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春早,开跑的发令枪,已点燃了新会区勇挑大梁的奋发豪情。
正月初八,癸卯兔年第二个工作日,紧跟全省、全市步伐,新会区马不停蹄召开冲刺千亿GDP强区动员大会暨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对全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动,充分体现了举全区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释放了强烈信号。
锚定千亿GDP强区目标,实体经济是最大的支撑。作为江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排头兵,新会区肩负着许多使命。江门大型产业园区(新会片区)是省委、省政府高位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在全省谋划布局建设的三个大型产业园区之一,将打造承载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一流园区。
通过“平台引凤”构筑高质量产业生态圈,新会区致力于打造大湾区西翼制造中心,力争建成国际化、现代化和智慧型的全省标杆园区,2025年园区工业产值超2000亿元;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谋划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前沿领域,倾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链;高频度全面对接深圳,建设深江大型经济合作区;加快推动现有园区扩容,努力打造千亿产业园,加快推进村级工业园连片改造。
开局决定走向,起跑关乎全程。新会区上下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坚定不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总抓手,进一步把高质量发展要求体现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以高质量发展的步步推进,奋力实现千亿GDP强区的目标。
文/叶田
A
在大型产业集聚区上谋突破
走进位于新会智造产业园的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项目建设依然马不停蹄。春节期间不停工,近300名员工留在工地共度了一个奋斗的“火热年”。目前,首条生产线进入忙碌的安装调试阶段,计划3月首线试产。
大型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能有力促进及优化战略性产业集群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布局。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奋力打造大湾区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加快推动全省区域平衡发展,对推动新会乃至全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落实“园区再造”工程,新会区致力于在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建设上谋突破。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的落户,为新会区深入推进“园区再造”工程锚定了航向。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是江门近年来投资额最大的实体项目。经过短短一年时间的推进,项目创造了从签约到动工再到即将试产的纪录。
按照计划,6月,项目M1厂房5条产线将完成安装调试并投产;12月,M2主厂房5条产线将完成安装调试并释放产能。同时,项目二期计划3月完成场地平整并启动土地挂牌出让流程。
在新的一年抢开局、拼经济,新会区以打造特色园区为抓手,全力以赴建设招商新平台。加快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前沿新材料产业发展步伐,支持芳源环保等“链主”企业发展壮大,打造新材料特色产业园。围绕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统一谋划、统一布局,全力将新会智造产业园打造成为大湾区西翼领先的新能源动力电池特色产业园区。借助环保产业园配套优势,加速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产业规划和区域环评工作,启动PCB线路板、电子元器件、电子信息产业园申报。
按照“组团发展、产城融合”标准,新会正加快统筹推进三大组团建设。
北组团主动与蓬江、鹤山、开平等县(区)融合,加快新会智造产业园建设,推动银洲湖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提质增效,谋划扩容罗坑园区,打造国家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重点发展区。
东组团主攻深江合作,抢抓深中通道建设重大机遇,全方位、深层次、高频度对接深圳。推进三江、睦洲镇与江门高新区政策共享、联动发展,齐心协力争取大项目、开辟新园区。高水平建设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规划建设江睦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加速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扩区,争取东组团工业产值突破600亿元。
南组团主攻港澳合作,推动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和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深化银湖湾滨海新区与港澳旅游、康养领域的合作,建设城市创新发展示范区。按照“五个一”标准构建“15分钟生活圈”,打造一批布局优、功能全、品质高的“邻里中心”。全面推进“工改工”,力争完成改造面积173.33公顷(2600亩)。
新会区冲刺千亿GDP强区动员大会暨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提出,今年将全力以赴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特别是新会智造产业园、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和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三个基础配套设施工程,将有限的资金和精力放在土地上,年内完成征地333.33公顷(5000亩)、平整土地166.67公顷(2500亩),按“五个一”标准打造乐业留人园区,为项目落户“筑好巢”。同时,出台区镇经济一体化实施意见,推进园镇、产业规划、招商、公共服务配套等“六个一体化”,打造产城高度融合、园镇共赢发展大平台。
B
打造深江经济合作区
在经济发达的粤港澳大湾区,银湖湾滨海新区曾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
50年前,银湖湾滨海新区还是一片荒凉之地,哪怕是现在,市政府距离银湖湾滨海新区也有约60公里。但同时,它却坐拥城区唯一的滨海岸线,碧海蓝天尽收眼底,南濒南海,东接珠澳,是江门接受大湾区辐射的第一腹地。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明确提出要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形成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以及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
