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政务
上一版3  4下一版  
正义“她”力量 巾帼绽芳华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3 年 3 月 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正义“她”力量 巾帼绽芳华

女检察官积极参加“岗家结对”活动,进村入户开展法律宣传。
女检察官向学生发放宣传册,普及法律知识。
女检察官走进校园开展法治宣讲。
岑淑贤
吴楚云
梁容仙

    在平凡的生活中,人们总能发现一些不平凡的身影,这些身影中,尤以一些温婉柔美中自带侠气的更为动人:危难时,她们伸出温暖的双手;不平处,她们发出正义的声音。

    侠客,在武侠小说中忠肝义胆、除暴安良。女侠,更让人联想起侠骨柔情。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恩平市,有这样一群“女侠”,她们带着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立足本职工作练就一身“高超武艺”,坚守为民服务初心,以铮铮侠骨维护公平正义,以似水柔情救助困难群众,为追求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不懈努力奋斗,书写着属于女性的江湖传奇。

    文/图 胡伟杰 梁晓敏 岑晓娟 卢杏冰 恩平市人民检察院

    韶华不负“检察蓝” 巾帼“女侠”展风采

    “检察女侠”成长纪实

    在恩平市检察院,有这么一群“女侠”备受瞩目。

    她们为追求司法公平正义不懈奋斗,在工作中展现“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责任担当,让更多人看到“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她们看似柔弱的肩膀上,承担着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控告申诉检察等多项重要职能,坚定守护公益民生,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检察保障。

    她们就是恩平市人民检察院的女干警们。

    恩平市检察院女干警立足岗位职能,严格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创新工作思路,扩展“巾帼红”“检察蓝”精神外延,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提升检察工作水平,先后获得江门市检察机关个人三等功、江门市检察机关个人嘉奖、江门市检察机关业务能手、恩平市优秀团干部、恩平市优秀志愿者等多项荣誉称号。今年,恩平市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被授予恩平市“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创建“巾帼文明岗”

    “检察女侠”强“内功”促成长

    要想仗剑走天涯,惩治犯罪,维护公平正义,就必须先练就一身过硬本领。

    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点,恩平市人民检察院坚持党建引领,开展一系列丰富的“党建带妇建”活动,激发女干警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如,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活动,提升广大女干警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组织主题党日活动,重温红色文化,弘扬先锋精神;组织业务培训,提升女干警业务理论水平;鼓励女干警参加各类技能竞赛、主题演讲,有力促进女干警全面成长;组织趣味运动会和户外拓展活动,丰富女干警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检察女侠”们以党建为思想引领,以妇建为行动引领,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素养得到很大提高。

    为激励“检察女侠”成长,恩平市人民检察院还将创建“巾帼文明岗”列入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多次在全体会议上部署该项工作,要求全院女干警树立“巾帼文明”典型,更广泛地参与“巾帼文明岗”创建工作。该院专门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责任到人、分工明确的创建“巾帼文明岗”工作体系。“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激励女干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升检察效能,取得较好成效。此外,该院各部门还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创岗方案,建设妇女之家,公布创岗口号、目标、措施等有关创岗事项,广泛接受建议和监督。同时,恩平市人民检察院通过在单位大堂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口号、在电梯入口显眼位置放置宣传牌、设置口号台卡、编撰宣传小册等一系列措施,营造良好创建氛围,为女干警成长提供沃土。

    全年办案超300件

    柔肩扛重担成办案中坚力量

    谁说女子不如男。恩平市检察院发挥“巾帼”力量在化解社会矛盾、帮助困难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的作用。据统计,2022年,恩平市检察院女检察官全年办理检察监督案件超300件,成为办案的中坚力量。

    优化女性办案人员配比,注重发挥女干警心思细密、擅长沟通等优势。特别是,在办理涉妇女群体的监督案件中,侧重安排经验丰富的女检察官办理,确保对女性权益的实质性保护。如,在办理莫某申请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的过程中,女检察官充分调查核实,全面审查真实情况,为申请人莫某查明真相,避免经济损失22万元,让痛失丈夫、经历人生低谷的弱势妇女得到法律的公正保护。又如,女性超龄劳动者温某等人被拖欠工资,诉讼能力较弱,女检察官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快办快结,受理案件两天后向法院发出支持起诉意见书,支持温某等人提起诉讼追讨劳务报酬,最终,涉事加工厂全额支付了拖欠的工资,涉及金额3万多元。

