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双减”背景下,教师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写作基础,成为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关键。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应如何开展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此,我在日常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有不少收获。
——会城城郊小学 林丽琴
贴近生活 激发写作热情
学生接触的社会面比较少,每天经历的都是日常事,接触最多的是家人、老师和同学。不少学生觉得生活很平常,没有什么新鲜感。所以,写作时,学生大都会觉得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内容枯燥,以流水账居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中挖掘素材,以小见大,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众所周知,好的文学作品,题材大都来自生活。教师开展作文教学,就应该大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他们关注身边的一切小事,积极地去观察、去比较,收集不同的素材,并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些来自生活的写作元素能使他们的写作情绪更加丰富和真实。
比如,为了让学生写好表现家乡变化的文章,我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学生观察到,家乡的道路变宽、变平整了,街道变干净了;高大的楼房拔地而起,城市面貌大变样……极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体验生活
积累写作素材
要解决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观察是了解周围事物的主要渠道,也是积累作文素材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比如,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倾听自然界的鸟语虫鸣;欣赏乡村的田园风光、城镇的风景名胜等。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由远及近,通过视觉、嗅觉等,勾画出景色的整体印象。可以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说一说,再有详有略地写下来。这样,能培养学生观察日常生活的兴趣,并懂得怎样正确观察事物。
可以结合写作的主题,选择合适的观察内容。例如,我指导学生写《美丽的玉湖》前,给他们安排了“作业”:让家长带着学生到圭峰山脚下的玉湖公园游玩一次。去之前,我告诉学生可以观察公园的景、公园的湖,还可以观察到公园游玩的人,叮嘱他们做好笔记。等到课堂作文环节,学生们都有话可说,也更加深刻领悟到大自然的奇妙和美丽。
循序渐进
坚持习作训练
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坚持开展习作训练,把作文教学落到实处。要从小抓起、从早抓起,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范文,多仿写,一题多写。同时,面对学生的作文,教师要认真修改,精心批阅,加强评讲,积极鼓励,帮助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同时,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存在阅读量少、思维空间有限、写作水平较低的问题。对此,教师要处处留心,一方面,向学生推荐合适的优秀读本,另一方面,善于挖掘教学中的训练时机,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从三言两语到几十字,再到几百字,循序渐进。这样坚持下来,不但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叙事说理水平。
此外,要让学生乐于写作,最关键的是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哪怕学生写得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评价,比如,在课堂上讲读优秀学生作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