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侨都·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市构筑基层疫情防控坚固防线
我市首批新冠重症患者陆续康复出院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3 年 1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症救治“尖兵”带领各科“精兵”,江门市中心医院全力再战新冠病毒
我市首批新冠重症患者陆续康复出院

重症救治“尖兵”一边为患者用可视纤支镜吸痰,一边现场授课。
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好转,点赞医护人员。

    连日来,好消息不断传来!“7号床今天成功拔管,刚巧碰上左万里书记远程会诊查房,视频中与会诊专家们挥手!”在江门市中心医院感染二区ICU工作群,一条微信消息令医护人员非常振奋。几乎同一时间,这样的好消息从该院重症医学科(ICU)4个区接续传来。

    从昏迷不醒到停机拔管,从步履维艰到成功出院,在该院多措并举构筑“保健康、防重症”的防线下,我市首批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陆续康复出院,与家人团聚。

    一个个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的及时救治,离不开该院多学科重症救治专家组的准确判断和对症治疗,也离不开重症医学科团队的有效施治与精心护理,更离不开医院为保障重症患者救治所做的打破学科限制、整合资源配置、集中优势力量的举措。对全体“仁济人”来说,竭尽所能,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守护好生命最后一道防线,托起生命的希望,是对“德高医精 仁心仁术”最生动的诠释。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通讯员 陈君

    强兵火速集结

    提升全院危重症救治能力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新阶段防控主战场转移到重症患者医疗救治上来。这不仅是与病毒较量的“拔河赛”,与时间争速的“竞速赛”,更是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必答题。

    “在感染科重开一个新冠重症病房(ICU)!”2022年12月26日,江门市中心医院为应对新冠疫情,在原ICU的基础上,重开感染二区ICU。紧接着,ICU二区、三区、四区火速组建,通过重症救治“尖兵”带领各科“精兵”的举措,在保障新冠病毒感染者诊疗同质化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全院危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能力。

    目前,江门市中心医院ICU病区增开至5个,总体开放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床位137张;根据重症患者人数情况,可转换重症床位63张,重症总床位达200张,高于广东省要求三甲医院重症床位达8%的要求。

    而在ICU病房,1个患者就要配置1个医生、3个护士。这段时间,医院顶着人手相对紧张的压力“全军出击”。5个ICU病房建设中,护士长们带领护理人员更是没日没夜地忙前忙后,从物资筹备到协调仪器,从病床改造到病区布置,从流程建设到护理规范,他们用最快的速度建立了ICU病房,彰显了他们专业和无私奉献的身影。

    接到人手紧缺的消息,正在北京进修的ICU主治医师马婕,尽管刚“阳康”,仍火速赶回支援。在该科主任张爽的指导下,马婕投入ICU三区的专业培训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这种“若有召,召必回,回必战,战必胜”的精神,正是全体“仁济人”逆行而上的一个缩影。

    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的救治,同样离不开“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我们面临的最大考验是,不仅让ICU5个病区开起来,还要保证护理质量要达到重症病房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该院护理部介绍,他们以重症医学科汪海芹护士长为首的护理团队重症监护力量为核心,另抽调能力强的护士长及有ICU护理经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分配到各个重症病区,通过“点带面、老带新”的培养模式,提升了全院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能力,并保证5个ICU病区护理质量同质化。

    24小时不熄灯

    守护重症患者最后一道“生命线”

    “一边建科一边收病人,一边抢救一边学习”,从心脏外科抽调支援ICU三区的主任医师王广阔,道出了所有“初来乍到”ICU病区人员面临的重重难关和种种考验。

    在医院的支持下,5个ICU医疗、护理负责人带领团队,梳理诊治流程,明确诊疗规范,带教查房、线上培训、线下实操,充分发挥了“顶梁柱”的作用。面对像潮水一样汹涌而来的重症病人,医护人员取消周末和假期,有的甚至吃住都在医院,24小时守护重症患者。“尖兵”和“精兵”携手奋战,破解一道道医学难题、攻克一个个前沿阵地。

