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侨都·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在培育引进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上下功夫
文旅企业应练好四方面“内功”
为新城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精准服务 暖企暖心
以脚下的路指引希望的路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2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新城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据媒体报道,随着市区华盛路片区居住氛围日盛,辖区居民对买菜的便利性需求也越来越突出。笔者注意到,国内、省内不少地方的新城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情况。

    近年来,各地新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在一些县级市(区)的新城区,楼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大大提升。

    然而,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下几点,如果能够因地制宜加以完善,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必将更加完美,城市品质也能更上一层楼。

    其一,新城区开发应循序渐进。试想,在老城区边上建设一个新区,经过几年时间,新区发展起来了,人流、物流都有了,生活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人气也聚集起来了,这时如果到更远的地方,跳跃式、“飞地”式开发建设另一个片区,会给人“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感觉。更科学的做法是,新区开发应该一片紧接着一片向外推进,这样既利于基础设施集中建设,节约建设成本,又更容易聚集人气,形成集聚效应和良性循环,城市面貌也更加规整。

    其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同步跟上。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更强调在城乡融合发展视域下,实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在这一过程中,应注重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与畅通城乡生产要素循环等方面的工作。我们看到,一些新区高楼林立,但如果道路网没有联通,公园、广场、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店等也较为缺乏的话,入住新区的市民日常消费还需要开车到老城区,这样既花钱,又费时间,新区入住率自然也不会高,人流量也不会大,商家入驻的积极性也不会高。对此,需通过政府力量与民间力量结合,发挥招商引资的作用,尽快把新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好,同时鼓励开发商、当地村(居)委会积极拓展餐饮、肉菜、百货等市场建设和招商,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商家入驻,为新城区市民的生活提供便利,促进入住率提升。

    其三,要注意山体与水域的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新城区开发建设过程中,要为山、水、老建筑、古树名木等留下空间,甚至进一步将其改造成公园、绿地,让城市“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使新城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优美。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县城短板弱项进一步补齐补强,一批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共资源配置与常住人口规模基本匹配,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市政设施基本完备,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有效改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规模不断扩大,县城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方向已明确,蓝图已绘就。为新城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既有现实需求,也是在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打基础,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付诸行动。吕胜根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