    精准推动“民事检察+司法救助”工作机制,促进案结事了人和。在办理马某申请民事执行监督案的过程中,细心的女检察官发现马某因交通事故双腿致残,一直未能找到工作,一家人仅靠丈夫打零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生活困难。女检察官找准司法救助与民事检察工作的结合点,主动帮助因案致贫的马某申请司法救助,促成马某一家获得司法救助金2万元,为马某点燃生活的希望,送去司法温暖。

    积极稳妥探索新领域公益诉讼案件,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恩平市检察院检察官通过走访,发现个别商家为了方便结算,在没有告知消费者的前提下采用“四舍五入”的方式进行收费。为了保障群众权益、整治“霸王条款”,检察官召开听证会、促进多方磋商,督促行政机关加强价格监管、规范经营者收费行为。经监督,相关行政机关对市场经营主体收费行为开展专项排查,要求现场整改经营户22间,立案查处1间,发放价格告诫书200余份,切实维护了市场交易秩序。案件办结后,该院第四检察部联合电视台制作案例普法宣传片,成为全省首宗涉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霸王条款”行政公益诉讼案件。

    在做好主责主业的同时,恩平市人民检察院还在职能延伸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女干警作用,鼓励她们积极参加志愿活动,真情服务社会,促进社会治理,绽放“检花“风采。一方面,开展“岗家结对”实践活动。该院女干警与牛江镇莲塘村开展系列“岗家创建”活动,定期入户走访慰问困难妇女儿童家庭,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及生活帮扶。同时,结合“岗家结对”活动,进村入户开展法律宣传活动,重点聚焦防范非法集资、禁毒及防范养老诈骗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主题,现场派发宣传册、解答法律问题。另一方面,组建各类法治宣讲团。女干警们积极加入恩平市民法典普法讲师团、“小橘灯”法治宣讲团,深入各大社区、学校开展民法典、青少年保护普法宣讲,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

    锄强扶弱,拔“剑”相助

    行侠仗义、锄强扶弱,近年来,恩平市检察院的女检察官们立足检察职能,善用法律之“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通过办案切实帮助妇女群众解决急愁难盼问题,促进检察环节妇女维权工作深入开展。

    据统计,2022年以来,恩平市检察院主动救助困难妇女8人,发放救助金9万元,为困难妇女撑起一片晴空。

    全方位多渠道救助

    让失明妇女“看见”希望

    2018年,蓝某嫉妒周某在阳江的餐厅生意红火,用“电池水”喷向周某,导致周某双眼因严重灼伤而失明。经法医鉴定,被害人周某双眼因被不明液体溅入致盲目四级,身体损伤程度为重伤一级,伤残等级为三级。事后,蓝某被判刑入狱,但由于其经济条件较差,始终未能对周某作出赔偿。周某一家的生活陷入困境。

    2021年初,恩平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控申部门)联合其他办案部门,开展“司法救助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专项行动,主动对2018年以来办理的各类刑事案件进行全面筛查,发现周某在芳华之年失明,目前生活在广东省一个偏远的山村,可能存在司法救助情形,遂联系周某,初步了解其生活现状,告知司法救助政策,并及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

    虽然案件的发生地、被害人所在地均在异市,但承办案件的女检察官以不遗漏任何一个需要救助的线索为目标,进一步深入细致开展异地调查核实工作,到周某户籍所在地的民政局、村委会,调查申请人的个人情况和家庭情况,多方调取材料核实周某的情况等。

    经调查核实,周某家中共五人,在村里的田很少,其婆婆年迈,无劳动能力,儿子智力残疾,女儿3周岁。案发前,周某与其丈夫在阳江市阳东区经营一间烧烤档,家庭的全部收入来自于该烧烤档。受到伤害后,周某的治疗费用已累计超20万元,几乎耗尽了家庭的全部积蓄,后期还需要多次手术和长期治疗,丈夫因要照顾子女,没有稳定工作,原本经济条件尚可的家庭,一下子失去稳定的收入来源,陷入困境。

    周某十分担心子女的生活,希望检察机关给予一定救助。恩平检察院根据《司法救助工作细则》和未成年人保护法,认为周某的两名子女属于需要救助的其他情形,遂决定召开公开听证会,听取听证员的意见,最终,决定对周某及其两名子女进行国家司法救助。为加大对周某等三人的救助力度,恩平市人民检察院决定提请江门市人民检察院进行联合救助,两级院共发放救助金8万元。

    在给予经济救助的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周某的长远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恩平市人民检察院向阳江市阳东区人民检察院请求联合救助,由阳江市阳东区人民检察院联系阳东区残疾人联合会,对周某提供就业帮扶,让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并为她联系就业岗位,力求解决其长期收入问题。

