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改革创新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蓬江21/2022-12-30/A05/97831672330219883.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匠心传承三十载 薪火相传谱华章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2 年 12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市实验中学用传承促发展
匠心传承三十载 薪火相传谱华章

三十周年校庆当天,校园里一片欢腾。
朝气蓬勃、精神抖擞的实验中学学子。
学生在舞台上倾情演唱。
实验中学黄贤珠老师主讲全区思政展示课,厚植学生爱国情怀。

    1992年,因应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呼唤,江门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江门市实验中学前身)“破壳而出”。2022年,江门市实验中学迈入而立之年。

    完成一个目标、实践一项事业,都是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所有的成果,都是时间给予的回赠。30年来,实验中学在一张白纸上演绎精彩,在一代代实验人的努力奋斗下,学校精神文化底蕴越发深厚、特色教育成果越发丰硕、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集小胜成大胜,实现从弱到优、从优到强的华丽转身。

    30年风雨兼程,30年培英育才。前不久,实验中学迎来30周年校庆活动,现场鼓乐齐鸣,八方宾客来聚,师生们现场通过多种方式,生动诠释学校“以学生为中心,全面促进师生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校内一片欢腾。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退休多年的老校长和老教师、朝气蓬勃的校友齐聚,共同在校园里走着、看着,欣赏学校的优秀办学成果,并给予充分肯定。

    作为实验中学如今的“掌舵者”,校长朱伟贞站在学校办学30周年的节点上,看到学校办学理念和成果备受认可,校友的人生和事业发展蒸蒸日上,她的职业幸福感油然而生。“实中精神,代代相传,经过30年的发展,实验中学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尤其是近几年,教学竞赛、美育特色、科创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实现了更进一步的突破,成了侨乡基础教育领域一面鲜明的旗帜。”朱伟贞表示,接下来,实验中学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用传承促发展,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图 吕中言 实验宣

    1 用传承促发展

    实中精神代代相传

    书画展、书信展、手抄报展、编撰校史书籍……30周年校庆当天,一项项与“传承”有关的纪念活动在校园里开展得有声有色,师生们通过多种手段,多维度展现学校30年来的办学成果和育人特色,让大家能真切感受学校走过的风风雨雨,忆校史,知校情,感校恩……校园处处洋溢着喜庆欢乐的氛围。

    国以史为鉴,校以史明志。一帧帧照片,一张张荣誉证书,体现出实验人30年来筚路蓝缕的执着追求。“我静下心来了解了学校办学以来所提出的校训、校风、建校理念和如今校标的构造理念,受益匪浅,学校如今所获得的成绩使我感到无比自豪。”“30年来,学校获奖不断,人才辈出,让我深刻理解只要勇于创新、坚持不懈就有收获的道理,深刻领悟什么是传承的意义,‘修文德之美,蕴生命之福’的校训将激励我自强而立。”……校庆当天,一位又一位实验中学学生在现场收获颇丰。

    文化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灵魂,而传承,则是贯穿实验中学30年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词”。朱伟贞在学校工作3年多,但无论是该校首任校长提出的“一训三风”,还是其他历任校长所提出的办学理念,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和初衷,她都能熟悉说出。“实验中学之所以能在大浪淘沙中勇立潮头,注重传承的优良传统起到了重要作用。每一任校长都会充分保留前任校长所提出的办学理念,并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趋势和实际情况,提炼出新的理念,真正做到用传承促发展,让实中精神代代相传。您看,第一任校长提出的‘一训三风’仍镶嵌在C号教学楼的正面墙上,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闪光,十分清晰,但又明显浸润着岁月的痕迹,似乎在向每一位来访者讲述着实验中学的沧桑巨变。”在朱伟贞的带领和讲解下,记者行走在实验中学校道,校园内独树一帜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如今的实验中学,秉承“以学生为中心,全面促进师生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以“修文德之美,蕴生命之福”为校训,以“阳光自信,励志行远”为校风,助力学生“扬个性美,圆幸福梦”。该校还致力营造“以责立教,以爱润心”的良好教风,形成了“学思蕴乐,言行致美”的学风,努力实现“高质量、有特色、创一流”的办学目标。

    “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广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江门市初中教育工程建设先进单位”……近年来,实验中学先后获得40多项省、市级荣誉称号。

