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侨都·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在培育引进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上下功夫
文旅企业应练好四方面“内功”
为新城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精准服务 暖企暖心
以脚下的路指引希望的路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 年 2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培育引进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上下功夫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底蕴是科技实力。科技创新是促进制造业优化升级的关键,先进制造业是维持经济繁荣的基本。近日,省工信厅公布2022年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我市382家企业上榜,增长数量创历史新高。和2021年我市仅有28家企业上榜相比,有较大幅度增加,成绩喜人,这也说明“科技引领”工程撑起创新“保护伞”,示范效应凸显。其对于推动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以及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尤显弥足珍贵。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作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等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广东是制造业发展的排头兵,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制造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紧紧抓住产业项目、工业投资、产业平台,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江门作为广东省传统制造业基地,“江门制造”无处不在,深入生活方方面面,其价值链长、关联性强、带动力大,在江门经济社会体系中发挥着引领和支撑作用,而且江门的传统产业并不“传统”,2021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92.72亿元,同比增长18.0%,促使制造业逐步走向高端化,夯实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根基。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优良的营商环境,是厚植科创沃土,让企业在专、精、特、新方面不断孵化、壮大,让已获认定的专精特新企业茁壮成长,让培育的种子企业“由苗成树”,形成一片专精特新企业之林的先决条件。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人,每位干部都是营商环境。笔者认为,在当前百舸争流、你追我赶的发展大潮中,江门要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就必须结合江门实际,在培育和引进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上下功夫。

    一要以“安专迷”精神养好“专”功。过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是“知企、懂企、为企”的前提。建议广大干部以专业知识为根本、专业思维为中介、专业技能为主干、专业精神为理据,驻企学“艺”、助企提“技”,到一线“摸爬滚打”,从实践掌握现状,从磨砺练就本领,切实提高服务企业的专业功底。二要以“事无巨细”的精神磨炼“精”功。“精”功就要追求精益求精。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多层级、多部门、多主体,要做到“协调各方”“八面玲珑”,就需要善作“绣花功夫”,以细微之处见真章,涵养认真负责的“细劲”、磨砺见微知著的“细功”,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滴水不漏的工作态度和严丝合缝的工作准则,做实各项工作。三要以“不甘平庸”的精神练就“特”功。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广大干部要本着追求卓越的精神,将江门发展与个人抱负紧密结合,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专长和优势,磨好“金刚钻”,敢揽“瓷器活”,“特事特办”为企业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江门“培企、育企、助企”形成横向竞争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厚植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沃土。四要以“推陈出新”的精神谋实“新”功。创新是发展的最大引擎。广大干部要善于用新的思维方式破除旧的思维定式,聚焦发展,推出更多新的服企举措。力求新颖与实效结合,不搞“华而不实”的“空洞创新”,坚持脚踏实地,从实际需求出发谋划创新,使创新工作符合形势发展、实际情况、企业心声。

    总的来说,培育和引进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是我市抢抓发展新机遇、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关键一招,我们要以侨都特色“专精特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党员干部作为创新的“护航者”,要勇于担当职责使命,成为“专精特新之人”,会用“专精特新之法”,加强精准服务支撑,着力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推动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勇开新局,在“十四五”经济发展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展现新气象。蔡俊彬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