    检察机关控申部门和办案部门通过联合排查发现司法救助案件线索,及时救助因案致困的残疾人妇女、未成年人。同时,协调落实多元救助帮扶措施,扶贫扶智,帮助困难妇女及其家庭摆脱生活苦难,用看的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增强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单亲母亲产后抑郁

    司法救助让其重拾生活信心

    为严格落实最高检、全国妇联联合部署开展的“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活动要求,做好困难妇女儿童救助帮扶工作,恩平市检察院逐一筛查本地区涉及抚养费追索的执行案件,发现单亲母亲吴某可能符合司法救助条件。检察官随即联系吴某,主动告知司法救助政策。

    经调查,吴某婚后不久生下一个儿子,后患上产后抑郁,需要长期服药,丈夫在儿子六岁时因犯罪锒铛入狱。丈夫出狱后,吴某与丈夫协议离婚,并负责养育儿子。两人离婚后,丈夫仅支付过1700元的抚养费,随后一直无法联系上。吴某无固定房产,在外租房,自身的医疗费、儿子的学费及各类生活支出让她的生活陷入困难。

    恩平市检察院对吴某母子开展多元化救助。一是向吴某儿子发放司法救助金1万元,二是积极与民政部门联系,协助他们办理低保申请;三是与未成年人检察部门密切合作,定期回访吴某母子,关心关爱孩子学习、生活情况,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在案件的办理过程中,恩平检察院以“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活动”为契机,开展涉未成年人追索抚养费专项国家司法救助活动,加强困难妇女救助线索树立移送工作,与法院建立合作机制,通过法院执行局排查抚养费追索执行案件中符合救助条件的妇女儿童,主动了解妇女因遭受不法侵害导致生活困难情况,对符合救助条件的,主动告知申请救助途径,共协助申请司法救助2件3人。同时,通过协助申请低保补助、心理疏导、定期回访等措施,既解决了被救助人家庭的生活困难,又为被救助人提供长效生活保障。

    “禁毒女侠”撑起禁毒工作“半边天”

    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禁绝毒品,服务人民是每一位禁毒工作者的职业追求。

    在恩平,有这么一群“女侠”,外表也许娇小柔弱,却有一颗侠骨丹心。嫉恶如仇的性格,饱含一丝似水柔情。她们克服“女子之柔弱”,用责任和担当向全社会证明了“有爱则刚”,在禁毒的路上,她们一路奋进,撑起了恩平禁毒工作的“半边天”。

    据统计,目前,恩平市有禁毒专职工作人员183名,其中女性119名,占比65%,包括民警、社工、教师等。她们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恩平市禁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恩平新增吸毒人员保持零增长,戒毒康复巩固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戒毒康复学员就业率达94%,人民群众对本地禁毒工作满意度为95.9%、对禁毒知识知晓率为96.8%。

    四季更迭、星月轮回,一位位既柔情又坚韧的“禁毒女侠”,牢牢扎根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青春年华。

    镇(街)禁毒专职人员

    “我们只管用心、用情,其他的都交给时间。”

    今年32岁的岑淑贤于2021年2月成为了恩平市那吉镇的一名专职禁毒工作人员。两年多来,岑淑贤坚守禁毒宣传帮教一线岗位,用心感化帮扶服务对象,努力营造良好禁毒氛围,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禁毒工作者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品格和努力奋斗、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

    用心用情 感化帮扶服务对象

    作为那吉镇禁毒办专职副主任,岑淑贤勇挑大梁,带领2名禁毒专干和2名禁毒社工,通过强化人员档案管理,做到吸毒人员一人一档,使帮教状况、进度一目了然。对于每一位帮扶学员的情况,岑淑贤都了然于心。

    “最让我感到欣慰的就是洛叔了。”岑淑贤口中的这位“洛叔”,已年过四旬,于2020年开始接受社区戒毒康复。吸毒导致洛叔身体虚弱,无法外出打工,洛叔只能在村里务农维生,家中还有年迈的父母需照顾。洛叔种的农作物是牛大力,从种下到收成,至少需要五年时间,这让本就贫困的洛叔一家更加捉襟见肘。“他第一次向那吉镇禁毒办求助的时候,是21年的春季。”岑淑贤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形。一脸难为情的洛叔来到禁毒办,诉说了自己的困境——他没有钱买化肥了。在了解到洛叔的需求后,岑淑贤对照《戒毒康复学员操守积分奖励制度》的规定,综合评估洛叔的操守积分成绩较优秀。据此,岑淑贤组成帮教小组,为洛叔制定个人帮教计划,并积极联系镇委镇政府、村委会干部开展帮教帮扶工作。很快,6包化肥就送到了洛叔的田里,洛叔终于赶上农时,为自己辛苦种下的牛大力施上了肥。直到现在,那吉镇禁毒办每年都会为洛叔送化肥,让他安心等待收成。此外,为了保障洛叔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岑淑贤结合操守积分成绩,除了为他申请低保,还推荐他到镇里的养蜂就业安置基地再就业。如今的洛叔,已经可以通过养蜂采蜜获得一定收入,每天忙忙碌碌,生活过得非常充实,思想上也变得积极了,性格逐渐开朗起来。

