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侨都·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勇闯“生命禁区” 挑战手术极限
“阳康”后最快一个月就可以备孕
诺如病毒感染进入高发期
脑出血外科诊疗(筹建)基地揭牌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2023 年 2 月 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勇闯“生命禁区” 挑战手术极限
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再获“国字号”荣誉
神经外科钻研癫痫领域,开展我市首例“迷走神经刺激术”。
神经外科平均每年收治患者3000多例。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结构复杂而精细,稍有损伤,轻则功能丧失,重则危及生命,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被喻为“生命禁区”。

    神经外科技术,就似穿越“生命禁区”的一把“尖刀”,打开生命通道,分秒必争救治颅脑损伤、脑出血等急危重症患者。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就是这样一把掌握“尖刀”的团队。

    50年来,在我市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和医院的重视支持下,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砥砺前行、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增强自身“硬度”,多项业务、技术取得突破。日前,该院神经外科成功入选国家卫健委首批“神经外科建设中心”,标志着科室临床诊疗建设正式进入国家支持培养建设行列。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蔡昭璐

    通讯员 陈君 何家怡

    A 砥砺奋进 深入钻研“生命禁区”

    为什么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能跻身“国家队”?这是由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雄厚的技术实力决定的。

    在医学上,神经外科被称为外科领域的皇冠,而神经外科手术又如同“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作为出了名的高风险、高难度、高技术的“三高”科室,50年来,神经外科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医疗技术大幅提升、业务水平迅速拓展。

    作为神经外科的主任,这些年,伍益亲眼见证了科室的发展。他说,神经外科从一个小组发展为如今独立的一级科室,涵盖显微神经外科、脑血管病神经外科、神经内镜神经外科、神经脊柱外科、脑外伤外科、功能神经外科等6个亚专业专科。目前,科室正在筹建神经重症亚专科,为本地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50年的辛勤耕耘、潜心钻研,神经外科的诊疗技术水平也快速迈上好几个台阶,从一开始只能处理脑外伤、脑出血,到现在能处理肿瘤、功能性疾病、脑血管病、神经脊柱疾病、退行性病变等多种疾病。

    伍益表示,科室在江门地区率先开展显微、血管内介入、立体定向、神经内镜、微侵袭等神经外科手术,是开展神经系统肿瘤、介入手术例数最多的单位。目前,神经外科是江门地区最大的重型颅脑损伤及脑科急症抢救中心、神经系统肿瘤治疗中心。

    据统计,该科平均每年收治各种类型颅脑损伤、颅内肿瘤、脑出血及脑动脉瘤等神经外科疾病患者3000多例,开展手术超过1000台,救治范围包括五邑地区、粤西地区,以及中山和珠海部分地区。

    B 微创介入 让颅内“游刃有余”

    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最大的治愈效果,是神经外科一直以来坚持的“精准微创”理念。

    2012年,神经外科成立神经内镜亚专业组,此后微创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如今,他们借助显微镜、神经内镜、DSA机器等先进设备,不断挑战“禁区”,在颅底肿瘤、脑内血肿以及血管疾病的介入栓塞和显微手术治疗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1年8月,张女士因前颅窝底嗅沟脑膜瘤术后复发入院。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患者肿瘤范围约3.9cm×5.0cm,向下累及筛窦区,手术风险及难度较大,单纯显微镜或内镜手术均无法一期最大限度切除肿瘤。

    经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神经外科决定进行同期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颅底重建,手术全程仅5个小时就顺利完成。

    术后,张女士神志清醒,说话清晰,四肢活动正常,6小时后便可进流质、软食,无颅内感染和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术后两周痊愈出院。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董家军博士表示,神经内镜是神经外科手术不可多得的利器,尤其在颅底、脑内深部病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显微镜联合使用,相得益彰。

    亚专业专科的发展,让神经外科的整体实力得到提升。本次双镜联合治疗前颅窝底巨大复发脑膜瘤手术的成功实施,是江门市中心医院近年来实施“科技兴院”战略,以及医院专科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结果,标志着神经外科紧跟国内著名大医院的临床水平。

    C 兵强马壮 特色技术熠熠生辉

    高质量的诊疗,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医护队伍。一直以来,江门市中心医院坚持人才培养和引进“双轮驱动”,不断夯实团队实力。

    早在2004年,神经外科便引进了科室的第一位博士——董家军博士,后来引进了钟鸣谷博士。同时,该科鼓励医护人员追求自我提升,本科生争读硕士,硕士力争读博。

    得益于医院对医护人员的支持和关爱,如今,神经外科拥有良好的专业人才梯队,有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博士5名,在读博士3名,硕士9名。科室之间形成了良性的竞争和学习氛围,同事间相互砥砺前行。

    该科还先后承担省部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数十项;科研经费超过600万元,发表论文近200篇、SCI收录10余篇;参编著作2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例。

    此外,神经外科积极开展各种临床教学、新技术、新项目:

    2001年,首次在江门地区应用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2003年,开展首例延髓血管母细胞瘤切除术;2005年,开展延髓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并于2008年获得江门市科技局的成果奖……

    2022年1月,神经外科还成功开展我市首例“迷走神经刺激术”,在帮患者治疗癫痫的同时又能治疗抑郁,可谓一举两得。该手术的开展,标志着神经外科在癫痫领域,掌握了代表国内领先水平的神经调控技术。

    D 医工结合 医疗数字技术不断涌现

    作为高水平建设医院,江门市中心医院在推进医疗水平稳步提升的过程中,对标国内外先进技术,专注于开拓专科医技领域的新高度。与此同时,神经外科立足医工(医学与工程技术)结合,探索医疗创新技术,以技术推动学科发展,助力高水平医院建设。

    2018年,由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承担的“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颅面骨缺损修补、辅助手术以及神经外科教学的应用研究”科研项目立项。

    该项目立足于医工结合,探素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属于江门市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项目,并获得项目资助资金300万元,是迄今五邑地区医学类项目经费最高的科技项目。

    董家军介绍,3D打印技术是以数字影像为基础,进行三维建模,再将材料逐渐累加快速制造出实体部件的技术。它可以打印出全彩逼真的器官模型,能高效直观地辅助外科医生的手术方案制定及实施,减少手术时间和风险,还可以用于向患者解释病情及沟通。

    经过4年研究,2022年7月,该项目成功结题验收。“项目重点开发了医学3D打印软件系统,构建了个性化神经外科手术辅助模型3D打印平台,有效实现了该技术在辅助手术规划、手术技能训练、解剖学示教模型、缺损修复、生物3D打印等方面应用。”董家军说,神经外科还荣获江门市工程技术中心“数字化医学与增材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称号。

    近些年,神经外科还先后将虚拟技术、增强技术、混合现实技术应用在神经外科手术中,为医生提供增强版精准3D影像视图,让每个细节从“心中所想”到“眼中所见”,实现精准医疗。

    伍益表示,未来科室将继续深化医工结合,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科研和教学中,加强亚专科建设,进一步提升科室技术水平,助力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