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政务
上一版3  4下一版  
践行新思想 建功新时代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彰显工会更大作为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3 年 3 月 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践行新思想 建功新时代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彰显工会更大作为

——江门工会五年工作回眸

    图片说明:

    ①“好人·好报”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成为江门新业态劳动者每周六的固定学习专栏。

    ②雁山社区职工服务中心深化党建引领,开创基层治理新路径,成为劳动者的温馨港湾。

    ③职工使用“江门智慧工会”积分购买商品。

    ④过去五年,全市各级工会广泛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和职业技能竞赛、“五小”创新活动,覆盖职工近百万人(次)。

    ⑤协助困难职工喜迁配租公租房,当好困难职工“贴心人”。

    ⑥全省首创工会主席网络述职、会员民主评议,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步履更加坚实。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乐章,在不懈奋斗中奏响。今天,江门市工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开幕,全市职工的目光将聚焦于此。

    成立市县两级新业态行业工会组织,发展依托网络平台就业的新业态职工2.3万余人入会;开发建设“江门智慧工会”民生服务综合平台,大力营造“互联网+工会”生态;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依法治省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是全省工会系统和江门市直单位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一串串亮点数据,一项项创新举措,一个个荣誉奖项,记录下江门市工会系统砥砺奋进的五年。

    五年来,在市委和省总工会的领导下,市总工会以全面深化工会改革为主线,团结带领全市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群众,致力工会组建“广覆盖”、资源配置“强基层”、服务效果“精准快”,不断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推动工会“十四五”规划实现良好开局,为江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文/图 黎禹君 屈静 侯平川 谭颖文 

    高举伟大旗帜,思想引领更加有力

    去年11月,江门骑行之家工会驿站,一场特殊的学习宣讲活动——“好人·好报”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在此举行。“江门好人”阮劲华为新业态劳动者领学《南方工报》里关于推动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容,用“乡音”传递党的声音。从那之后,该活动成为江门新业态劳动者每周六的固定学习专栏。

    回溯一场场“好人·好报”活动,新业态劳动者们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从社区改造问题、公益服务活动组织、社会正能量等多层面进行交流座谈。“第一次参加这类宣讲活动,我受益匪浅,它激励我日后多参加公益活动。”骑手冯榕健说。

    这是市总工会加强新时代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生动实践。全市各级工会始终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动员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位任务,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江门工会系统思想政治宣传品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过去五年,江门推评全国、省、市劳模和先进集体228人(个),组织劳模宣传宣讲活动240场次,近6万名职工参与,劳模工匠对职工群众的亲和力、感染力、引领力得到明显提高,成为侨乡大地各行各业产业工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动力。

    在职工队伍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我市持续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深入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专题活动;打造本地镇街职工思想交流品牌,“幸福客厅”职工访谈主题活动覆盖全市75个镇(街、园区)。“活动搭建了一个优秀职工与广大职工互相交流、学习和提升的平台,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走出“幸福客厅”后,来自新会区的职工冯杰东这样说。

    这五年,精神宣讲凝心,繁荣文化铸魂,江门工会这艘“工字号”轮船驶向新时代新航程。

    坚持党建引领,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政治性是工会组织的灵魂。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不断强化“党建带工建”,持续深化工会组织运行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强“三性”、去“四化”,政治建会效能明显提升。

    一方面,全市各级工会始终把履行政治责任摆在首位,严格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和“第一议题”制度,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另一方面,按照中央群团改革总体部署,全面完成市、县、镇三级工会机关改革,镇(街)设置总工会(工会委员会),落实班子成员兼(挂)职领导配备。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大力推动建会入会,全市现有基层工会5908家,会员65.2万人;成立市县两级新业态行业工会组织,发展依托网络平台就业的新业态职工23108人入会。建立了覆盖镇(街、园区)的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劳动争议义务调解员、文体活动积极分子共5441人的“三支队伍”,直接服务基层工会、服务广大职工群众。

    全市各级工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工会领导班子建设;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创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绩效考核,将落实情况作为干部职级晋升评价德才表现的重要依据,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工会干部队伍。

    同时,坚持把党建融入工会日常工作,形成一批党建品牌;在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过程中,与市直部门党组织联合开展“扶贫济困履使命·脱贫攻坚奔小康”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形成了党政部门、工会组织联合开展解困脱困工作合力;创建“一支部一品牌一特色”“红色+学习型工会”等党建服务品牌,引导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着力增强职工群众“主人翁”意识,深化职工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情感认同。

