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扎实稳就业保用工
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缤纷花海邀你来赏
七旬老人迷路误上高速
到这里写生创作吧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 年 3 月 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平入选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名单
大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开平市努力把赤坎华侨古镇打造成集岭南文化、华侨文化、乡村振兴于一体的展示平台。 景区供图
自力村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典型代表。

    2月21日,2023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召开,会上,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江门开平市等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据悉,获评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将对开平市推动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利用,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翁丹萍

    通讯员 开文旅体(署名除外)

    “三结合”

    文物保护利用与旅游发展相融合

    开平碉楼、赤坎骑楼、名人故居等都是开平重要的文物建筑资源,也是开平的旅游资源,在保护和活化利用文物建筑的过程中,自然离不开旅游业。开平市很好地将文物保护利用与旅游发展相融合,让文物建筑“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文物保护利用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相结合。为了提高文物景区整体水平,开平市的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与国家5A级景区建设相结合,严格按照创建标准,完善基础配套设施,规范文物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景区整体水平。在特色化、智慧化、精细化、人性化等方面进行升级改造,基础设施、人性化服务、文化氛围、游客满意度等方面实现明显提升。

    文物保护利用与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相结合。为了增强文物保护示范区的引领作用,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目的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侨华人文化交流重大平台,开平市结合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对当地特有的文物旅游资源实行统一规划布局、公共服务优化、综合统筹管理、整体营销推广,努力实现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发展新模式。赤坎华侨古镇项目一期成功经过抢救性保护,修旧如旧,承担起新时代新使命,于今年1月成功试运营,并在春节期间“走红”,助力打造华侨华人文化交流重大平台,就是开平市保护和活化利用文物建筑的有力实证。

    文物保护利用与“邑美侨乡 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相结合。“邑美侨乡 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全长30公里,串联塘口、赤坎及百合3个世界文化遗产特色名镇,勾勒出一条优质的乡村旅游线路。开平市通过创建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与“邑美侨乡 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相结合,实施乡村风貌提升工程,打造侨乡特色景观,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促进乡村宜居宜业。

    “三创新”

    更好更全面地保护活化文物

    在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的过程中,开平市注重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更好更全面地保护、活化文物。

    在政策创新方面,实施政府“代管”、民间“认养”政策。据了解,按照“产权不变,政府代管”的模式,政府“代管”碉楼与民居共62座。按照自愿原则,由文物行政部门筛选一批碉楼供社会“认养”,目前被“认养”碉楼达24座。

    在保护创新方面,实行智慧文物保护管理模式。开平市建立了文物数字档案,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40座碉楼进行激光扫描,建立详细数字档案。将从碉楼收集的3000多件银信全部扫描形成电子文档,建立数据库。建立智慧监管平台,建成了由智慧安防、智慧消防和智慧巡查三个系统组成的“开平碉楼与村落”监测预警总平台。

    在人才技术创新方面,多次举办政务导游培训班、文物保护与利用业务培训班、开平碉楼灰塑工匠培训班,开平市文物保护利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去年,开平市成立了开平古建筑与世界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五邑大学教授张国雄等18位专家学者为研究院首批专家顾问,组建开平碉楼保护专家智库,为开平碉楼监测、保护、修缮及活化利用提供高水平支持。

    “三带动”

    力促乡村文旅产业持续发展

    开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文物保护不能“一头热”全靠政府。因此,开平市注重充分调动群众和社会各个层面共同参与文物保护。更重要的是,开平市注重发挥带动作用,带动乡村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

    带动全民参与文物保护。文物行政部门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广大市民参与文物保护工作,认识保护文物的深远意义。通过互动游戏、设立宣传牌、悬挂宣传标语等,进一步提高市民、游客的文物保护意识,并转化为自觉行动,营造全民参与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

    带动周边村落环境整治。开平市先后完成了塘口镇神步村、龙安村、祖宅村、潭溪圩等地活化提升,村民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开办乡村民宿、田园农庄、乡土美食等乡村产业,美丽侨村风貌得到有效提升,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显著提高,为融入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带动文旅产业发展。赤坎华侨古镇项目一期已试运营,目前正在加快推动二期建设,开平市努力把赤坎华侨古镇打造成集岭南文化、华侨文化、乡村振兴于一体的展示平台,建设在广东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文旅新地标、全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和典型范例、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载体。推进“塘口青年文创小镇”旧建筑活化利用改造工作,改造完成开平“两山理论”展馆、旧礼堂咖啡&自助图书馆、“网红”厕所、文旅孵化基地、特色民宿(酒店)等项目。开发的开平灰塑、马冈竹器、金山箱等文创产品深受游客欢迎。通过举办“设计激活世遗”国际文创大赛,促进文创作品落地交易,实现商业转化。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