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庭!”2月10日,在新会区人民法院组织的模拟审判庭内,来自新会陈经纶中学的学生身穿法袍,“沉浸式”体验了一次法庭审判。这是开学之际举办的“‘少审爱立方’开学第一课开放日”的现场,也是“法护未来,守望侨都”2023年江门法院法治教育系列活动的始发站。
少年强,则国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2022年,江门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市委“1+6+3”工作部署,以保护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做好做实少年审判“后半篇”文章,以专业审判、法治教育、帮扶救助等方式认真履职尽责,积极融入市域社会治理,为未成年人打造一站式、立体化的司法保护大格局,从源头守护少年芳华。
文/图 凌雪敏 关妙彬
何奎 叶毅贞
首发《家庭教育令》 少年审判向“治理”延伸
新会法院打造“少审爱立方”品牌,建立涉少案件陪审员专库,从伦理、道德、情感等方面对孩子进行思想疏导和劝解教育;蓬江法院充分发挥全省家事审判改革试点法院优势,多元化解家事纠纷,为孩子提供安稳和谐的成长环境;江海法院用一张圆桌取代高高的审判台,打消未成年人的心理芥蒂,以柔性执法的方式把孩子拉回法治阳光下……
“教育、挽救、感化”是江门少年审判一向秉持的宗旨,江门两级法院审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及犯罪人数连续六年下降,未成年人犯罪率及犯罪人数下降较为明显,切实撑起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司法屏障。2022年1月,新会法院发出全省首份《家庭教育令》,把少年审判的聚焦点向家庭教育延伸,首次以司法手段对“养而不教、监而不管”家庭教育行为给予纠偏。这也标志着全市法院少审工作实现了从“审理”到“治理”的转变。
《家庭教育令》是由人民法院发出的带有强制力的司法令状,司法约束对家庭教育缺失的纠偏效果是肉眼可见的。新会法院少审团队在调解一起校园欺凌事件引起的健康权纠纷时,承办法官安排了涉案的四名未成年人和家长们围坐一起,讲授了一场特别的家庭教育课,同时向家长发出《家庭教育令》,要求家长认真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加强亲情关爱。经向学校了解,目前涉案的四名未成年人表现良好,自愿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法律意识也明显提高。
“我们构建了家庭教育责任督促分级干预机制,科学评估监护人的家庭教育责任缺失情况,分别采取提醒、告知和责令改正等措施予以干预。此外还会提供调整沟通技巧、改善家庭氛围、提升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家庭教育指导,疏通孩子心结,为其今后真心接受教育打好基础。”全国少年法庭工作先进个人、新会法院少审团队法官赵淑云说。诚然,亲子相处也讲究技巧,江门法院因地制宜,打造“启超家风教室”,用梁启超家族“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鲜活实例打造法理相融的“启心课”,以授课方式帮助罪错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修复亲子关系,引导未成年人积极回归社会,避免陷入二次犯罪。
“以教代罚”的理念在江门法院少年审判工作中贯穿始终。2022年,江门法院共发出11份《家庭教育心语》、14份《家庭教育责任倡导书》和8份《家庭教育令》。
释放司法善意 为少年撑起一片成长“绿荫”
“法官姐姐,我凭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了!”去年9月,新生入学,小易踏进了某职业学院的大门,成为一名让家人骄傲的孩子。法院长达4年的救助回访,终于迎来了开花结果。4年前,小易尚未成年,因一时意气刺伤他人。“我还想继续读书。”小易的话让法官决定给他一次机会,对其判处缓刑。结案后,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小易逐渐变得开朗、积极。“虽然孩子有过错行为,但给予他一份信任、一个机会,或许能换来一个好结果。”该案法官表示。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一教育学中的著名观点同样适用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为做好涉案未成年人救助工作,向这群特殊的少年释放司法保护善意,近年来,江门法院逐步构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社会协同工作格局,为涉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全方位、立体式的法治“绿荫”。
一方面,及时“授人以鱼”,联动检察院、民政、妇联、社区等,多途径对涉案困境未成年人提供精准的帮扶救助。设立未成年人司法救助专项基金,明确救助对象、救助标准、救助启动程序、救助基金发放形式等,帮助他们尽快摆脱当前的生活困境。去年12月,江门中院和蓬江区检察院开展首次法检联合救助活动,对一名未成年被害人进行联合司法救助,发放了司法救助金2.8万元。这是江门市法检两家探索联合司法救助先行先试之举,开创了司法救助新模式。
另一方面,也注重“授人以渔”,提供就业指导并形成联动机制,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技术院校、商会等为符合就业条件的涉案未成年人及其家长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创业前景和技能培训等服务,并引导做好劳动争议风险的自我防范,帮助其尽快走上工作岗位。
去年8月,法院联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开展了一场特殊的“就业指导课”,为涉案未成年人小兰普及劳动法律知识、提供相关岗位信息和针对性的就业技能指导,为其择业就业指明了方向。不久前,小兰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还一改以前做事冲动不计后果的坏习惯,“小兰在待人接物上变得有分寸,且慢慢懂得体谅我们工作的不容易,我们的关系融洽了不少。”小兰母亲说。
寓教于乐 在孩子心底种下“法律种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江门法院紧紧围绕引导青少年树立法治意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提升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三大方面,通过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从而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一直对法院很好奇,今天参加了活动,终于知道法院是怎么审理案件的。”去年10月,来自江门市第一实验学校的学生来到了江海法院参加活动后兴奋地说。学生们先后参观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科技法庭、家事审判庭等区域,还来到庄严的审判庭,在法官的指导下模拟刑事案件开庭,当了一回“小法官”“小辩护人”“小公诉人”,这是江海法院依托与江门市第一实验学校共建的全市首个“校园法官工作站”开展的普法活动日的现场。
近年来,江门法院找准落脚点和发力点,将司法保护的关口前移到未成年人保护教育的一线。两级法院与各县(市、区)学校共建“校园法官工作站”,广泛开展各类普法进校园、进社区活动。2023年新年伊始,台山法院便主动对接教育部门,联合建立“法治阳光进校园”工作机制,台山法院选派了第一批共8名法官,分别担任台山市新宁中学等8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在校园设立校园法官工作站,架起师生与法官之间沟通的桥梁。
线上网络平台也是江门法院进行未成年人普法的主要阵地之一。为广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促进法》,江门两级法院还携手各县(市、区)妇联拍摄家庭教育促进法主题宣传视频,恩平法院制作的《守护那片天》微电影获市级奖励和全国推介。该院还举办了法治“云课堂”“以法之名,护‘未’成长”等普法活动,向中小学学生征集作品,展现未成年人笔下的法治。2022年以来,江门法院已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为几十所校园超过万名学生进行普法。“法院携手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普法,让学生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也使其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做守法好公民。”新会陈经纶中学老师谢柏舟说。
未成年人保护不是单一的司法保护,而是全方位保护、一站式综合保护。接下来,江门法院将继续携手社会各界,深化源头治理,做好未成年人成长路上的“护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