    如今,一幅以幸福文化力量铸魂育人的教育画卷在实验中学缓缓展开。

    2 美育工作硕果累累

    渐成学校亮丽名片

    琴棋书画、词曲舞艺、武术体育……30周年校庆当天,实验中学展示了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的美育工作成果,这正是该校多元化发展的一面镜子。

    一直以来,实验中学都深知“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的道理,该校将“把每名实验学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公民”视为育人目标。

    “‘实验’文化是我校最具影响力的标签,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品牌。”实验中学副校长陈铭波说。“实验”文化解读为“求索、创新、示范”。“五品少年”就是“实验学子”的培养方向与目标,实验中学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毕业前拥有“五个一”文化特质:拥有一项体育爱好;培养一种科技兴趣;掌握一件乐器演奏;能写一手规范字;掌握一些基本劳动技能。

    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在校园里,以时间为轴,学校每个月几乎都举办美育活动。该校专门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美育体系:普及类(全员参与)、兴趣类(社团开展)、比赛类(教师团队辅导)。把“五节”(艺术节、科技节、社团节、读书节、体育节)作为实验学子“五品”素养培养的主要平台。充分利用好每天半小时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蓬江区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评比活动”中,该校获中学组特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美育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着学校美育工作的质量和高度,在这方面,实验中学有足够的底气。

    2021年,实验中学音乐教师吴茜和美术教师戴泽骏双双获得“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决赛二等奖。今年,吴茜老师又在“2022年蓬江区中小学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获特等奖(第二名),在“2022年蓬江区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初中组特等奖(第一名),同时被推荐代表蓬江区参加“江门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决赛。音乐教师唐向荣的作品《舞草龙》获“蓬江区教育系统原创音乐十佳作品奖”一等奖,另一项作品《春暖花会开》获二等奖。

    在强大师资力量的保驾护航下,实验中学的美育成果每年都有新突破,渐成学校亮丽名片。在“2021年蓬江区舞蹈比赛”中,该校舞蹈队凭借舞蹈作品《心中的歌》获二等奖。在“2022年蓬江区中小学生合唱比赛”中,该校合唱队凭借合唱作品《领航》《往日时光》获学生组一等奖。在“2022年蓬江区中小学生民乐(合奏、小合奏)比赛”中,该校民乐队凭借小合奏作品《大鱼》获中学组一等奖。

    除了团体比赛外,学生的个人比赛成绩也十分突出,今年,该校学生冯婉娴获“江门市独奏比赛”一等奖;学生黄卓睿在整个五邑地区数十名优秀选手中脱颖而出,获“江门市中小学师生优秀临帖书法作品比赛”一等奖。

    当前,实验中学“课程—社团—竞赛”的层进式美育模式已经成型,该校已俨然成为全市范围内拥有别具一格美育特色的品牌学校。

    3 多措并举

    持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体系

    连续多年获蓬江区中考成绩一等奖,考上江门一中人数连续十年居蓬江区前二。近6年来,每年都有学生考进江门一中创新班,是蓬江区两所能实现该成绩的初中之一……这是实验中学多年来所交出的中考成绩单,在如今生源质量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一再实现中考佳绩的背后是实验中学积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多措并举持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体系,切实提升育人能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的发展是否有质量有底气,关键看教师。

    去年和今年,实验中学英语青年教师黄敏贤先后获得“江门市优秀案例征集”一等奖、“蓬江区论文比赛”一等奖,同时作为主持人成功申报了区级课题,实现个人职业发展重要突破,任教7年的她,如今已成为学生和家长圈中有口皆碑的优秀教师。“能来到这里成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很幸运。”黄敏贤说,实验中学非常重视青年教师培养,打造了别具一格的“青蓝工程”平台,师傅们在师德、课堂教学等各个方面的不吝赐教,让她少走了很多弯路。“学校‘青蓝工程’的最大亮点就是所有措施都不流于形式,每一次培训和交流都有明确目的,会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把教学难题逐一击破。”黄敏贤说。

