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大江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火力全开忙生产 企业迎来“开门红”
祠堂里奖助学 好家风代代传
孩子心中的元宵节跃然纸上
持续释放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力
期盼生活更红火
无标题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2 月 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步镇这项停办3年的活动再次举行
祠堂里奖助学 好家风代代传

    聚族而居,族必有祠。在台山,一座座布满岁月痕迹的古祠堂默默隐藏在乡野之中,是台山人的根和源,记载了先人数不尽的奋斗,又是对后人的殷切期望。

    日前,在水步镇乔庆村世华刘公祠前,聚满了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刘氏宗亲。趁着新春佳节,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探亲、祭祖,已停办3年的水步刘氏奖学助学活动也再次热闹举行。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方欢

    复兴祠堂传家风

    水步镇是台山刘氏发祥地之一,台山各地的刘氏族人大多从这里发端,然后开枝散叶到世界各地。从其先祖世华公迁居到此算起,刘氏一族在水步横水已生活了650多年。如今,海内外台山刘氏族人有10多万。

    据了解,世华刘公祠为刘氏后人于明朝末年修建。祠堂为一座典型的岭南特色建筑,是“三进”结构,分前、中、后三座。据古祠前座的碑文记载,祠堂曾于清光绪三十一年重修,到了民国时期,这座祠堂及其周边的祠堂被用作学校,发挥着教书育人的作用。后由于时代变迁,祠堂于20世纪70年代遭到破坏,当时为了筹集建校经费,将祠堂后座拆除,木材所卖款作为建校经费。所幸,前座和中座虽破旧不堪,但得以保存下来。2007年11月,旅美族人刘惠传回乡提议重修世华刘公祠,刘氏族人共捐款100多万元。

    刘东富是重修世华刘公祠的筹建者之一。2009年,他开始参与同乡宗亲工作,主持重修世华刘公祠,并成立横水刘氏同乡会,并出任会长。同年,在海内外刘氏乡亲的努力下,世华刘公祠动工重修。2010年,世华刘公祠重修工程竣工,并于当年10月28日举办竣工庆典。

    文脉薪火永相传

    祠堂承载的不仅是家族根脉,也关系地域文化的传承,其功能不仅是祭拜供奉祖先,更应是传承家风家训的好地方。为此,自2011年开始,世华刘公祠的祭祀活动增添了一项内容,举办奖学助学活动。

    刘东富表示,借助祭祖活动进行奖学助学,一方面是通过祭祖,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鼓励大家勤奋读书,报效祖国;另一方面,奖学助学活动受到社会的好评,可以激励刘氏的后裔勤奋读书,争取到这里领奖。

    刘蔼婷和刘宇植姐弟俩来自水步镇溢塘村。2017年,姐姐刘蔼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东工业大学,曾获奖励,她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在番禺市桥德兴小学任教。弟弟刘宇植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去年考入珠海科技学院,已拿到了水步刘氏宗亲会奖学的“大满贯”(共三个奖项)。当天,姐弟俩一起参加奖学助学活动。

    “非常感谢刘氏宗亲对我们刘氏学子的支持,我很感激,今天也是我弟弟在这里的第三次领奖,所以我也特别激动。现在,我是一名教师,希望能把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传承下去。”刘蔼婷说。

    “感谢刘氏宗亲对后辈们的支持,今后,我将更加努力读书。”刘宇植说。

    此前由于疫情影响,奖学助学活动停办了3年。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奖学助学活动再次举办,对2019-2022年,高考考入本科、中考考入重点高中、小学考入新宁中学的优秀水步刘氏学子给予奖励,对贫困的中小学生发放助学金。据悉,活动开展以来,共有800多位水步刘氏学子获得奖学助学金。

    “虽然活动停办了3年,但是所有优秀学子都应该得到奖励,所以,我们补发了停办期间的奖学助学金。希望大家能传承刘氏崇文尚学的好家风,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报效祖国。”刘东富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