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政务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冲刺国家高新区50强、全国一流高新区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3 年 2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高新区全国综合评价排名上升至第53位
冲刺国家高新区50强、全国一流高新区

江门高新区正向国家高新区50强发起冲刺,高新火炬大厦就是其重要载体之一。邱昱 摄
江门高新区深入实施高企树标提质计划,力争培育国家高企超680家。 周华东 摄
“两中心一基地”在全国率先研发推出智慧防疫“电子哨兵”等设备。
安全应急产业正在江门高新区快速成长。 邱昱 摄
江门高新区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紧扣需求,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传来好消息: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公布,江门高新区全国综合评价排名上升至第53位,是史上最好排名,距离“全国50强”目标仅差三名,给全市科技创新注入“强心剂”。

    湾区门户、广深腹地、科创新城。近年来,江门高新区牢牢把握“高”和“新”的发展定位,加速步入科技发展快车道。

    向内,国家级重要平台接连落地,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等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活跃;千亿级的产业正加速集聚——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落户,江门高新区成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高新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崛起。

    向外,江门高新区与深圳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合作,推进“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深度分工合作示范区建设;区、街、村三级招商队伍常驻广深港澳,力促招商引资提质增效……

    展阅江门高新区科技创新画卷,数据同样振奋人心——江门高新区核心区有660家高企在核心区内集聚,总量与增速均在全市排名第一;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16.28亿元,占GDP比例达5.71%,在全市排名第一,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2倍;目前拥有4家国家级和3家省级孵化载体,建成双创载体面积超80万平方米,高居全市首位;2022年有10名高层次人才落户高新区创新创业,占全市90%以上。

    今年,是高新区(江海区)“高质量发展深化年”,同时也进入江门高新区争创全国50强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二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六大工程”,全面实施“科技引领”工程,江门高新区正向着国家高新区50强、全国一流高新区全力冲刺。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雨溪 陈婵(除署名外)

    目标

    争先进位

    向国家高新区50强发起冲刺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溯源江门高新区的发展历程,一步一个脚印:1992年,沐浴“南巡讲话”浩荡春风,江门高新区应运而生;2010年,江门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2013年,高新区与江海区合署办公。 2022年,高新区(江海区)继续争先进位,在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升至53位……30年磨一剑,不等不靠的高新(江海)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苦干巧干、奋勇争先,如今向国家高新区50强发起冲刺。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2021年,江门高新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制定《江门高新区争创全国50强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门高新区各个领域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对建成打造江门创新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具有推动作用。

    据悉,争创全国50强三年行动计划涵盖了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创新平台质量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金融产业融合、打造千亿产业园区、赋能产业升级提质、知识产权强区、产城人融合绿色发展、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共10个领域的行动计划。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奋进之年,更是江门高新区冲刺“全国50强”的关键之年。

    三十而立,干事创业正当时,江门高新区(核心区)剑指千亿产值园区建设,全力创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类)基地。

    ——加快推进“1+6”国家级平台融合发展,深化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航天工研院等“大院大所”合作,加快安全应急“产学研”平台和“两中心一基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深入实施高企树标提质计划,力争培育国家高企超6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600家、瞪羚企业10家。加大力度推广专精特新专项扶持政策,力争新增2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高校和龙头企业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力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78家。

    ——发挥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江门运营中心作用,强化科技型企业上市后备梯队服务。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完善科创投融资体系;加快金融集聚,争取更多金融机构布局落点,加大金融供给,扩大信贷投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

    布局

    建强平台

    完善全链条培育体系

    驱车沿金瓯路一路前行,两侧分布着“两中心一基地”、高新火炬大厦、产业加速园、粤湾云谷等一个个高能级创新创业载体,启迪之星(江门)、网商时代等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孵化的一批明星高企、一批前沿科技成果在此问世。

    集聚创新要素,推动特色载体“双创升级”,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培育体系,江门高新区成为逐梦人的摇篮、创新者的乐园。

    启迪之星(江门)就是高新火炬大厦里颇有活力的众创空间之一,从清华科技园里走出来,背景深厚、实力非凡,是我市首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入驻高新火炬大厦6年以来,这里累计孵化项目120余个,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家、启迪之星壹计划企业6家,引进高层次人才、留学海归及港澳创业者10余名。“入孵企业征极光兆科技有限公司从初创到成为全球领先的IoT云平台提供商,这映射着区域的创新创业生态。”启迪之星(江门)执行总经理张月强说。

    如今,江门高新区积极推进市委“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依托启迪之星(江门)搭建省粤港澳青年家园、广东(江门)侨梦苑港澳青创基地、江门高新区境外双创基地(启迪之星香港站)等平台,邀请港澳青年、海外华侨华人来江交流,体验江门的产业创新潜力和优质创业生态,赋能江门高新区冲刺“全国50强”。

    一路“狂飙”的还有广东优巨先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本土成长的科创企业,该公司攻克聚芳醚砜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难题,建立特种工程塑料聚芳醚砜年产1000吨生产线,于2022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正准备上市。

