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加马力添动力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质量发展 金融勇争先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3 年 2 月 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质量发展 金融勇争先
——江门市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座谈会侧记
江门市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座谈会现场。

    最是一年春好处,金融活水奔涌来。

    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提出,全年广东金融部门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融资4万亿元,实现制造业、科技创新、小微企业信贷增长超20%。目标明确,决心坚定,掷地有声,让企业界人士倍感振奋,让金融界人士倍感鼓舞。对此,江门金融系统第一时间用行动作出回应。

    2月3日,立春前夕,天气乍暖还寒,但江门经济领域已是一派热火朝天景象——

    上午,全市200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投产,各地园区机器轰鸣、吊臂起降,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下午,江门市金融工作局联合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江门银保监分局,召集全市金融机构召开江门市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座谈会,动员全市金融系统坚定信心、铆足干劲,助推实现江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座谈会气氛热烈,士气高昂。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晒出发展思路,亮出具体行动;各金融机构代表“比武打擂”,纷纷立下“军令状”。大家擂响战鼓,全力以赴,誓言要将一项项创新举措切实落实到助推江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上来。

    金融赋能实体,一刻也不耽误。在这波“拼经济、拼发展”的热潮中,让我们以金融作帆,以制造业为舟,齐心协力,奋楫前行,用奋斗奏响江门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倩婷 吕胜根

    A 实体经济缘何兴?金融活水滚滚来

    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当家,金融的作用更加重要,金融业的责任更加重大。

    如果说实体经济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根基,那么金融就是阳光雨露,滋养着实体经济之树枝繁叶茂。

    据有关部门统计,2022年,江门地区生产总值3773.41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全省第二,创下建市以来最好名次。金融业在其中的支柱作用凸显,全年实现增加值281.06亿元,占GDP比重、同比增速均为7.4%,拉动GDP增长0.51个百分点。金融业成为我市排名仅次于工业、农林牧渔业之后的第三大产业,增速在百亿元以上产业里排名第二,是我市GDP占比率和增速较上年都有增加的两大产业之一,对江门地方经济的贡献持续增加,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已然形成。在金融的赋能下,江门实体经济发展的动能更足、势能更强。

    当前,我市实体产业含“金”量正在不断攀升。2022年我市在全省首设金融前线服务器;充分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破解“项目等钱”难题;落地“保交楼”专项借款保障房市健康运行;全年发放企业融资担保费补助、中小企业“政银保”贷款金额和放贷倍数均列全省第一;江门全市存贷款两项同比增速均高于全省水平,有力支撑经济平稳向好发展。

    身处粤港澳大湾区,江门跨境金融合作正阔步向前。2022年我市成功打通华侨资金通过QFLP投向我市项目的通道;发行全省首笔自贸区债券;首创“以投促引”模式打造产业项目资产证券化新平台;先后落地跨境人民币国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FT全功能资金池业务;江澳金融合作累计发生量突破2200亿元。

    立足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江门金融业将更加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以高质量、高水平金融供给,助力实体经济快速发展,挺起江门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B 助推高质量发展 金融引擎要做强

    新年伊始,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号角响彻侨乡大地。我市提出“确保全年GDP增长6%以上、力争实现7%”的发展目标,全市重点正式项目665个,年度计划投资达1234.8亿元。新一轮发展热潮对江门金融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在江门市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座谈会上,江门市金融工作局公布金融年度“任务表”:2023年,我市将力争保持存贷款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势头,全年实现贷款净投放1000亿元,贷款同比增速15%以上;实现直接融资50亿元。

    目标催人进,奋斗正当时。正如市政府副秘书长梁富鸣所言,接下来,全市金融系统要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对标我市2023年金融发展预期目标,更快更深融入“双区”及“两个合作区”建设,落实市委“1+6+3”工作安排,深入推进“六大工程”,不断巩固和壮大金融业发展基础,做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具体怎么落地?座谈会为我市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提升小微信贷水平、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求实”“求稳”“求新”的发展侧重成为全市金融工作的主线。

