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古韵犹存,村容日益蝶变,百年古村君堂镇永华村委会龙盛村焕发新活力。近日,记者在村民的带领下走访龙盛村,在青砖瓦房、石板巷道中,感受古今时空交织的美妙。据了解,在上级的支持下,龙盛村海内外乡亲团结一致、共谋村建,主动筹措资金,为美丽农村建设添把火、加把劲。
恩平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提出,把“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化政策机制支撑,完善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把全社会力量积极调动起来。龙盛村的蝶变是君堂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吴健争
海内外乡亲聚力乡村建设
记者在走访中看到,龙盛村部分房屋仍保留着清末民初时期的建筑风格,青砖砌墙,红木为梁,瓦片盖顶,房屋状况较好。据悉,龙盛村建村已有百年历史,村里巷道笔直,房屋分布合理。村中的一排排石凳是村民休闲的好去处,其中不少是外出乡亲捐建的。“从2019年开始,我们村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外出乡亲慷慨解囊,捐款支持村中建设。”龙盛村村民小组长岑茂潮告诉记者。
据介绍,君堂镇支持100多万元,加上龙盛村开展多轮捐款筹集资金,对村里的污水处理站、塘坦、村道、厕所等实施修建。如今,村内的池塘全部用不锈钢护栏包围,塘坦全部硬底化,村里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夜晚照亮村民的回家路,村中农地复耕条件进一步优化,过去的撂荒地被承包复耕。
目前,龙盛村正在热议修复祠堂。记者看到,祠堂屋顶已经破落,但墙体保留完好,仍可看到王羲之《兰亭集序》描述风景的佳句“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我们向专业人士咨询过,修复费用比预想的低,恩平有的村已经做过类似修复了。”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为村里建设出谋划策,希望早日修复祠堂,加上村中原有的景焕书室,这样村里的风景更有看头了。
聚焦五大振兴重拳发力
龙盛村的蝶变是君堂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君堂镇高质量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五大振兴,强组织、聚人才、兴产业、重文化、优生态,五指成拳,重拳发力,汇聚起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合力,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坚持党建引领,让基层组织“强”起来。全面落实“第一议题”“三会一课”等制度,领导干部带头深入田间地头讲党课、话发展,打造“老党员讲党课”“凉亭下讲党课”等特色品牌。
强化人才支撑,让振兴队伍“壮”起来。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引才模式,充分发挥海内外乡贤“有情怀、有想法、有资金、有资源”的独特优势,号召乡土人才返乡创业,鼓励致富能人“回巢筑窝”,反哺家乡建设。
大抓产业发展,让集体经济“富”起来。积极探索产业振兴新路子,推动薄弱村“脱帽”,以点带面,实现壮大村集体经济、村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项目,把粽源食品有限公司纳入其中,擦亮“恩平粽子”品牌,并带动周边村民就业。盘活闲置物业资产,支持石潭村等村重修铺位,通过物业租赁增加村集体收入。挖掘现有资源潜力,对杨屋村一租约到期山头重新招投标。实施促生产提收入行动,引导中安村种植番薯、南瓜等农产品,通过驻村第一书记穿针引线,整合结对帮扶单位力量拓宽销售渠道,实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提升”。目前,君堂镇6条行政村均高质量脱掉经济薄弱村“帽子”。
注重文化熏陶,让乡风文明“浓”起来。以侨为“桥”,凝聚海内外乡贤力量,将侨文化融入黎塘村乡村振兴全过程,建成后的黎塘碉楼文化广场、张瑞芬纪念馆、村史馆逐步成为游客首选的“网红打卡点”。黎塘村先后获评广东省侨界人文社区示范点、江门市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在其带动下,连江里村、堡城村等乡村振兴示范点不断涌现。先后评选出一批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和“恩平好人”,发挥示范作用,营造爱国爱家、老少同乐、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尚。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阵地,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移风易俗。
走稳生态之路,让乡村底色“亮”起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让人居环境建设成果从村村美延伸到家家美,新建农村厕所124间,新增污水处理设施80多处,完成120条村的雨污分流工程,建成垃圾中转站,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覆盖率、有效处理率和村庄保洁率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