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作文经常会出现层次混乱、条理不清、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主要原因之一是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尚未具备足够的思维能力。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其实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辅助教学,来让学生更好掌握习作中心内容,合理安排结构布局。笔者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实践。
开平市长沙街道办事处澄江小学 黄惠婉
细审题意定“主干”
审题是学生习作训练的第一步,直接决定着一篇文章质量的好坏。审题有误,会导致习作“偏题”“跑题”“离题”。
要让学生抓“题眼”定“主干”。“本次习作让你写什么?”“习作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在指导学生审题时,我常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去阅题,并划出题目的重点词。以《一件有趣的事》为例,题目中“一件”限定了事件的数量,“有趣”点出了习作的内容方向和性质,“事”要求习作的体裁为记叙文。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可以看出本次习作的重点词是“有趣”,因此学生就要围绕“有趣”这一主线展开描写,思维导图也应以此为“主干”。
发散思维画“分枝”
定好“主干”,再画“分枝”。还是以《一件有趣的事》为例,该题目没有限制写作的范围,没有限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也没有限定是哪一件有趣的事。因此,我们的选材思路就不会被局限,学生可以发散思维,自由选择典型、新颖的材料来写作。我们在思维导图中可以从“主干”向四面八方延伸“分枝”,尝试用不同的颜色画出各种大小不一的线条,在每一个“分枝”上用醒目的颜色清楚地写上关键词。
画好了“分枝”,就要充分地发挥丰富的画面想象力,用各种绘画技巧和图形工具来丰富思维导图的内容,让“分枝”长出“枝叶”。在每一个关键词的旁边都可以画上用于代表或解释的图形,用联想来进一步充实思维导图。
又如在进行以“秋天美景”为主题的习作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将整个画面绘画出来,达到写景的目的,在“分枝”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来丰富“枝叶”。有的学生写到果园丰收的景象时,可能会用到比喻、拟人的修辞,那就可以把当下想到的词语或句子写在对应的关键词旁边,或者画出自己想象的画面,记录下灵感的火花。
不过我们要注意,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不是一个检测学生绘画能力的过程,而是通过让学生以愉快、轻松的心情来进行想象绘画,从而大胆利用色彩、线条、图像、关键词等来增强回忆,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挥到极致。
谋篇布局修“枝叶”
思维导图的整体设计要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罗列信息的整体把握,能快速根据素材梳理出文章的结构。但是学生列出来的相关材料往往会有很多,经过筛选后,仍要从中区分好需要详细描写的部分以及只需一笔带过的部分。因此在作文教学环节,我们要根据学生所绘的导图,引导学生修“枝叶”、列提纲。
通过观察思维导图的各个“分枝”,学生要根据习作要求分清段落,对素材进行取舍。例如在进行写人作文《我的同学》教学时,大部分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以人物为中心,罗列了各种各样的事,但在真正写作时是要以一件事还是几件事来说明人物的特点呢?在指导选材时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本次习作的目的是要利用事件为依据来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因此我们要抓住典型的事例,捕捉角色的容貌、语言、动作或心理活动来雕刻人物的形象,从而凸显出人物独特的个性特征。恰当的修枝裁剪,便能有效地解决学生谋篇布局的难题,帮助学生找准整体布局,让文章的思路清晰。
巧借导图,能让学生的作文选材恰当准确、布局清晰合理、叙述生动细腻,让学生的习作真正实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笔者将继续探讨有效的习作教学策略,让学生都爱上写作,并能做到“用我手写我文,用我文抒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