    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也是江门高新区“含科量”的证明。

    在已有六大国家级平台的基础上,2021年底,江门高新区与中国航天科工二院、航天科工网信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两中心一基地”,加快建成跨区域、跨领域、多学科融合的高水平市域社会治理科技创新平台。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成功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共建江海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室、江门安全应急产业(北京)孵化器,实现实体化运作。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两中心一基地”在社会智慧治理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和产业化上取得明显进展,在全国率先研发推出智慧防疫“电子哨兵”、网格员信息服务仪,科技成果更走出江门,落地武汉实现转化。“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制造能力,让创新与产业双向赋能,推动更多社会智慧治理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深圳航天工业技术研究院驻江门办公室主任李玉兵说。

    江门高新区科学技术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江门高新区将继续建强平台,托举广大企业、人才的科创梦想,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构建“北深港总部”+“江门基地”的飞地孵化器新模式,不断突破创新极限。

    加速

    产业驱动

    园区综合实力连年跃升

    稳步前进的排位,展现出一个更可持续、更有潜力、更具后劲的江门高新区。

    “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投资环境与产业优势,希望越来越多新项目、优质企业能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在近期的采访中,宏丰电子董事长张朝勋表示,在江门高新区这片创新土壤,该公司开发非标自动化设备,打造了先进自动化车间,接下来将与中科院团队进行对接,继续专注创新研发。

    纷至沓来的创新项目和人才资源,是提升江门高新区创新力的源头活水。仅去年,江门高新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6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3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129家,新增市级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10个,各项数据均为全市第一。

    去年,是江门高新区争创全国50强三年行动计划的起步之年,江门高新区在实体经济上再突破,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达72%、41%,均为全市最高。成功引进超亿元项目43个,总投资额达223亿元,项目个数、投资额实现双增长,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产业链分工逐步优化。

    产业的定位,也为江门高新区实现又“高”又“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事实上,一场围绕做大做强产业体系的行动,也早已在江门高新区迅速铺开。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江海区委十届四次全会上,江海区委书记聂加伟再度明确提出做强江门高新区工业脊梁,以“1+3+2”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千亿产值园区建设。

    从安全应急产业的迅猛发展中,亦可窥见江门高新区的综合实力。去年,一场“国字号”应急主题峰会在江门高新区举行,“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格局成功“出圈”,555亿元项目落地生根,如今已尽数动工。

    企业创新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保驾护航。值得注意的是,江门高新区知识产权专利数量常年“霸榜”,不仅获评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还成立全国首个高新区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吸引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诉讼服务处、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落户。如今,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落户江门高新区,江门高新区成为用活用好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助力我市打造华侨华人国际仲裁法律服务首选地,护航良好科创生态。

    服务

    紧扣需求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厚植科技创业的沃土,江门高新区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入推进“科技引领”工程。

    2022年7月1日,新的《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推动科技创新办法》正式实施,紧扣发展需求,在科技金融、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交流、产学研合作、孵化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予企业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育出科创“满天繁星”。

    同年,江门高新区还积极推进创新积分制工作,完成企业创新积分制自定义评分指标体系制定。“我们按照科技部火炬中心提出的企业创新积分核心指标,结合高新区实际,既保证火炬中心‘核心指标’的方向引领,又体现地方特点,为高新区的创新生态环境注入活力。”江门高新区科学技术局负责人表示。

    在持续孵化、培育和政策支持激励下,众多科创企业飞速成长,仅2022年江门高新区便有9家企业闯入创新创业大赛市赛决赛,数量全市最多,得实打印机(江门)有限公司、江门市阪桥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入围省赛并进入前三甲。其中,得实打印机更是再下一城获国赛优秀奖,交出一张漂亮的科创成绩单。

    在培育企业创新发展的同时,江门高新区还积极构筑集聚优秀创新人才的发展高地,制定出“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科创人才丁雪梅便来自江门高新区。2013年7月,从中山大学无机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她来到位于江门高新区的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走在技术研发最前线。现在的她已选择在江门高新区安家落户,融入这座城市。

    “江门高新区对人才也是非常重视,给我们提供各项便捷服务和政策优惠,现在我的小孩也在这里读书,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这让我能够更加安心地投入到科研中。”丁雪梅说。

    人才引育工作中不拘一格,江门高新区还在企业帮扶中大手笔、真投入。去年,江门高新区扎实落实中央、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区25条贯彻落实措施,出台增资扩产、工改工等16项创新政策,兑现各级扶持资金2.6亿元,持续稳定经济大盘,助力企业渡过难关。

    重磅行动频频的背后,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江门高新区正在产城融合中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不仅要吸引人才来这里贡献智慧,更要以优质环境让他们留在这里建功立业。

    数读

    ●创新主体培育壮大:2022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68家,高企存量达660家,总量与增速均全市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591家、瞪羚企业预计14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分别新增83家、129家,均为全市第一。

    ●创新平台提质升级:新增省级博士工作站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存量达76家。成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示范基地创建单位,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区”称号,区科技馆荣获“2022年度广东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孵化体系日益完善:拥有市级以上孵化育成载体19家,其中省级3家、国家级4家,国家级载体数占全市三分之二,建成双创载体面积超80万平方。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16.28亿元,占GDP比例达5.71%,在全市排名第一,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2倍。全区专利授权量3404件,同比增长11.61%;全区有效发明专利1251件,占全市总量的21.74%;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大幅增长135.71%,达28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52件,每万人口15.53件、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5倍,居全市之首。

    ●创新人才加速聚集:江门高新区新增博士(后)20人、硕士57人、高层次人才144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16人、高技能人才502人;2人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计划,1人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二等资助,1人入选省级重点人才计划,35人入选市级人才计划(项目)。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