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2版:百舸争流 奋进者胜——市委十四届四21/2023-02-06/T12/95251675618817882.jpg
上一版3  
法治护航促发展
      
 
 
版面导航  |    
      
       
2023 年 2 月 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法治江门
法治护航促发展

我市不断织密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网络。
↑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送法进社区,提高普法质效。

    江门是一座改革之城,也是一座法治之城。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以良法善治引领改革、推动发展,把江门建设成为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示范区。

    近年来,我市着眼于依法行政、营商环境、社会治理,以法治引领、规范、保障城市建设,全领域保障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更高水平法治政府建设,江门以自己的生动实践努力打造法治政府,让法治成为城市政通人和的“定心石”。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朱磊磊 林立竣 通讯员 杨潇锋

    A 坚持党的领导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完善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制度,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市全过程各方面。

    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根本保证。一年来,江门市委坚持把法治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在全省率先实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年终“述法”制度,做到市县镇三级全覆盖,压紧压实“关键少数”法治建设职责。市政府不断推动法治江门各项工作制度、运行机制规范化建设,逐步发挥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能作用;市人大把贯彻落实党委部署作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执法部门严格按照党的要求,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机关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做到公正司法……党的领导,贯彻至江门法治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各领域各环节,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加强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领导,同样体现在党员干部带头守法上。市领导带头学法、知法、尊法、守法、用法、护法,带头树立法治思维,带头依法办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全市重大决策严格遵循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确保过程公开、责任明确,杜绝“拍脑门子决定”。健全合法性审查机制,建成覆盖市县镇三级的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工作队伍和工作体系,对投资额度大、决策风险高、法律关系复杂的涉法决策事项做到法律顾问全过程跟踪、全领域参与、全环节把关。

    立法是法治的起点,良法是善治的前提。自2016年,我市取得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2020年7月江海区人大常委会成为“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江门立法工作一路走来,已经构建起上连全国人大、下接地方群众,立足江海、覆盖江门的立法联系工作网络。

    我市先后出台《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江门市新会陈皮保护条例》等10部地方性法规,起草《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江门市侨乡广府菜传承发展条例》,探索华侨捐赠项目保护地方性立法,配合国家、省开展地理标志立法调研,为全国涉侨法规建设提供“江门经验”。从城市治理现代化到生态环境保护,从保护历史古迹到擦亮地方品牌,我市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科学立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

    对人民群众来说,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最实实在在的法治获得感。

    为答好新时代法治答卷,江门深入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加强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一方面创新打造“江门市公安·法院执行协作平台”,建立健全网络化、高效化的查找被执行人和控制财产的配合执行工作机制,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另一方面,上线“江门市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平台”,在全省首次实现公安检察刑事案件的网上办理和流转,有效提升执法和监督效能。同时,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建立败诉行政案件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通报制度,以坚持狠抓行政应诉,强化行政权力制约监督。

    B 创新社会治理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门

    在新会区睦洲镇石板沙渡口,睦洲派出所二级警长李健祥正和一群穿着荧光黄制服的工作人员一起,引导游客上船。在这群人的“黄马甲”上,“睦洲义警”四个字显得格外醒目。

    “义警加入后,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工作压力。”李健祥说。新会睦洲派出所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4+N”基层治理新路径,创新推出“邻里和、村里调、所里解”工作法,擦亮“和睦之洲”名片。2021年4月和5月,睦洲派出所先后荣获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和“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两个“国字号”荣誉,其以“一张网”守护平安的成功经验是我市持续推进基层治理、市域社会治理的缩影。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社会治理事关侨都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要建立健全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市域社会治理网络体系,加强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协同治理,实现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高质量完成国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门。

    近年来,江门市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纳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推动防控体系由“部门主责”向“党政主导”转变。全市划分出2954个智慧网格,党建、政法综治、民政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全覆盖建立党组织,全方位加强对网格内人、地、事、组织等要素管理工作。

    同时,不断深化“平安义警”建设,建立“义警”队伍管理实施办法和设立江门“义警”专项经费,将治保会成员、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园等各类单位的内保人员及保安员、物业、热心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纳入“义警”队伍,实现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职责、统一标识、统一保障,成为平安联创的重要参与力量。目前,全市已有2万多人加入了“平安义警”队伍,每个派出所都有1支常态化运作的“平安义警”队,打造多层次、多结构的群防群治体系。

