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文字是思想的载体,语文教学课程就承载着大量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与博大,从中汲取养分。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更多地融入传统文化教学要素,让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更深刻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素养和品位。
新会东区学校 李银香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塑造正确价值观
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传统文化包含着古人的智慧。但是,现在不少孩子对了解、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缺乏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认识字词、学会阅读,其中就包括朗诵唐诗宋词。教师可结合教学需要,开设国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环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增强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融入日常教学
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解每个字的起源演变、字形结构、造字法等相关内容,带领学生更好地认识汉字这一项重要的传统文化要素。而在用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词组的历史典故,如在教学成语故事的时候,可以选择适合小学年龄阶段的动画视频,设置课堂成语故事环节,教师再对成语进行讲解,分析其中的意思,让学生感受成语的凝练与优美。课后也可以安排学生查阅相关典籍资料,加强认识。
诵读可以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诵读古诗词等传统文化经典,是强化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的好方法。教师还可以尝试举办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朗诵竞赛、汉字游戏、诗画投稿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所学所得的机会,让学生接受更多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