这是一处战略高地,也是一座活力之城。银湖湾滨海地区面积约340平方公里,采用“一心三园”空间布局,包括55平方公里核心区和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金门工业园等三个万亩工业园区,重点打造以大健康(主要包括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新材料(主要包括精细化工及新能源电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先进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产业为协同,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321”综合产业发展体系,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规模,更可为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提供坚实基础。
这340平方公里土地,是整个大湾区不可多得的新平台。如何引好商、选好资,是未来银湖湾滨海新区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部署下,过去三年来,银湖湾滨海新区狠抓招商引资、促进项目落地、创新投融资方式,推动银湖湾滨海新区加快走向繁荣,激荡起创新浪潮的澎湃动能。
当前,银湖湾滨海新区正推动“科教产城”融合发展,总投资超200亿元的碧海银湖文旅、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新澳重大技术装备创意创业园、御泉国际酒店等项目正顺利推进,成功引入澳门国际健康港、护理机器人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多个先进制造、文旅休闲项目正在洽谈。核心区正加快推进总投资超36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市政路网、供水污水设施、公园景观提升等工程全面铺开,正谋划建设一类口岸客运码头,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的优质生活圈。
新会区冲刺千亿GDP强区动员大会暨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提出,今年将全力推进银湖湾滨海新区打造深江经济合作区,形成“总部+基地”“研发+生产”跨市战略布局;加快建设大健康智造港,平整土地超173.33公顷(2600亩)。
围绕“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制造”等合作模式,新会正全力加快银湖湾滨海新区开发,积极与港澳、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对接,大力促进澳门国际健康港项目和粤海智造创新港项目早日落实,同时谋划推进华立科技园,全力打造高水平产业载体,倾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推动银湖湾滨海新区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形成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以及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
一座宜居宜业宜游滨海魅力之城的建设大幕已拉开,银湖湾滨海新区向海而兴,加速前行。
C
锻造“双碳”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作出了新部署新要求。
2021年12月7日,江门双碳实验室由江门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合作共建,抢抓“双碳”重大战略机遇,强化区域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将为全省乃至全国打好碳达峰碳中和硬仗作出贡献。
走进位于新会区的江门双碳实验室,一片规划严整、生机盎然的试验田尤为引人注目。这是由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绿色创新联合实验室主任、教授,江门双碳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特聘研究员徐明作为牵头人,开展实验的“二氧化碳生物利用示范基地”。这一实验开展的背景,正是在加快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同时,推动二氧化碳作为农业生产资源,变废为宝,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新会区深刻认识到“双碳”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更认识到战略科技力量是管未来管支撑的关键一环,认识到重点实验室是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的摇篮,必须全力争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在新会布局。
据介绍,目前,江门双碳实验室已瞄准硅能源电力系统、新型储能技术、生态碳汇与碳资源利用、碳捕集与封存、“双碳”政策与系统设计的五大研究方向,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引进培育国际一流创新科研团队,推动实验室加快建设。
自成立以来,江门双碳实验室始终坚持“开放、协同、共享”的建设理念,在实验室的“引力”下,越来越多科研机构、头部企业在新会集聚,共建共享科技研发平台,形成开放合作、联合攻关、融通发展的新局面。
今天的江门双碳实验室,已吸引了国家能源集团氢能(低碳)研究中心、深圳航天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创新航技术研发中心(江门)、美达股份低碳新材料研发中心、ABB新会节能技术体验中心等近10家科研机构、企业等,正在形成“1个核心+N个骨干平台”实验室科研平台体系。华为数字能源、铁塔能源、远景动力、金开新能源等行业标杆企业,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北京大学原校长王恩哥等重量级高端人才纷纷慕名而来,考察调研实验室。
“江门有着得天独厚的‘双碳’产业资源禀赋,江门双碳实验室更是面向全国的重要技术创新平台,我们非常看好实验室的发展前景,愿意多方位参与实验室共建工作。”深圳航天工业技术研究院副总经理王洁刚说。
面向未来,江门双碳实验室逐步显现出越来越强的“牵引效应”。可以预见,这里必将催生一个个新产业、新企业、新业态,必将吸引众多亟需突破技术瓶颈、处于转型升级质变阶段的大项目大企业向其集聚靠拢。
新会区冲刺千亿GDP强区动员大会暨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提出,今年,新会将稳步推进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学习合肥模式,深入推进“双碳实验室+双碳产业园”政产学研融通发展,加快新能源储能产业链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锚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新会区今年还将打造一批5.0产业新空间,年内启动建设模块化定制厂房及研发、生活服务配套设施100万平方米,建成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同时,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全面拉开“村改”攻坚战,全年改造面积超146.67公顷(22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