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历史教师肩负着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大任务。所谓“和美”,即“仁和、尚美”。和美文化作为德育和美育的桥梁,在如今教育中有着积极的传承意义。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还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方式,让历史课堂与和美文化教育相融合,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浓厚的传统国学文化兴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具体有以下做法。
——三江镇初级中学 梁炜婷
打造和美教学课堂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是创设良好的教学课堂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鼓励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二是构建良好的合作互动纽带。教师是组织者、诱导者,学生是探索者和参与者,教师要与学生合作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形成高效的课堂反思模式。教师反思教学方法,甚至作出自我批评,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而学生进行反思和比较,可优化自己的学习途径和方法,掌握新的学习技巧。
挖掘教材中的和美因素,发挥教材作用。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和美教育元素,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能力。一是人文景观之美。历史课本中的故宫博物院、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等,都是值得深入了解的对象。二是人物形象美。如教材中的孔子、屈原、苏轼、朱熹等历代贤士,他们的故事对激发和启迪初中生美好的心灵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三是社会生活之美。如,借助讲解古代服装风俗的流变、饮食生活文化的真实写照等,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四是文艺作品之美。可抓住一些神话传说、成语典故中描述的历史人物或事件,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讲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时,可以引出“出人头地”这个成语故事;讲到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时,可以引入“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成语,使得学生除了学习历史知识外,还能感受到文艺作品发展的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课堂上要尽量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选择教育方法。根据学生个性化的心理特征,通过不同的神情、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引导他们真正地感受美、欣赏美,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历史课堂中融入和美文化,十分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在历史实践活动中积极感知美,有效激发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热情和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历史教师要深入挖掘史料,逐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继而成长为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有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