    这五年,在推进改革的路上,江门工会自身建设提质增效取得新突破,为各项改革创新带来了力量、勇气和自信。

    深化民主实践,民意民智广泛汇聚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坚持依法办会依法治会,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步履更加坚实,工会系统全过程人民民主稳步推进。

    作为广大职工大后方,江门工会坚持“开门办会”“工事公办”,扎紧制度笼子,制定、修订、实施人财物等制度65项,为推动落实工会法、工会章程提供配套制度;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开展预算需求调查和资金使用绩效管理。

    在江门,职工的诉求汇聚成法治政府建设的动力:市总工会作为首批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之一,主动服务法治政府建设,创新工会参与社会治理方式,开展职工参与评议政府行政执法部门活动,并在市县镇三级铺开。

    这一创新举措吸引30多万人次参与,职工反响热烈。“一线职工可以如此便捷直接地评议政府部门工作,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在连续两次组织公司职工参与评议活动后,江门金羚集团有限公司工委会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除此之外,江门工会在全省首创工会主席网络述职、会员民主评议,自2019年以来,累计开展评议活动5285场,参评会员51.6万人次,实现镇(街)工会、百人以上非公企业工会评议全覆盖,提出意见建议2.6万条;积极推动民主管理、厂务公开建制,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和厂务公开建制率动态保持在80%……一个个数据表明,我市职工参与基层治理渠道进一步拓宽。

    如何评议工会主席?工会会员通过“江门智慧工会”平台,对主席的工作报告、视频、图文等述职情况进行测评。平台综合所有会员的评议意见后,生成评议结果。会员还可以在系统中提交意见建议,工会主席作出回应。对评议中发现的问题,被评议对象要在1个月内制定方案整改,整改结果向会员公布。

    “主动述职、展示工作成果、接受职工网络投票评议,这会形成一种压力,但这种压力可以转化为工作的动力,推动我们更好地履职尽责。”维达纸业(中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张翠玲表示,自民主评议开展后,工会开展活动更有针对性,更贴合职工的需求。

    另一方面,职工通过直接评议工会主席,有效行使在企业民主管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更好地发挥了其工会会员的主体作用。“参与评议主席活动,增强了员工对工会的认同感,也让大家越来越关注工会、热爱工会。”广东珠三角电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员工杨宇琴说。

    这五年,通过不断深化民主实践,江门工会系统实现了民意民智的广泛汇聚。

    深化“产改”赋能,产业工人不断成长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产业工人等劳动大军的支撑。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下简称“产改”),精准对接、主动服务市委工作安排,聚焦制造业当家,工作不断出新出彩,服务发展大局作用更加明显。

    今年新春佳节刚过,位于开平翠山湖高新区的海鸿电气车间一派忙碌景象。“去年,海鸿电气实现产值12亿元,创历史新高。新的一年,我们有信心继续努力保持良好的上升势头。”海鸿电气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郑玲说。

    近三年来,开平市以海鸿电气有限公司为“产改”工作试点,从“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厂务公开、坚持人才培养、坚持以人为本”着手,坚持与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扎实推进职工队伍建设。该公司被认定为2022年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拥有专职研发人员200多人、江门市高层次人才21人,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我们不仅在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更在乎‘钢铁背后的产业工人是如何炼成的’。”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在江门,‘产改’和自主创新改变了产业面貌与格局。”

    回望过去五年,江门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县两级“产改”协调小组,率先推动出台《江门市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责任分工方案》,形成党委领导、工会牵头、部门联动机制。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后,落实新修正的《工会法》关于工会组织“产改”的法定职责,出台《江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产改”服务全市产业布局发展的针对性更强、工作措施更细。

    2021年,江门被列入全省首批“产改”试点城市,圆满完成“农民工融入城市”“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方式方法”两个试点任务。此外,我市编制工会“十四五”规划,推进实施38个项目、130项举措,探索建立“六大工程”与蓝领人才培育深度融合模式,推动产业工人不断成长,努力为我市经济发展大局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

    这五年,“产改”结出累累硕果,团结带领广大职工激发出同心同德、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竭诚服务职工,美好生活持续共享

    工会是职工的“娘家人”。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竭诚服务广大职工,维权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建立健全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部门联动机制,市、县两级三方劳资沟通协商联动工作机制,市、县、镇三级劳动争议诉裁调对接机制;组建由605人组成的基层网格管理工作队伍,探索运用大数据开展维权服务网格化管理,切实维护好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助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书记工程”高标准实施。

    从帮扶解困到普惠覆盖,再到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的更高要求,一路走来,江门工会在服务职工群众的道路上始终饱含深情、温暖如一。