    实验中学音乐青年教师吴茜近两年频频亮相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先后获得“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决赛二等奖、“2022年蓬江区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初中组特等奖(第一名)等一批重要奖项,在蓬江区美育领域崭露头角。“学校十分注重以赛促练,以赛促教,让我不断有机会站上不同的竞赛舞台。”吴茜表示,过去几年,她已从一位技能单一的音乐教师,成长为一位会唱、会弹、会跳、会指挥、会说、会演,能带社团、能组织和排练各类重要艺术活动的全能型教师。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实验中学打造出完善的教师培养体系。该校以名师工作室、名师示范岗、多科片区教研员等资源平台为“轴”,通过项目式任务、主题式教研等多种形式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全校教师实现专业发展。

    实验中学每学期都会坚持开展青年教师专项培训,促进“青蓝工程”扎实开展见实效,并以新课标为载体大力开展“作业评价”“合作式学习”“大单元学习”“双减课堂”等深度教研活动。

    立足课堂,精准提质。教学方面,实验中学狠抓“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强化课堂教学意识,有针对性地优化教案预设,引导教师备好教材、备好教辅,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组织教师通过反思教学过程、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此外,还面向学生开展提高班、纠偏班等特色课后服务。

    入学一年多以来,实验中学八年级学生温楚峻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持续进步的态势,是学校“三好学生”“学习标兵”领奖台上的常客,对于学校的教学模式,他十分认可:“在老师们的安排和引导下,我们学生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我们通过大量的小组学习、小组竞争不断加强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我所在的小组目前已形成习惯,每周都会共同进行一次经验总结与归纳,并制定学习计划。在课后服务中,学校会为不同条件的学生提供精准辅导服务,旨在让我们每个人每天在学校都能‘吃饱’。如今,我每天在学校里就能完成学习任务,不带着‘包袱’回家。”

    4 紧抓时代“风口”

    打造多元化科创学习平台

    在实验中学,有一群学生,每周都会在固定时间往返于科创实验室,雷打不动。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共同对机器人、无人机等进行设计、装配、调试;相互合作,自主研发各项“身边小发明”……

    学生们的创新激情从哪里来?是动手过程中凝聚的创新力量和团队精神,更是源自实验中学精心打造的多元化科创学习平台。

    根据不同时期国家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打造特色教育项目是实验中学办学以来一直坚持的传统。“大力培养优秀科创人才是我国当前重大战略之一,作为基础教育学校,当好学生在科创路上的启蒙者,是一份使命。”实验中学副校长林摘星如是说。

    已从实验中学毕业一年的张锦昆曾是学校科创团队的优秀学生,说起在日常学习中的收获,他总是滔滔不绝:“在科创课程中,老师会先通过基础课程,让我们找到自己热爱的细分领域,再进行项目分组,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我比较擅长硬件组装,老师就会带着我钻研单片机、数控铣床等。而擅长软件的同学则会被安排学习算法、编程等。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老师会为我们每个人制定不同的学习和竞赛策略。在实验中学的学习时光,我收获了出色的工程技术特长,在如今的高中年级里优势仍十分明显。”

    实验中学七年级学生梁嘉希入学不到一年,如今已俨然成为一名编程小能手,最让他引以为傲的科创项目是“巡线小车”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和同学们共同进行了项目分解,包括车体设计、材料加工、电路控制、编程等多个部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家边做边学,一起攻克了多项技术困难,一步步看着‘巡线小车’从臆想变成现实,从无知的盲动到‘认识’路……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什么是规则意识,真正爱上了科创。”梁嘉希说。

    “学校高度重视科创教育,还将科创文化融于课程、融于社团、融于课堂,重构校本课程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验中学科创专任教师梁华标介绍,“求索撬动实验,实验引领创新,创新赋能教育,教育改变人生”是学校“求索·实验·创新”理念的内涵诠释,也是当前学校科创教育的指导理念,推动学校进一步践行尊重差异、多元发展的生态教育准则。

    竞赛是检验教学成果、让学生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近5年来,实验中学科创团队的学生们不负众望,先后获得“第三十五届江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一等奖、“2020年蓬江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创新成果项目一等奖、“2021年江门市中小学科技劳动实践活动人工智能项目”一等奖等近40个重要奖项,并推动学校成为蓬江区“创意智造活动”科创基地。

    只要方向正确,不怕山高路远。展望未来,朱伟贞表示,实验中学将聚集育人根本问题,着力打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以敢于“实验”破冰之气魄,勇于“创新”敢闯之精神,开创学校“生态育人”的全新篇章。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