    “不久前,我们到他田里了解情况,他的牛大力种得很好,他还兴致勃勃地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收成好的话,他能成为‘百万富翁’,我们都为他感到高兴。”岑淑贤说。岑淑贤和其他禁毒工作人员的用心帮扶和用情服务,让洛叔慢慢从一名“瘾君子”变成脚踏实地、积极生活的务农人。

    “很多吸毒人员走错一步,就会一辈子都被贴上标签,我们努力的意义,就是从他们身上把这些标签撕下来,让他们的人生能从头再来。我们只管用心、用情,其他的都交给时间,我相信结果总会是好的。”岑淑贤说着,脸上绽放出笑容。

    做精做细

    营造良好禁毒氛围

    除了开展帮教帮扶工作,岑淑贤日常还努力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禁毒氛围。

    “预防是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从事禁毒工作以来,岑淑贤一直致力于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向群众普及毒品预防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场所、进家庭、进单位、进农村,两年来,岑淑贤踏遍了那吉镇的每一个角落,把毒品预防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此外,为了严控涉毒风险隐患,岑淑贤还统筹做好镇里的重点场所部位管控,指导各村(居)对辖区各类涉毒源头开展排查,最大限度减少毒品违法犯罪的生存空间。

    初心不改奋向前,禁毒路上绽芳华。在任重道远的禁毒路上,岑淑贤奉献出自己的无限热忱,忠于党与禁毒事业,坚定初心、执着前行,为无毒恩平贡献力量。

    禁毒社工

    “默默坚守,静待每一位戒毒人员化茧成蝶。”

    个子小巧,温柔可人,是吴楚云给人的第一印象,然而,禁毒路上的她却是干练又“强悍”。吴楚云是恩平市暖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恩城街道禁毒项目的一名社工,在禁毒路上摸爬滚打了将近五年的她,已练就了一身好本领,能在禁毒工作中从容应对各种状况。

    练就“五力” 乘风破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被问及做好禁毒工作需要具备哪些本领,吴楚云笑称,她在1500多天的禁毒工作中,练就了“五力”,让她可以一路乘风破浪。

    “首先是脚力,它是基础,因为实践才能出真知。”吴楚云认为,要了解服务对象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需求,就得上门走访,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服务。截至今年1月,吴楚云已经入户探访了上百余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

    “其次是眼力,它是保障。我们服务的群体比较特殊,需要具备眼力,及时发现和评估个人的行为表现和环境的变化。”吴楚云说。通过4年多与戒毒康复学员的接触,以及专业机构的培训,吴楚云现在已经能从学员的眼神及动作判断其话语的真实性。“再到脑力,它是统领。”吴楚云认为,作为一名禁毒社工,要不断思考、判断、反思,才能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和经验去帮扶服务对象。

    “还有嘴力,沟通能拉近我与服务对象的距离。”吴楚云说,刚开始接触学员时,她有时会因为被质疑、指责而手足无措,“其实他们只是不理解我们的工作,只要我们再耐心一点,解释清楚、沟通到位,他们便会积极配合,支持我们的工作。”

    最后一个,是笔力。每开展一次禁毒宣传活动,吴楚云都要撰写计划书、活动新闻稿、活动评估等,只有不断提升笔力,才能让活动得到更有效的传播。

    心怀使命

    勇毅向前

    吴楚云清楚地记得,刚开始当社工的时候,她根本不敢与戒毒康复学员正眼相对,应对他们的指责、刁难,吴楚云甚至一度委屈到哽咽。“我也打过退堂鼓,但最后都坚持下来了。”吴楚云说,她的母亲也是一名社工,虽然母亲服务的对象与她不同,但她们有着相同的使命,就是帮助别人。

    “每当我踌躇不前时,妈妈就会鼓励我再坚持一下,多积累经验。她还告诉我,时间长了,便会理解这份工作的意义。现在,我已经体会到这份工作带给我的是什么了。”吴楚云感慨道。

