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交通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扮演着重要的“先行官”角色,同时也在不断擦亮经济社会发展的民生底色。
新开通公交线路8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46条、推出定制公交线路135条;走访道路运输企业28家,收集企业反馈问题37个,现场解决问题8个;交通执法呈现“三降三升”(有效实现超限车辆、因超限引发交通安全事故伤亡率和公路养护成本大幅下降;车辆通行率、执法效率和执法水平明显上升)的良好态势……
做好交通运输领域民生工作,既是兜牢民生底线的应尽之责,也是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应有之义。数据背后,是我市民生交通蓬勃发展的直观写照,是市交通运输局以“行动力度”提升“民生温度”,坚持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的决心与担当。
文/图 张浩洋
A 信息化监管持续加强
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交通很宏大,也很细微。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行业监督管理依旧是重中之重。
2022年以来,我市充分利用智能视频监管系统加强“两客一危一重”重点车辆动态监控,及时有效查纠驾驶员抽烟、疲劳驾驶、开车接打电话等违法违规行为。
与此同时,我市建立约谈机制,对警情排名靠前的企业和属地交通运输部门进行约谈教育,并定期将智能视频监控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抄告公安部门立案处理。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共通过系统监控排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2万余起,抄送公安部门立案处理案件1147宗。
此外,市交通运输局依托我市现有的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I/M)制度管理系统,将维修企业M站的维修数据与环保部门I站的汽车检测排放数据实现信息对接,形成汽车尾气监管的闭环管理,充分发挥了信息化系统在汽车维修行业的作用。
为提升服务水平,助力企业纾困解难,2022年,我市积极开展暖企惠企行动,走访道路运输企业28家,收集企业反馈问题37个,现场解决问题8个。同时,协调市交通运输行业协会加强与市银保监会的沟通对接,对全市道路客运企业实施承运人责任险减免3个月的优惠政策。
为推动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落地惠企,市交通运输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通过制作宣传海报、微信工作群推广、上门走访等方式广泛开展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宣传,大力促进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在我市落地见效,合计撬动金融机构投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金额3505万元,惠及市场主体20户。
“参加了几次‘两类人员’安全考试都没通过,一直不能安心开展货运业务,担心会被罚款,所以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我市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提交了诉求,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联系我们,有专人给我们做考试培训,使我们很快通过了考试,解了燃眉之急。”江门市某物流公司负责人何先生说道。
据了解,该物流公司是一家从事普货运输的小微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道路运输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并应当自任职之日起6个月内,通过考核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何先生作为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通过考试,但因为年龄等因素影响一直未能如愿,影响了企业正常经营。
在了解到企业的诉求后,市交通运输局立即组建了诉求分析、办理工作小组,协商制定解决方案,落实暖企措施,通过增加考试名额、增设考试频次或开设特别考试专场等方式鼓励企业“两类人员”积极报考,应考尽考;同时,指派业务骨干对企业做集中考试培训,一对一地对诉求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宣传,帮助企业尽快通过“两类人员”考试。通过以上举措,进一步增强了我市货运小微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既守住了安全生产底线,也送出了暖企惠企服务。
交通运输是生产要素流通的关键环节,其运转是否畅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江门市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上线以来,市交通运输局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工作机制、制定诉求台账,严格落实“60分钟内快速响应,24小时内提出解决方案,7天内办结”的时效要求,解决企业关切的问题和困难。截至1月16日,市交通运输局已办结56宗诉求工单,按时办结率100%。同时,该局将继续加强行业政策法规宣传,做到交通行政执法既有力量、也有温度,促进我市交通运输企业规范、守法、安全经营。
B 科技赋能精准执法
呈现“三降三升”良好态势
