我们与众多食品龙头企业合作,在产品创新应用上做文章,从传统的咸蛋、皮蛋,延伸到咸蛋黄及咸蛋清深加工领域,并与众多国内外知名餐饮、烘焙食品企业达成合作,以全新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旭日蛋品技术研发部负责人梁艳芬说。

    “疫情给我们的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影响,不过我们凭借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创造了新的增长极,国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取得了逆势增长的好成绩,给我们带来了充足的发展信心。”旭日蛋品总经理姚辉亮说。

    旭日蛋品的信心还来源于江门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全面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布局。今年以来,我市成功入选2022年国家24个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为全省唯一入选城市;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广东丝苗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1+13+27”国家、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梯次发展格局。

    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经验面向全国推广,新会陈皮成为全国农产品的“明日之星”,今年全链条总产值预计达190亿元;台山市鳗鱼省级产业园让台山鳗鱼遨游国际,活鳗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量的80%;开平市家禽省级现代农业园小小鸭蛋“孵”化出过亿产值;恩平市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筑牢大湾区粮仓……江门依托现代农业园区这一载体,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大力发展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预计今年全链条总产值约530亿元。

    设施农业是赋能农业现代化生产的有力工具。走进今年刚入选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名单的广东省华昌马冈鹅有限公司,打开鹅蛋孵化室的门,一股热风扑面而来,孵化架上一排排整齐的鹅蛋正在转动。“我们尽可能地模拟孵化条件,匀速转动可以让鹅蛋各面受到的温度更均匀。”广东省华昌马冈鹅有限公司总经理梁炎彬表示,科技的注入,提升了马冈鹅孵化的纯度和速度。据了解,华昌公司的孵化基地有十多台孵化器,每台可放6000枚鹅蛋,一个多月便能孵化出鹅崽。

    “今年以来,我们出台贷款贴息政策,涉农资金每年分配1000万元资金,鼓励设施农业发展,鼓励一直上楼,用网箱代替池塘养殖,实现农业用地集约化,推动我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郑少强说。

    据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5.09亿元,增长9.2%,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农业生产结构持续调整优化,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稳定充裕,农业农村发展整体态势运行良好,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成为江门经济在全省争先进位的重要增长极。

    逾七成行政村达到省美丽宜居村标准 高标准打造七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开平“邑美侨乡·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计划投资66亿元的赤坎古镇项目,致力打造集岭南文化、华侨文化、乡村文化、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展示平台,成为在广东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文旅新地标;鹤山市古劳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引入华侨城50亿元文旅项目,以5A级景区的标准,以“自由流淌的水乡生活”为主题,将“古劳水乡”打造成为中国最美岭南水乡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生态旅游度假标杆……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高标准打造7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美丽乡村焕发新貌。全市75%行政村(792个)达到省美丽宜居村标准,创建一批全国、全省名村示范村和14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河湖长制工作考核全省第一,“万里碧道”建设成效显著(348公里),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市域示范创建突出单位和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市。

    古井烧鹅、黄金煎粽、海鲜味高汤杯粉、海豚鲜生人参龟汤……在江门市首届“侨都预制菜”云上擂台赛活动上,随着一道道饱含侨乡特色的预制菜品依次登场,赛场内香气四溢,氛围十分热烈,一道道精美的预制菜在味蕾的碰撞中进行巅峰对决。

    “参赛的预制菜品都非常不错,质量都很高。例如广东益膳食品有限公司的陈皮猪脚姜、江门市新会区古井恒益食品有限公司的古井恒益烧鹅、台山市信利食品有限公司的当归玉竹乌鸡汤等预制菜品,都让我眼前一亮。”专业评委、江门市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赵丽屏表示,本次参赛企业通过首届“侨都预制菜”云上擂台赛赛出了味道,赛出了特色,赛出了侨乡菜品的风采。

