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2日电 列车驶入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境内,一路向北穿行在大兴安岭林区的莽莽雪原之中。车窗外,山峦逶迤、林海连绵,漫山遍野的桦树、松树笔直挺拔。
“欢迎来到林场!”记者到达内蒙古森工集团满归森工公司乌龙岱林场,满归森工公司北岸林场第七小队队长周义哲踏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迎着我们走来。
头戴红色安全帽,手里拿着测量树木用的卷尺,今年59岁的他已经与树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两年前,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在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现场,向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自己和这片林子的故事。
“我向总书记报告,以前我们是‘砍树人’,最早我们工队每年冬天生产木材能装400节火车皮;现在丢掉斧锯,成了‘看树人’,同样也是在为国家做贡献。”
在林业工人野外作业驻扎的帐篷里,围坐在火炉边,周义哲向记者讲述起那难忘的一幕——
2021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
周义哲说:“看到总书记和蔼可亲的面庞,我本来紧张的心情很快就放松下来。”
审议开始了。代表们发言时,习近平总书记听得十分认真,还不时提问。周义哲说:“我在发言中汇报了林区这些年的转型发展。听到总书记对我们林业工人生产生活的关心和牵挂,我的心里热乎乎的。”
周义哲说,总书记两次到内蒙古考察,每次都到林区实地了解情况,同护林员深入交流。
2014年春节前夕,冒着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踏着皑皑白雪,习近平总书记到阿尔山市伊尔施镇,看望林业职工。当时的阿尔山林区正处在停伐后的艰难转型期,总书记对大家说:“历史有它的阶段性,当时砍木头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种树看林子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林区转型,这些话也鼓舞着我们所有的林业工人。”周义哲说。
在两年前的审议现场,周义哲向总书记报告,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他所在的林区得到休养生息。据测算,2018年林区的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达6159.74亿元。
从曾经“油锯一响,黄金万两”,到现在“不砍一棵树,照样能致富”。一群人职业的改变,反映了时代的壮阔变迁,折射出中国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坚定决心。
“从‘砍树人’到‘看树人’,你的这个身份转变,正是我们国家产业结构转变的一个缩影。”习近平总书记听着周义哲的发言,接过话头说,“你提到的这个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实际上是增值的。”谈到林区转型发展,周义哲告诉记者:“我们成天在山里、在林子里,感受最深!从‘砍树人’到‘看树人’,总书记为我们算出了生态账。”
“林区转型后,你们要做哪些工作呢?”记者问道。
周义哲笑着说:“现在,这漫山遍野的树就是我们的‘宝贝疙瘩’!”冬季要做好综合抚育,夏季要抓紧时间植树造林。林区还积极发展旅游业,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产业,将“森林里的天然味道”送上老百姓的餐桌。
跟随周义哲一起踩着积雪走进林子,只见一棵棵树木笔直挺拔,林海雪原交相辉映,风景壮美。
摸着一棵大树粗壮的树干,周义哲仰头感叹:“这些可都是降碳、固碳的宝贝呀!”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年均固碳量增加488万吨,以目前碳汇价格测算,可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
走着走着,还能发现雪地上有一些小动物留下的脚印。周义哲说:“生态变好了,野生动物也多起来,我们管护站周围经常看到有狍子、棕熊前来‘光顾’。”
三月风清,大兴安岭的又一个春天即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