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翼门户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目前全市各类运输市场主体近1.5万家,客货运车辆近2万辆,从业人员近4万人。境内有3条国道、13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万多公里。
近年国内特大交通事故和路桥事故时有发生,行业安全形势总体不容乐观。为推进交通运输执法提质增效,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市交通运输局实施“互联网+”交通运输执法监管,由人海战术型向科技高效型转变,由突击性执法向长效化管控转变,提升我市交通运输现代化治理能力水平,助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2017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利用科技设备在治超重点路段、易发生交通事故及重点保护公路桥梁、市内客货运输物流集散点设置智能取证设备,构建执法监控平台,打造“人与科技、现场执法和非现场执法相结合”的新型交通执法模式。
通过多年来的科技执法实践,实现“机器换人”,减少执法冲突,呈现出“三降三升”(有效实现超限车辆、因超限引发交通安全事故伤亡率和公路养护成本大幅下降;车辆通行率、执法效率和执法水平明显上升)的良好态势。
“三降三升”的背后是交通科技创新实力的稳步提升。
按照省交通运输建设技术标准,交通运输部门在全市国省道51个地方公路重点治超路段、公路桥隧、咽喉要道的178条车道布控不停车称重检测系统,对过往货运车辆实施动态检测、智能辨别和信息采集,实时通过电子屏幕、书面告知等方式责令卸货,接受调查。
以江顺大桥江门往佛山方向为例,2022年上半年公路通行货车同比上升了221%,涉嫌超限货车数量同比下降49%,货车超限率从0.53%下降至0.29%。此外,市交通运输局还积极实施“一平台”运行,打造“一站式”服务,深度整合治超监控信息,与公路收费站车辆称重数据、照片、视频等电子数据,与公安、路政等部门的执法信息数据深度融合,利用先进识别技术,依托一个执法信息监控平台,在市区、台山、开平、鹤山、恩平同步实施科技治超。
通过开展科技治超,由“人力治超”向“科技治超”变革正逐步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市交通运输局在全省率先打造镇域农村公路科技治超系统,并在新会区双水镇和大泽镇投入使用。此外,市交通运输局还联合交警部门应用鹰眼布控,彰显科技执法威力。2022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和交警部门联合布控查获涉嫌违法超限车辆14辆,现场调查历史超限数据62条,通过非现场与现场相结合的执法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对超限超载货运车辆的执法威慑力和非现场治超的结案率。
C 推行说理式执法
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法行为
2022年,蓬江区一家驾培企业因未进行驾培经营备案,在违规经营中多次被学员投诉。企业负责人汤先生表示,交通执法人员得知后,并没有直接处罚,而是奔着解决问题去,多次主动上门了解情况,认真听取他们在办证中遇到的困难和经营困境,并组织属地主管部门开展一对一办证指导和实地考察。
“这样的执法方式,让我们很暖心。”汤先生说。成功取得驾培经营备案后,汤先生携带感谢信和锦旗专程登门道谢,感谢交通执法人员解决了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
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2022年,一名车主因从事非法网约车经营业务被市交通运输局依法查处,车主不服并提起行政诉讼。
“得知被起诉后,我们第一时间联系到该车主,在了解其起诉的原因和诉求辩解基础上,针对网约车经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开展普法宣传,告知其从事网约车经营所需的条件手续,以及从事非法网约车经营的法律后果,结合网约车经营典型诉讼案例进行深入解析和以案释法。”市交通运输局执法一科科长李剑彬表示,通过执法人员现场摆事实、析利弊、讲道理后,该车主表示心服口服,及时履行了行政处罚决定的内容,向法院提交撤诉申请。法院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准予撤诉申请的裁定。
2022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大力推行说理式执法,通过充分释法析理,说透法理、说明事理,将便民为民服务举措融入执法工作,既确保执法有据、程序合法,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法行为,又让交通运输从业人员感受到执法的力度和温度。实施说理式执法以来,2022年江门市区查处交通运输领域案件5144宗,无有效复议、诉讼。群众困难问题解决更快速、办证备案更便捷、生产经营更合规、执法监管更有力。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将继续加大说理式执法力度,从扩大范围、规范执法文书、提高执法人员说理能力等角度入手,把说理式执法贯穿到执法全过程,以包容审慎、宽严相济、法理相融的执法理念,有效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让市场主体在知法、懂法中更好地守法,共建共创共享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
D 农村出行更便捷
持续推进农村现代化“血管”“经络”建设
出行是老百姓关心的民生大事。以“四好农村路”为代表的广大县域交通快速发展,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