    除此之外,在我市持续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科技应用赋能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我市积极推动110与12345社会联动机制建设,增强矛盾化解“精细度”。在全省率先打通与省政务流转平台“粤省心”系统边界,充分依托12345热线统筹的全市47条部门服务专线、超过440个承办单位联合处置非警务警情,共分流非警务警情34.61万件,非警务类报警同比下降6.1%。矛盾纠纷的事项匹配转入“粤平安”由“信访超市”跟进处置,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闭环管理。

    同时,江门积极推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粤居码”推广应用工作,“粤居码”便利、服务属性深入人心,全市流动人口“粤居码”持码率排名全省前列。江门在全省率先完成门楼牌立法工作,拟于2023年初正式施行,回应城市建设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平安,民生之盼,发展之基。我市正不断织密江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网络,积小平安为大平安,奏响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和谐之歌。

    C 践行法治为民 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冰墩墩’迅速走红。为了实现‘一户一墩’的愿望,你和同学一起手动制作各种‘冰墩墩’,例如手绘、花馍、橡皮泥、冰雪、汤圆‘冰墩墩’等。那么手动制作的‘冰墩墩’到底侵不侵权呢?”在江门市法治直播间,律师在主题为“‘冰墩墩’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讲座中,通过接地气的方式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让网友大呼过瘾,吸引了21万人次参与。

    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将法治江门建设作为“1+6+3”工作部署的“压舱石”,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公众参与重大公共决策机制,倾听群众心声、回应群众期待,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近年来,我市立足侨乡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思维方式,结合“八五”普法工作,不断探索和实践,打造侨乡特色法治项目,用群众看得懂、记得住的方式,宣传普及国家宪法和各项法律法规知识,让人们真正感受到宪法和生活紧密联系,让宪法精神根植侨乡大地。

    市普法办通过设立江门市法治直播间(含“法治大讲堂”“法治政府面对面”“以案说法”三个栏目),通过直播说法、面对面访谈等方式,聚焦广大群众及华侨华人关注的热点问题,讲解法律法规、剖析典型案例,大力倡导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理念,多角度、全方位、多元化弘扬法治精神,展现法理内涵,传递法治力量。截至目前,已开展“法治大讲堂”讲座40期、“法治政府面对面”访谈11期、“以案说法”1期,参与群众600多万人次;“校园暴力”“禁毒知识”“华侨华人权益”等法律法规讲座参与人数均达到16万人次。

    为培育更多侨乡特色法治文化品牌,我市印发《2022年江门市“一地一品牌”法治文化特色品牌创建活动方案》,收到创建项目88个,目前重点培育37个,并利用新媒体对特色法治文化项目进行宣传推广,打造了“碉楼下的普法微课堂”“法治直播间”“阅读者”“红色管家”等一批法治文化宣传项目,其中6个项目和1个单位获评广东省“谁执法谁普法”创新创先项目和单位。

    同时,依托五邑地区著名网红点——新会小鸟天堂,我市开展以“网红点‘法治’打卡行”为主题的“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主题宣传活动,让市民在旅游观光同时,学会更多法律知识,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青少年是法治宣传教育重点人员。去年8月,“‘走最美古村 观法治风景’,探寻古韵乡村的过去与未来”主题活动举行,拉开了“2022年江门市法治文化节·普法小使者进乡村”系列活动的序幕。来自全市10多所中小学校的近50名“普法小使者”来到陈垣故居、蓬江区棠下镇良溪村、鹤山市雅瑶镇陈山村等本土古村落,通过聆听解说、观看视频和实物资料等方式,深度了解本土古韵乡村的历史与发展,在感受浓厚法治文化氛围的同时增强本土文化自信。

    依托江门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我市开展“小手拉大手,普法促成长”法治宣传活动,围绕校园安全、防校园欺凌、防溺水等主题,现场开展“微课堂”讲座,让法治观念更好地植根于青少年内心。此外,“疫情防控·法治同行”“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也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D 对标最优最好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江门在全省首推微信智能办照,企业群众办照最快只需5分钟;全国率先上线商事登记“智能湾区通”,港澳投资者足不出港澳即可跨境办理江门营业执照;全国首发银行STM智慧柜员机智能办照,率先推出商事登记政银渠道“31省通办”;多业态经营涉及的许可事项与营业执照一次申请、并联办理,2022年年底前累计上线25项涉企经营许可改革事项;实施经营乙类非处方药“便利店+药店”跨界融合改革,市民在便利店即可享受24小时购药便利……

    这是近年来江门不断刀刃向内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出一系列“加减乘”改革“大礼包”,为江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源头活水,让企业释放出了澎湃发展动力。去年12月底,全市市场主体已超过68万户,总量稳居全省第六。