    工会不断强化基层赋能,以党建带工建,让职工服务阵地“旺”起来。去年6月底,鹤山市沙坪街道雁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升级赋能项目正式启动。走进其中,不难发现这里增设了户外劳动者工会爱心驿站、职工服务中心、职工书屋等阵地。“我们坚持党建带工建,深化工会服务良性互动,扩大该中心阵地功能,实现党群一家亲,为基层治理探索了新路径。”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颜值高,布局合理,整洁美观,环境舒适”……群众到场参观后,赞不绝口。

    “职工需要什么,工会就做什么。”江门工会主动服务、贴近和关爱职工,把广大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工会温暖的触角延伸到职工生活的方方面面。

    ——切实加强工会服务阵地建设,全市现有镇(街)职工服务中心(站点)36个、户外劳动者工会爱心驿站27个,真正提高直接服务职工效能。

    ——主动融入我市脱贫攻坚大局,用心用情用力帮扶困难职工,高质量完成2020年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帮扶困难职工4990人,发放帮扶救助金3497万元,发动107.6万人次参保三个互助保障计划。

    ——开展“我为职工办实事”活动,纳入我市首批、第二批的15大项30小项“民生微实事”,100%按时按质完成,以优质服务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

    改革者进,创新者强,务实者胜。五年来,江门工会大力营造“互联网+工会”生态,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日趋完善。

    市总工会开发建设“江门智慧工会”民生服务综合平台,录入5474家基层工会、63万会员实名数据,对接17项党政服务资源;在全省率先开展“江门智慧工会”积分制试点,开发“线上商城”,合作商家达14家,覆盖省内557家线下门店,市、县两级总工会和387家基层工会开展1074场积分活动,累计发放2405万元积分,拉动消费3005万元;发挥实名制、精准识别优势,连续两年承接市政府共600万元外来务工人员“留江过年”消费券发放工作,协助发放100万元文旅惠民消费券,助力我市文旅产业复苏。

    “过去,工会组织职工参加活动时,也会派发一些小礼物,但积分对我们来说更有吸引力,可以用积分购买真正需要的物品,满足职工的多样化需求。”网约车司机林师傅说。

    江门落实小微企业全额返还惠企政策,全市2100家小微企业享受工会经费全额返还,两年多来共为符合条件企业减负6200万元;设立疫情防控专项资金,市县两级工会共投入1300万元,慰问援鄂医务人员、一线民警、环卫工人等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和防控一线企事业单位,助力我市“六稳”“六保”。

    这五年,更具活力、更有力量的工会组织,源源不断为广大职工、企业输送幸福感和获得感。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江门工会系统将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忠诚履职尽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门工会新篇章,团结引领广大职工为奋力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贡献工会力量。

    数字看成效

    ●五年来,推评全国、省、市劳模和先进集体228人(个),组织劳模宣传宣讲活动240场次,近6万名职工参与。

    ●“幸福客厅”职工访谈主题活动覆盖全市75个镇(街、园区),着眼于打造本地镇街职工思想交流品牌。

    ●全市现有基层工会5908家,会员65.2万人;成立市县两级新业态行业工会组织,发展依托网络平台就业的新业态职工23108人入会。

    ●建立覆盖镇(街、园区)的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劳动争议义务调解员、文体活动积极分子共5441人的“三支队伍”。

    ●编制工会“十四五”规划,推进实施38个项目、130项举措,探索建立“六大工程”与蓝领人才培育深度融合模式。

    ●全省首创工会主席网络述职、会员民主评议。自2019年以来,累计开展评议活动5285场,参评会员51.6万人次,实现镇(街)工会、百人以上非公企业工会评议全覆盖,提出意见建议2.6万条。

    ●累计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74家。

    ●组建由605人组成的基层网格管理工作队伍,探索运用大数据开展维权服务网格化管理。

    ●五年来,市工人文化宫举办、承接基层工会职工活动、公益性活动700多场,服务职工达40多万人次。

    ●全市现有各级职工书屋及示范点671家、爱心妈妈小屋472个、职工心灵驿站(心理咨询室)175个,镇(街)职工服务中心(站点)36个、户外劳动者工会爱心驿站27个。

    ●五年来,帮扶困难职工4990人,发放帮扶救助金3497万元;发动107.6万人次参保三个互助保障计划,帮助2.7万余名患病职工缓解困难,发放医疗互助保障金7831万元。

    ●开发建设“江门智慧工会”民生服务综合平台,录入5474家基层工会、63万会员实名数据,对接17项党政服务资源。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