近年来,江门高规格打造“红色+四好农村路”党建品牌,以“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通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现代化的“血管”“经络”,彰显为人民服务的“大情怀”,凝聚党心和民心。
2022年,在我市荣获“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全国“四好农村路”市域示范创建突出单位和已创建6个“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的基础上,我市继续开展“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工作,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台山、开平两市都被评为2022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
“因为交通原因,我们出远门只能坐渡船,费时费力。将来桥修好后,我们出行就方便多了,再也不用绕几公里的路了。”新会区三江镇新马单村村民翁伯说。
据了解,新马单村为西江支流虎坑水道、睦洲水道、劳龙虎水道、白庙水道等环绕的“孤岛”,过往车辆需通过新马单渡口、马驷渡口坐船过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遇到台风天气,老百姓出行更增添了一分危险。
为解决群众翘首以盼的出行问题,新马单“渡改桥”项目应运而生,路线总长为1.134公里,其中桥梁总长657米,桥梁宽度10米,采用双向两车道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40公里。总投资预算为5712万元,计划施工总工期为2年。
“大桥建成后,将成为新马单与外界互通的要道,村民往来三江圩镇将节省30分钟时间,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同时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改善当地经济发展。”新马单“渡改桥”项目经理韦登超说。
2022年,市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中心主动把2023年需要改造的全市8座危旧桥梁进行统一打包设计,目前8座桥梁已全部完成施工图设计。
E 严格落实防污要求
推动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工作走深走实
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市交通运输局严格落实防污要求,着力推动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工作走深走实。
2022年以来,我市持续有序推进内河船舶LNG动力改造。目前,我市已开工改造37艘,其中13艘已取得船舶检验证书并通过上级验收。已开工船舶基本可于2023年上半年完成LNG动力改造工作。
为推进港口船舶水污染防治,市交通运输局结合到港船舶的水污染物生产量、岸上接收能力和本地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对2017年印发的《江门市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方案》实施修订,形成《江门市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方案》,并经市政府同意印发实施。
《广东省深化治理港口船舶水污染物工作方案》指出,要完成“内河港口2021年底前具备50%的设施接收能力,2022年达到100%”的建设任务。目前,江门港在营的69家内河港口以及39家靠泊内河船舶的沿海码头,均已完成接收设施建设,接收能力达100%。
此外,我市严格执行《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对排放不达标且不能整改的船舶,不予办理营运证。按照《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实施工作的通知》,市交通运输局督促全市营运船舶按照海事和船检部门要求落实改造。目前,我市老旧营运船舶已全部完成生活污水防污染改造,有效防止船舶生活污水对河流的污染。
F 持续实施“三项行动”
好人好事蔚然成风
如果城市可以呼吸,那频率应该是车轮转动的节奏,辘辘的车音忽远忽近,吐纳着发展的活力与生机,折射出可喜的民生变迁。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加速聚集,交通出行成了市民生活中的重要一环。2022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指导江门公汽公司持续实施“三项行动”——公交线路优化专项行动、学生接送专项行动、公交服务改进专项行动,方便市民公交出行。采取“常规公交+定制公交”方式优化完善公交线路,新开通公交线路8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46条、推出定制公交线路135条,提高了群众公交出行便捷性。
为更好满足新能源车主充电需求,日前,江门公汽礼乐城轨快速充电站正式上线,这是继2022年10月底睦洲客运站充电站上线以来近期开放的又一处快速充电站。据江门公汽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礼乐城轨快速充电站24小时开放自助充电。
从2020年3月首推紫茶小学公交站、潮连公交站充电站起,江门公汽公司至今已在蓬江、江海、新会三区开放13个快速充电站共41套充电桩为广大市民服务,提供服务的直流充电桩功率均不少于180kW,其中直流300kW双枪充电桩占开放充电桩总数的65%以上。
硬件在改善,服务在升级。如今,好人好事在江门公汽蔚然成风。据统计,2022年全年,江门公汽公司共发生好人好事1906件,平均每天约有5件好人好事发生在公交车上,其中29件被媒体报道表扬,拾得现金37939.9元、手机278部、手提电脑(平板电脑)8台、钱包104个,以及银行卡、身份证等各种卡977张,十米公交车厢激荡出文明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