    当前,《江门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流程管理制度》列入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并印发实施,将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机融合,完成广东省企业信用风险分析系统与我市数据共享对接,构建起信用风险监管基础模型,推动实现事中事后精准靶向监管。

    为提高行政执法效能,我市在全省率先运用行政执法“粤执法”规范执法,让每次执法都在阳光下运行。在市监局工作人员看来:“执法人员可以跟着‘粤执法’的提示,一步步完成执法,整个过程规范多了,效率也高了。”

    2020年11月以来,全市73个镇(街)通过行政执法“粤执法”办理的5万宗案件,仅有12宗案件被申请行政复议,3宗案件被提起行政诉讼且没有败诉,办案数量和办案质量均位居广东省前列,为江门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供坚强保障。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我市还出台《江门市全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流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江门市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方案》等政策文件,主动与港澳规则衔接,借鉴欧盟、港澳、深圳营商环境理念和经验,用法治规则和力量,形成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

    为完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2021年5月,我市便与深圳国际仲裁院洽谈共建深国仲江门中心。如今,走进江海区高新创智城A座17楼,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现代化国际仲裁中心展现在面前。深国仲江门中心的接待区、展厅、仲裁庭室、合议室、多功能厅、办公区等功能区一应俱全,设计理念先进。已揭开神秘的面纱的深国仲江门中心以开放的姿态,为“中国侨都”海内外530多万华侨华人与港澳台同胞提供便捷高效的国际仲裁服务。

    与此同时,我市还与深圳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共建域外法律查明工作机构,加强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为国际科技、经贸提供仲裁及调解服务。建立健全行业协会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在规范行业秩序、开拓国际市场、应对贸易摩擦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云程发轫,未来可期。风正扬帆,奋楫逐浪。

    未来,江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深化全领域各方面法治化工作,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法治中国作出侨都贡献。

    数读

    ●江门市在2018—2021年度法治广东建设考评中连续4年获评优秀等次。

    ●全市73个镇街规范化建设实现全覆盖,通过“粤执法”平台办理案件5万余宗,仅有12宗案件被申请行政复议,3宗案件被提起行政诉讼,办案数量和办案质量均排在全省前列。

    ●江门市各级政府、各部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超过97%,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2022年,全市公安工作实现“两降两升”,刑事治安警情下降12.7%、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下降9.4%;破现行刑事案件同比上升17.9%、刑拘移诉率上升3.8%。

    ●2022年,开展打击养老诈骗犯罪专项行动,破获养老诈骗案件191宗,抓获犯罪嫌疑人数、打掉犯罪团伙数、追赃挽损数排名全省前列;打击涉文物犯罪破案率100%,破案和追缴文物数排名全省第一;百万元以上电诈案件破案率达到91.6%,盗窃、诈骗警情分别同比下降13.5%、12.5%。

    ●全市168家重点企业、27家侨资企业被纳入重点服务范围,编制五大类、179项涉企服务事项清单,依托公安涉企服务管理平台,建立起“实时受理、统一交办,限时办结、监督回访”闭环管理机制。

    殊荣

    睦洲派出所成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2022年5月,江门市公安局新会分局睦洲派出所成为我市首个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并获评“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市公安局睦洲派出所所长黄伟锋作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代表参加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这正是我市开辟市域现代化之治新境界的一个生动注脚,不仅塑造了侨都基层治理的最新范本,更彰显江门在基层治理这条路上迈出更坚实的一步。

    “枫桥经验”历经时代淬炼而不朽,在江门被赋予了创新实践:近年来,睦洲派出所主动融入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结合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制定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4+N”(4是指“一民警带一辅警带一支义警队伍”的共建共治“一张网”,N是指辖区村、企、校等多个重点部位)工作模式打造义警工程,警民同心共筑睦洲“平安渡、连心渡、幸福渡”。辖区治安持续好转,群众矛盾发生率大幅下降,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睦洲派出所自2006年起连续15年被评为全国一级公安派出所,此次获殊荣前,还曾获评全国、全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全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省公安机关先进基层党支部示范点”“江门市基层反走私综合治理示范点”。

    睦洲派出所经过多年来对“枫桥经验”的学习探索和创新实践,所获荣誉从省级到国家级,凭的正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初心。也正因如此,我们看到它始终是在围绕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发力,在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方面用劲,并一步步织就起能汇集百姓心声、密切联系党群干群、充分发挥治理效能的网格体系。

    侨都“枫景”别样好。这是江门多年来持续推动基层治理取得的喜人成果,更是新时代侨都着力打造国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的必然结果。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