    一是抢抓机遇,以“实干”做大金融盘子。全市金融系统要高度重视,细心领会落实相关任务要求,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争取更多优质金融资源投向江门的实体经济,进一步增加我市金融供给。

    二是突出重点,以“巧劲”支撑行业发展。全市金融系统要告别“大水漫灌”,发力“精准滴灌”,以“寸金”撬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跃升”,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涉农领域、房地产行业、绿色项目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充分发挥政策工具与金融工具的叠加效应,共同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提升企业“造血”能力。

    三是砥砺合作,以“闯”和“创”的信念凝聚金融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进一步发挥江门金融系统党建大联建的作用,加强金融系统“跨界联动”,探索“银行+保险”“银行+证券”“银行+股权投资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提升投贷联动、贷款风险补偿、企业上市等业务的效用,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四是防范风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化解风险,把发展的“分母”做大,压减风险的“分子”,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以往江门金融业的靓丽成绩,为江门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更大底气,而新一年的工作主线,又为江门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大信心。

    C 实干会干加油干 吹响金融“冲锋号”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会上,来自银行、保险、证券、基金、融资担保、小额贷款等行业的金融机构代表,立下了发展目标“军令状”,以只争朝夕、迅速行动的奋斗姿态,全力以赴做好金融服务保障,开足马力拼发展、拼增长。

    工商银行江门分行积极助力地方经济发展,近3年贷款连续增长超百亿元,今年贷款余额更接近千亿元大关。该行行长刘勇表示,接下来,该行将认真研读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找准江门高质量发展的主赛道,瞄准全省工行系统先进的优秀指标,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地往前超越,为地方经济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去年,人保财险江门市分公司为江门提供总风险保障3.43万亿元,其中,为实体企业提供国内外贸易金融保障达3031亿元。该公司主要负责人屈叶放表示,接下来,人保财险江门市分公司将牢牢把握重点项目、专精特新企业、江门特色农业资源的保险新需求,为江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扩大农业产业优势保驾护航。

    江门市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军华表示,公司将以存量基金作为抓手,通过专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汇聚省、市金融资源,赋能地方制造业。同时,进一步扩大“投资+招商”模式,抢抓一线城市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利用股权投资与江门发展集团的产业园区建设运营业务,双管齐下,帮助企业实现产业落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春风春雨的脉脉温情,也是金融行业的绵绵情怀,在任何行业和领域,金融都要做好粮草的先行兵,我们的项目和企业才能动起来、跑起来。”江门市金融工作局局长何渝说,当前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氛围已形成,各金融机构要以坚定的决心、信心、恒心,同舟共济、群策群力,抢抓先机,按照既定目标前进,推动江门市第一季度经济起好步、开好头。

    波澜壮阔欣回首,敢为人先再续征。江门金融业将紧紧围绕江门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坚决扛起金融高质量发展大旗,赓续奋斗,勇毅前行,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走上快车道、跑出加速度,为推动江门高质量发展贡献出磅礴的金融力量!

    ★现场声音

    江门三大金融监管部门齐部署 勾勒2023年江门金融工作“路线图”

    凝聚金融合力 向着春天出发

    癸卯兔年开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全市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相继召开,“高质量发展”成为江门经济工作的高频词。江门金融系统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2月3日,在江门市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座谈会上,江门市金融工作局、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江门银保监分局三大部门齐动员、齐部署,勾勒2023年江门金融工作“路线图”,凝聚金融合力,向着春天出发。

    江门日报记者 陈倩婷 吕胜根

    江门市金融工作局:

    力争全年实现贷款净投放1000亿元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在座谈会上,江门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梁育娟公布了2023年江门金融工作的年度目标:力争保持存贷款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势头,全年实现贷款净投放1000亿元,贷款同比增速15%以上;实现直接融资50亿元,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金融要素保障。