    感染二区ICU开科第一天,12张床位全部收满,每位患者都上了呼吸机。该区医疗负责人刘凌云和护理负责人姚小红,带领团队将工作模式建立起来,帮助医护人员迅速投入战斗状态。“大家拧成一股绳,克服人力、物资、设备等重重困难,全力保障患者能得到及时救治。”刘凌云嗓子沙哑地说道。

    “我正在抢救病人,稍后联系你!”当记者拨通ICU二区负责人郑伟浩的电话,那边传来机器运转的滴滴声。这样应对危急的时刻,是郑伟浩每天的工作日常。去年11月,他担任桃源准(亚)定点医院负责人,统筹大规模收治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患者,积累了不断完善诊治流程的经验,并有效运用在此次新病区的增设和重症患者的诊治中。

    在ICU三区开科第三天,马婕火速返江门上岗,每天天没亮就出门,天黑了还没下班,带领好学的年轻团队教学查房、重症讨论、诊断治疗,培养了一位位“后起之秀”。

    看到马婕出现后,王广阔如释重负,连日来几乎每天“泡”在病区的他,中午累得在沙发上睡着了。马婕说:“团队基本处在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运转状态。上晚班的护士,更是一夜不能眠,不停帮患者吸痰、换针水、打营养液,碰上身体不适,简单吃点药后,仍在继续坚持。”

    “高技术、高强度。”感染二区ICU副主任护师罗向明如是评论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此前接到支援通知,有着20年ICU护理经验的她,二话不说立马上岗。在承担繁重护理工作的同时,她和其他有ICU经验的高年资护士一起培训年轻护士,传授心电监护、呼吸机等监护观察要点,病人呼吸机管路、深静脉管道护理、急救技能等。罗向明说:“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每个人都很累,每天下班时,脚都在发抖。不少护理人员说,仿佛两三周学了两三年的技术。”

    不放弃一丝希望

    护佑患者跨越寒冬迎接新春

    ICU,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也是离希望最近的地方。

    在该院5个ICU病区,患者平均住院年龄80岁左右,这些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刘凌云说,“作为守护重症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不会放弃哪怕一丝希望,做到尊重和照护每一个生命。”

    让更多的重症患者,在春节前能够与家人团聚,是郑伟浩、马婕和其他同事最迫切的愿望。经过与死神争分夺秒地开展“拉锯战”,5个ICU病区的停机拔管、治愈出院的重症患者逐日增加。

    79岁的林奶奶,发热4天、呼吸困难2天,来诊时体温38.1℃,血氧饱和度降至75%,气管插管上呼吸机,经过及时救治后好转。当拔出气管插管的那一刻,她用微弱的声音说了一句“谢谢”,感动了在场所有医护人员。

    50多岁的李先生,新冠病毒感染合并脑炎,抽搐、昏迷,病情危重。经过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患者成功拔管脱机并进行康复介入,10天转入普通病房。1月16日,出院一周后,患者特意送来水果篮致谢。从神志不清到完全清醒,从依靠呼吸机呼吸到逐步实现自主呼吸,李先生说,他就是从鬼门关上走了一遭。

    “7号床顺利转科,5号床顺利停机拔管,3号床试停机,今天真是个好日子,我的生日礼物来得不轻。”1月5日,呼吸二区ICU的一位高年资护士在日记本上记录下欣喜时刻。她说,一切努力都有了回报,即便再累再难也值得。

    这样的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在医院的有力统筹和重症团队的精准救治下,1月中旬开始,5个ICU病区逐渐出现空床,患者大约减少了1/3。

    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新春佳节的钟声即将敲响,江门市中心医院将继续全力做好医疗健康服务,充分发挥医疗救治“兜底”作用,多举措保障市民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