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陈婵
先后4次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开展“云上”视频连线;全年完成15部法律法规草案意见征集,整理上报521条,27条被采纳;全区联络站来访到访群众累计8000余人次,圆满督办完成全区十大民生实事……翻开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2022年江海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成效跃然纸上,让人眼前一亮。
展望2023年,区人大常委会又将发力做好哪些重点工作任务?记者从三个方面解读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聚焦今年工作重点。
畅通意见征听渠道
在国家立法中反映“侨都声音”,是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
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指出,要全力以赴将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成为全过程参与立法的重要阵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重要平台和讲好民主法治故事的重要窗口。畅通“有特色”“有代表性”的意见征听渠道,与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开展工作联动,为海内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搭建参与国家立法的桥梁。
与此同时,要深刻把握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制度内涵,坚持主动送法和邀民听法相结合,为国家民主立法传递基层声音。最大限度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在立法调研、意见征集、普法宣传、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民意“直通车”作用,为江门、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过去一年,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挖掘侨都特色立法资源,充实涵盖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各层次的立法联络单位和咨询专家库;与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北京德恒(深圳)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及多位在湾区执业的港澳律师开展立法咨询合作;与江门市侨联签订合作协议,侨胞参与立法意见征集的积极性稳步提升。
建立健全“闭环式”监督机制
人大监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环节。
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指出,区人大常委会将在推进监督的制度化和增强监督的实效性上下功夫,实施常态化监督与动态化监督相结合,通过组织代表视察、专题调研、工作评议或约见行政机关负责人,不断提升“审议+”监督的质量和效能,有力有效监督“一府一委两院”依法履职,确保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建立健全“闭环式”监督机制,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开展“跟踪式”监督,通过现场督办、开展审议意见办理“回头看”和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做到有审议、有交办、有跟踪、有落实。
要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邀请群众代表参与监督常态化,提升监督工作的实效性、民主性、公开性。充分发挥好执法检查的“法律巡视”监督利剑作用,不断改进执法检查的方式方法,更好推动法律法规在江海区得到全面实施。
去年,江海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全民参与的“全链条”监督工作体系,坚持监督议题向人民征集、监督过程邀请人民参与、监督结果向人民公开,研究出台《公民旁听江海区人大常委会会议暂行办法》《江海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办法》,邀请人大代表、市民群众旁听区人大常委会会议,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在全市首次邀请市民群众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
持续强化“双联系”制度
人大代表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中坚力量。
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将持续强化“双联系”制度,以代表联络站建设为依托,结合网格化管理,精心策划代表主题活动,将人大代表履职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结合,赋予人大代表履职“责任田”。要持续提升代表议案、建议质量,推动办理工作由“答复满意”向“结果满意”转变。开通手机网上征集小微建议渠道,实现“群众随手拍、建议手机提、部门网上办”。
过去一年,区人大常委会创新为民服务的“一体化”代表履职机制,开展“代表+民情民意”活动,激发“代表+民声民愿”热情,搭建“代表+基层治理”平台,拓宽“代表+意见收集”渠道,强化“代表+意见办理”机制,让民情民意民智贯穿代表工作全过程。截至目前,区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45件建议均已得到答复和办理,办复率100%,代表满意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