    这些数据并不是小目标,接下来怎么干?江门市金融工作局给出了具体方案。

    深入实施金融支持制造业当家工程。关注微观市场主体,紧抓制造业项目,对接好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融资需求;通过银行融资、资本市场操作、国资支持等方式综合破解我市企业阶段性资金需求;争取进出口银行加大对我市的投放,进一步提升出口信保的覆盖面。

    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推动科技创新领域贷款增速超20%,提升资本市场助力科技创新的能力;推动“金种子”库扩容至100家,争取新增4家企业上市;推动上市公司用好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支持各类企业发行债券。

    推动金融对招商、投资的支撑作用。推动珠肇高铁、深江铁路、银洲湖高速等基础建设项目的融资对接力度;丰富“金舱”工具库,支持项目主体赴港澳发行境外债、基础设施公募REITs、挂牌上市等,拓宽重大项目的融资渠道。

    强化金融对普惠民生事业的要素保障。持续加大涉农贷款的投放,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做大做强,不断提升政策性涉农保险的覆盖面;积极探索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在我市试点落地;积极推广数字人民币试点;持续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

    推动金融赋能绿色产业。进一步完善绿色项目库,引导金融机构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推出特色金融产品,加大绿色信贷的投放;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

    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落实好“金融16条”,引导银行业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持续优化个人按揭金融服务,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深化跨境金融合作。依托江澳金融合作基础,支持澳门打造葡语系国家人民币结算中心,联动澳门金融机构为“一带一路”进出口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等一揽子金融服务;争取粤港澳大湾区更多金融试点政策在我市落地。

    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

    提供更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

    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行长曾胜表示,2023年,该行将认真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全市高质量发展推进会部署要求,凝聚江门金融业合力,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

    充分发挥金融血脉作用,全力支持地方高质量发展。继续用好用足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围绕高质量发展,加大对重大项目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业、民营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倾斜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助力江门全面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

    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助力江门塑造现代化建设新动能新优势。深化江门市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工作,支持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业务落地;创新跨境双向投资渠道,推动贸易融资资产跨境双向转让业务发展;探索落地RCEP经贸往来企业的“减息让利”措施;探索开展侨汇结汇便利化试点;持续推进绿色项目库建设,探索企业碳账户试点,推动标准化碳信用报告在金融领域深层次运用。

    大力优化金融管理与服务,跨前一步服务好企业与居民。落实好“金融16条”,积极争取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指导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合理定价;争取开展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试点,支持存款人通过开立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对多币种资金进行收付结算和集中统一管理;争取开展跨境便民社保服务试点,支持澳门居民和境内赴澳务工人员线上参保、线上缴费、线上发放养老金,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民生保障领域融合。

    江门银保监分局:

    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金融供给

    “2023年,我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落实好服务实体、防范风险、促进改革三大任务,持续引导江门银行保险机构加大金融资源供给、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江门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江门银保监分局局长杨波表示。

    围绕江门发展战略谋划部署金融工作。积极支持江门市重大工程和重要产业建设,持续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围绕江门重点产业链、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金种子”企业等增加信贷投放;落实好金融支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举办“政银企”对接活动,提升服务精准性,助力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积极推进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业务,持续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聚焦安全生产、巨灾减损等重点领域,更好发挥保险业在社会民生保障方面的作用。

    坚决守牢金融风险防线。努力促进金融与房地产正常循环,认真贯彻落实“金融16条”,持续做好出险房企、楼盘的化险工作,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助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加大力度支持优质房企发展,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助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常态化推进清廉金融文化建设,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坚定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积极深化江门与港澳金融合作,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支持辖区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参与跨境创新试点业务;指导银行保险机构主动把握数字化创新变革趋势,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引导保险机构在大病保险、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农业保险、巨灾保险等民生领域积极创新,不断提升保险保障水平和保险服务水平。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