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时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春节出行怎样做好防护?
国家医保局回应新冠治疗药物医保谈判情况
多地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
深港口岸恢复内地与香港人员正常往来
爱国爱乡底色浓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3 年 1 月 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细数赤坎华侨古镇风流人物
爱国爱乡底色浓

赤坎华侨古镇一角。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赤坎,一座百年华侨古镇,文化昌盛,人才辈出。这里有心系桑梓的爱国华侨,有奋身救国的革命志士,有心怀家国的名人画家,他们在政界、商界、文艺界作出重要贡献,虽然身份不同,但是“爱国爱乡”是他们共同的底色。这些仁人志士是历史长河里闪耀的明星,指引着侨乡后辈前进。

    文/图 翁丹萍

    开平市博物馆 区文轩

    爱国华侨奔走呼号 捐款捐物支持革命事业

    被誉为“爱国旗帜 华侨楷模”的著名爱国侨领司徒美堂,既是广大侨胞的旗帜楷模,也是近现代赤坎海外侨胞爱国爱乡的代表。在革命时代,爱国爱乡的侨胞虽身在海外,却积极奔走呼号,与国内革命志士们相呼应,共同推动中国革命、民族独立。

    司徒美堂始终心系祖国,为支持国内革命四处奔走,积极筹款。早年组织人力、财力支持孙中山反清革命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司徒美堂以七旬高龄,发动美洲地区侨社成立“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为祖国筹措抗战费用。1948年,他公开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及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组建人民政府的主张。1949年,作为美洲华侨代表,他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兼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同年10月1日,司徒美堂应邀在天安门城楼上出席了开国大典。

    作为全国闻名的侨乡,除了著名爱国侨领司徒美堂,赤坎镇还涌现出如归侨飞机设计师司徒璧如、华侨教育家司徒赞、知名爱国侨领司徒眉生等一大批出色的华侨。

    中国第一架飞机设计者之一司徒璧如,1909年协助冯如制造了第一架完全由中国人制造的飞机。1911年2月,司徒璧如随冯如回国,一到广州,就着手募集资本成立飞机制造厂。武昌起义爆发后,司徒璧如和冯如等人参加革命军,冯如被任命为广东革命军飞机长,司徒璧如为飞行员。1929年,司徒璧如在家乡赤坎成立开平县灵通电话股份有限公司,1947年7月,司徒璧如从美国旧金山回国,特意购回7部最先进的电话机,为公司扩展业务。

    司徒赞是侨居印度尼西亚的一位华侨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华侨领袖。抗日战争时期,司徒赞在印度尼西亚组织100多名医务人员和汽车司机回国支持抗战。1960年,司徒赞回国,先后任全国侨联委员、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司徒赞之子司徒眉生也是一名爱国侨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任印尼总统苏加诺的私人外事助理、中文翻译,多次陪同苏加诺访问中国,为中国和印尼两国的友好交往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走出了约15万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的赤坎,除了这些海内外闻名的华侨,还有更多默默无名地支持家乡经济、交通、教育和公益事业发展的侨胞,他们为家乡和祖国的发展与建设慷慨解囊、四处奔走。

    以最具代表性的司徒氏通俗图书馆和关族图书馆为视角,我们发现,赤坎人的家国情怀始终如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海外侨胞的支持和推动下,赤坎的司徒氏、关氏开风气之先,先后建设家族图书馆,激励族人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报效国家。现在,赤坎的海内外乡亲再次团结起来,积极踊跃支持赤坎华侨古镇打造华人华侨交流合作国家合作平台、中国文旅新地标。

    革命志士奋身救国

    前赴后继不惧生死

    赤坎作为侨乡,侨胞众多,领风气之先,广开民智。1926年秋,开平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在赤坎诞生,抗日战争初期,赤坎镇的图书馆、戏院、舞台、书店等成为抗日和进步宣传主阵地,这片文化热土也是红色热土,一批革命志士前赴后继,奋身救国。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赤坎镇涌现出一大批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邓一飞、邓碧瑶、邓旭初、南楼七烈士……赤坎人民的革命事迹生动体现了侨乡的红色基因,和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理想信念、革命气节,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革命烈士邓一飞,牺牲时年仅23岁。邓一飞,又名邓维述,参加革命后改名罗森。他虽是华侨子弟,却放弃优渥生活,舍小家为大家,更名改姓离家远赴山东参加抗战,为抗日救亡积极奔走,将生命献给伟大的抗战事业。学生期间,邓一飞在赤坎参加了“开平突击救亡工作团”,参与编辑《突击》杂志,宣传抗日。1942年12月14日,在山东牙山反“扫荡”的突围战中,他冲进敌阵,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

