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中,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吸收。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根据其“爱玩”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
台山市赤溪镇中心小学 郑远辉 简宏桥
设计游戏活动
丰富教学场景
教师作为引导者和促进者,需要主动为数学课程内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把游戏、习题、讨论等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
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动力。合适的数学游戏能吸引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游戏活动是一种自由表达,在课堂里可以引出学生的学习趣味,并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中突出游戏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学习快乐,在快乐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唤起求知欲望。
在二年级的有余数除法课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余数的概念,教师可以利用简单易懂的抢凳子游戏,安排好6名同学对应5张凳子、5名同学对应4张凳子、5名同学对应3张凳子等场景,引导学生领悟出“如果参加游戏的人数超过了凳子的数量,那么就会有剩余的同学没有凳子坐”的结论,让他们深刻地理解“除数一定大于余数”这一特征。通过游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余数概念,加深对有余数知识的掌握,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数学认知思维能力。
好的学习环境需要学校与家庭、社会共同构建,让学生在更多场景中接受游戏学习的感染和熏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核心素养。例如,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习图形的运动章节时,家长可以通过找不同、剪纸等游戏方式,在周末亲子活动时光中与学生一起研究学习问题;在推理章节时,学生与家长可以共同完成数独游戏,这样既能增进亲子感情,又能强化数学思维;返校时,学生也可以将家中的游戏学习过程跟班上的同学、老师进行分享讨论,交流数学游戏心得,在回顾中巩固学习所得。
规范游戏行为
提升教学效果
相较传统的教法,新颖的游戏课堂更有趣、有效。教师可以将游戏设计与整体教育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有助于他们良好人格和品质的形成。
在二年级下册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章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兴趣爱好讨论,以举手表决、投票决定等方式,快速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此外,教师可以委派不同学生担任调查员与记录员等角色,完成简单的数数、画正字等工作。在这样清晰有序的分工下,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还可以加强彼此间的交流。
教师也要做好游戏过程注意事项的预设,并在活动中适时指导学生的言行。值得注意的是,要保护低年级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当他们在游戏时出现不良行为时,教师宜采取耐心劝说的方式,而不是大声训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