    吴楚云曾在一份工作笔记中写到:戒毒康复学员就像蝴蝶的茧,虽然破茧的过程很艰辛,但只要不懈努力,就可以蜕变为美丽的蝴蝶。社工要尽早介入,持续为戒毒康复学员输入希望,帮助他们破茧成蝶,让他们在自己的人生中重新绽放异彩。

    这些年来,吴楚云在很多学员身上看到了他们对于过去的懊悔,以及他们想要改过自新的努力。而她的使命,就是帮助他们重新出发,更好融入社会。为了能更好发挥自身作用,吴楚云积极接受专业机构的培训,学习个案工作技巧。如今的她,已经能熟练开展专业个案服务,为服务对象提供政策指引、帮扶帮教、就业推荐、戒瘾辅导、志愿活动等服务,协助服务对象办理就业困难证、缓解家庭关系等。吴楚云还组织开展了200多场禁毒“六进”宣传教育活动,与多方联动,尽心尽力让禁毒宣传走进恩城的大街小巷。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中,吴楚云付出着,也收获着。“看到吸毒人数每年在下降,看到戒毒康复学员在我们的帮扶下重新回到社会,我觉得我们的辛苦都是有价值的。”吴楚云至今仍深刻地记得,在一次禁毒工作会议上,恩平市领导对在场的禁毒工作者说了一句话——“感谢你们为禁毒事业作出的贡献!”“这句话虽然很朴素,但那一刻的我热泪盈眶,职业自豪感油然而生,这句话至今仍激励着我勇毅向前。”吴楚云说。

    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者

    “禁毒宣传教育永远不嫌早,要让孩子们的青春无毒。”

    “拒绝毒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在很多人看来,可能只是一句随处可见的标语,但对梁容仙来说,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是每一天工作的内容和目标。梁容仙是恩平市教育局德育与安全股的一名禁毒专干,如何开展禁毒宣传教育,让毒品预防知识深入人心,是梁容仙工作中恒久的课题。在梁容仙看来,禁毒宣传教育永远不嫌早,因为毒品的魔爪不知何时会伸向孩子,她要做的就是坚持禁毒宣传教育抓早抓小,守护无毒青春。

    “软硬”兼施抓宣教

    2019年9月,梁容仙从外地辞职回到恩平,身份也从一名高校辅导员变为恩平市教育局的一名禁毒专干。虽然都是从事教育工作,可工作内容大不相同。当时,恩平的禁毒工作压力大、任务重,怀着对教育工作的一腔热忱,梁容仙顶住压力,积极寻求“解题”方式。

    想要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健康的校园环境是硬性条件,也是“解题”的关键。梁容仙积极统筹恩平全市学校、幼儿园,持续建设、维护、利用好校园内的禁毒宣传阵地,包括禁毒公园、禁毒宣教室、禁毒宣传栏等,让禁毒宣传阵地实实在在为孩子们输出毒品预防知识。针对新建学校、校区,梁容仙多次到现场,指导学校配齐配优毒品预防教育设施设备。

    “硬件”有了,“软件”也不能少。多年来,梁容仙积极组织各校以“无毒校园”创建活动为抓手,围绕校园毒品宣传教育“八个一”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教育活动。包括,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专题讲座、“禁毒开学第一课”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学生日常体育锻炼开展“禁毒+运动”宣传活动,组织学生拍摄“我是恩平人,禁毒宣传我来讲”和“我运动、我拒毒、我健康”宣传短视频,动员学生打卡恩平市禁毒普法教育基地……“我们面对的是学生,要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开展禁毒教育。”今年春季开学首日,梁容仙就组织学校让“粤虎”“邑虎”两个禁毒卡通人物进入校园,深受学生青睐。

    宣传效果亮点纷呈

    在耳濡目染中,很多学生对毒品预防知识了然于心,俨然禁毒宣传的“小能手”。在青骄第二课堂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中,恩平学生的优秀率连续三年在江门地区排名第一。“传统教育方式中,学生是被授予、被教育的一方,其实,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让学生当‘老师’,教育他们身边的人,从而扩大禁毒宣传面。”梁容仙把这一想法付诸行动。她动员学校组建校园禁毒小先锋队,通过“手拉手”“小手拉大手”等方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毒品预防教育网络,筑牢校园禁毒防线。去年6月,恩平市“手拉手”禁毒志愿服务项目在2022年江门市志愿服务项目中获重点培育项目奖项。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只有把青少年保护好,祖国的未来才可期。”言及此,梁容仙又马不停蹄,着手准备下一阶段的禁毒重点宣传工作。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