    开平第一个女共产党员邓碧瑶,原名邓美玉,出生于赤坎镇小海村的一个华侨家庭,1938年,邓碧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开平县第一届妇女抗敌同志会驻会委员,负责在当地发动和组织妇女运动。

    邓旭初,原名邓荣煦,赤坎护龙仁庆里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开平奔赴陕北,在陕北公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新四军,在新四军特务团历任政治指导员、宣传股长。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汽车八团团长兼政委。1954年后历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较早提出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实行定编定员,制订工作规范,推行责任制、教师聘任制,进行人才交流和工资改革等有成效的改革实践,组织领导出版的《上海交通大学管理改革初探》一书曾在全国引起轰动效应。

    1945年7月17日,日寇入侵开平赤坎,赤坎司徒四乡自卫队队员司徒煦、司徒旋、司徒遇、司徒昌、司徒耀、司徒浓、司徒丙7人坚守南楼,英勇抗战,鏖战7日,痛歼来敌。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七勇士把枪支砸毁,在墙上写下遗言:誓与南楼共存亡。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赤坎革命志士的生命写照。

    爱国艺人心怀家国

    创作大批爱国主题作品

    赤坎镇这块人杰地灵的文化宝地,还涌现了沙飞、司徒慧敏、关德兴、司徒乔等大批爱国艺人,这是赤坎人发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的重要体现。

    革命摄影先驱沙飞,原名司徒传,祖籍赤坎书楼村。1936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抗日战争爆发后担任全民通讯社摄影记者,赴山西五台采访刚取得平型关大捷的八路军115师,1937年10月正式参加八路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沙飞拍下大量颇具历史价值的战区镜头,代表性作品有《聂荣臻与日本小女孩》《鲁迅的最后时刻》《白求恩在做手术》《战斗在古长城》,他被称为中国革命摄影事业的先驱者。

    司徒慧敏,原名司徒柱,祖籍赤坎永坚新楼村,是我国著名电影艺术家、电影技术专家,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他拍摄的《血溅宝山城》于1938年4月在香港上映,是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中国最早一部公开宣传抗日的影片。1939年3月,司徒慧敏带领摄影组回乡,拍摄了纪录片《保卫大四邑》,在港澳和美国旧金山、洛杉矶等地放映,宣传抗日。1952年,司徒慧敏执导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彩色纪录片《八一运动会》。

    著名油画家司徒乔,原名司徒乔卿,赤坎镇塘边村人,擅长油画、素描,被鲁迅称为“人民画家”。1924—1926年就读于燕京大学神学院,1928年赴法国留学,师从写实主义大师比鲁。1930年赴美国,以绘壁画为生。新中国成立后,司徒乔返回祖国,在旅途中,他根据同船的三个老华工的形象创作了反映华侨苦难生活的名画《三个老华工》。

    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关文清,是赤坎大梧村朝阳里人,有“无畏导演”的美誉。关文清关注抗战爱国电影的拍摄,陆续推出了《抵抗》《边防血泪》《公敌》“抗战三部曲”,并参与了经典抗日爱国影片《最后关头》的拍摄,成为香港抗战爱国电影的主创力量。他编导的这些影片,敢于揭露敌人的凶暴和旧社会的阴暗,以唤起人们的爱国心和对社会进步的要求。

    关德兴,艺名新靓就,祖籍赤坎红溪村,著名粤剧武生、中国香港影视演员,一生从事粤剧和影视事业,是一位闻名海内外的爱国艺人。因主演武术家黄飞鸿知名,人称“黄师傅”。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海外侨胞纷纷发起“献机运动”,关德兴在香港积极宣传,把自己的美国名牌小轿车献出作宣传抗日救国之用,在他的带动下,爱国志士捐献了一批飞机。1937-1938年,关德兴在美国宣传抗日救国,组织“三藩市救国总会”共筹集30多万美元,全部捐助国家抗战。

    如今,在新一代赤坎侨胞的支持下,赤坎华侨古镇将于2023年1月10日试运营。赤坎华侨古镇有关负责人朱元旻表示,赤坎华侨古镇正加紧进行赤坎名人典故的收集和挖掘工作,规划建设一批名人展示馆,向世人展现赤坎的璀璨人文。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