    预制菜产业是事关现代农业加工销售的“工业革命”。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按照“一园四区”跨县(市、区)打造一个市级预制菜核心平台的战略布局,高标准建设江门预制菜产业园,大动作频频: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发起成立江门预制菜产业联盟,开展预制菜全产业链研究;举办“侨都预制菜”首批菜品发布会,“出道”预制菜界的“侨都十二钗”;落地江门首单预制菜专属定制保险;成功推荐蓬江区预制菜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

    “我市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成效初显,全市共有即烹、即配类预制菜生产加工企业46家,开发上市预制菜产品超300款,2022年上半年产值超8.3亿元。”郑少强说。

    此外,我市全面完成年度东西部协作协议指标任务。江门支持广西崇左市财政帮扶资金2.21亿元,援建实施帮扶项目39个,重点支持崇左产业协作、乡村振兴、捐资助学、疫情防控等事业及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的天等县。新引进企业52家,落地投产产业项目52个,投资14.34亿元。共建产业园区13个,援建帮扶车间52个。持续深化劳务协作,共建“一县一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探索“三来三往”劳务协作机制,累计帮助崇左3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

    相关链接

    广东台山鳗鱼产业园项目 签约落地

    投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超30亿元

    11月26日上午,中国融通农发广州区域公司与广东远宏水产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组建融农远宏(广东)有限责任公司,签约投资广东台山鳗鱼产业园项目建设。据介绍,该项目规划打造鳗鱼产业总部基地,构建完善以烤鳗及鳗鱼产品精深加工、冷链仓储、研发检测、博览交易等为重点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体系,逐步建成全国最大鳗鱼精深加工基地、鳗鱼产品展示交易中心。

    2022年1—10月,台山出口鳗鱼及其制品达11.7亿元,同比增长39.12%;产量约占全省产量的90%,活鳗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量的80%。广东远宏水产集团有限公司是台山市鳗鱼产业发展主力军之一,拥有国家级出口鳗鱼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两个“国字号”的金字招牌。此次签约,旨在构建“饲料+养殖+加工+出口”产业化新格局,引导国内外鳗鱼产业资源向台山集群集聚。

    广东台山鳗鱼产业园项目将通过“养殖+加工+研发+冷链”的发展模式,构建鳗鱼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格局。产业园内,拟规划建设1万吨智能化烤鳗加工车间、1万吨智慧冷链仓储物流、1万吨鳗鱼生物科技产品加工车间和1万吨预制菜加工基地,配套建设研发中心、鳗鱼博览交易中心,打造鳗鱼旅游产业经济带。

    广东台山鳗鱼产业园投产建成后,预计年营业收入超过30亿元,年缴纳税金5000万元,可为当地提供约2000个岗位的就业机会,五年规划目标为园区内全产业链产值达百亿元以上。

    预计年底全市222个

    薄弱村集体“摘帽”

    春踏花海夏赏荷,秋闻稻香白鹭飞。这是开平市大沙镇大塘面村一年四季的诗情画意。谁曾想到,如今的“网红村”大塘面村曾是“垫底村”,人均耕地不到0.02公顷。近年来,该村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引入专业旅游公司统筹开发,吸引投资逾1000万元,打开乡村建设“新大门”,实现村集体经济“撑杆跳”,成为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大塘面村利用零散土地资源实现从量到质的改变,离不开土地流转政策的支撑。近年来,江门市在全省率先探索“两预两委托”土地流转模式,推动农户零散土地集约化经营,破解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土地流转难题。截至2021年底,全市农村承包地面积约16.76万公顷,流转面积约10.31万公顷,流转率达61.5%,流转均价为930元/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改变来自改革,改革激发动力。江门作为全省四个整市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之一,探索形成乡村产业“链条联通”融合发展模式等一批典型经验,“两预两委托”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经验在全省推广,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全域构建市县镇村四级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率先建立农村资产资源网上交易系统,率先构建市直单位、东部三区一市镇(街)、优质资源企业“三结对”帮扶薄弱村机制。

    今年以来,我市更是稳步推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省级专项改革试点,探索出珠三角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5种实践模式,预计今年底全市222个薄弱村集体实现全部“摘帽”,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10万元以上,村组集体年总收入超100万元的行政村占比有望达到75%以上。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