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品世遗韵味 赏古镇魅力
大力彰显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
满怀期盼步入校园 扬眉“兔”气踏上征途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2023 年 2 月 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节假期开平接待游客近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5亿元
品世遗韵味 赏古镇魅力

景区文旅活动丰富多彩。图为在赤坎华侨古镇举办的泮村灯会。 景区供图
赤坎华侨古镇景区试运营,吸引了各地游客。图为景区游船。

    “在赤坎华侨古镇看骑楼等老建筑、赏民俗盛会,这里的年味非常浓!”元宵节(2月5日)下午,水口镇市民邝瑞祥和妻子到赤坎华侨古镇观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水口泮村灯会民俗展演活动,为开平点赞。

    记者了解到,围绕“强服务、优供给、保稳定、迎复苏、促发展”目标,春节假期,开平全市假日文旅市场供需两旺、复苏强劲,跑出了“加速度”,为第一季度文旅经济“开门红”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中国移动大数据平台及景区报数测算,春节假期(1月21-27日)开平全市共接待旅游人数44.62万人次,同比增长182.83%;实现旅游收入2.45亿元,同比增长159.26%。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胡涛(署名除外)

    龙头项目带动明显

    21.8万人次“打卡”赤坎华侨古镇

    春节假期,开平市持续丰富“世遗游”产品体系,加大“古镇游”产品供给,增强游客休闲度假体验,展示开平独特的世遗文化韵味和古镇历史魅力。赤坎华侨古镇推出嘉年华巡演、木偶剧、魔幻魔术表演,开平市组织“送戏进景区”活动助兴赤坎华侨古镇,开平民歌、广东音乐、粤剧折子戏、古典音乐演奏、民谣、舞龙舞狮、民间杂技等传统文化演出轮番上阵,阳台音乐会、美术写生、怀旧风场景互动展示成为古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根据景区报送数据,春节假期(1月21-27日),两大龙头项目带动作用明显。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接待游客2.81万人次,同比增长191.72%;日前试运营的赤坎华侨古镇过年喜庆氛围浓郁,总游客量(含入口片区)21.8万人次,其中进入核心片区人数(含体验票)约4.15万人次,大年初四(1月25日)单日超4.4万人次。世遗品牌不断打响,古镇人气不断攀升。

    此外,短途游、自驾游、乡村游热度持续攀升,以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为特点的“轻旅游”“微度假”等成为假日文旅市场热点。开平市推出2023年春节“优游”计划休闲精品旅游路线,受到游客的广泛欢迎。其中,新晋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大沙里·欢茶谷,以及塘口镇强亚村、塘口御宁山房车营地花海、大沙镇大塘面村、赤坎镇侨小馆、蚬冈镇侨心广场、塘口旧圩等吸引10多万人次驱车前往游玩。

    文体活动精彩纷呈

    160万人次观看烟花汇演线上直播

    春节假期,开平市充分挖掘各地文化资源,推出一系列年味十足的文旅活动,文化过年氛围浓郁。

    文旅活动精彩纷呈。1月22日(大年初一)晚上,开平市举办“瑞兔迎春奋进新征程 狠抓落实开创新气象”春节烟花无人机汇演,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观看,活动还在媒体平台进行了网络直播。据统计,本次汇演有5万人现场观看,160万人次观看直播,其中海外乡亲20万人次。此外,开平市全面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开平年”活动,精心策划开展64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上线下”文化文艺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文化展览丰富多彩。开平市博物馆展出“百年商埠 华侨名镇——开平赤坎历史文化展”,参观人数约1万人次;开平市美术馆举办“瑞兔呈祥·迎春纳福”新年花鸟作品展、“非凡十年看广东——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广东摄影作品大展、“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广东军事纪实摄影家作品联展、“文津杯”王志安扇面书法作品展,参观总人数超2万人次。1月26日,开平市“贺岁杯”中国象棋公开赛举办,为广大热爱象棋运动的群众提供了一次切磋棋艺、以棋会友的机会。

    与此同时,开平市不断开展旅游惠民活动。春节假期,开平市联合相关景区景点推出了系列优惠政策,其中,赤坎华侨古镇发放免费门票300张;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含立园、自力村景区、马降龙景区)发放免费门票200张;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大沙里·欢茶谷推出门票5折优惠;塘口镇凤仪里旅游景区推出门票5折优惠;塘口御宁山露营地推出门票6折优惠;开平市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宫以及蚬冈中坚楼侨心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可预约免费参观。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