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力促农业生产“开门红”
新品种新技术为农业“赋能添智”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江门路径
用初心和奋斗扛起新时代“雷锋”的责任与担当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3 月 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品种新技术为农业“赋能添智”
——春季农业生产暨支农服务下乡现场会侧记
在侨乡广袤的田野上,越来越多的智慧农机大显身手。 张奕维 摄

    □江门日报记者 毕松杰

    10多台自动驾驶农机驰骋在田间地头,“传统农业”加速向“智慧农业”转变;生产托管、政策保险、技术指导等领域不断涌现专业团队;“高产”大米、“富油”花生等新品种层出不穷,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从“芯”开始……

    春风浩荡春潮涌,侨都大地正春耕。今年我市计划春种农作物播种面积8.33万公顷,较去年增加666.7公顷,目前办田已完成75%、育秧已完成77%、插秧已完成19%,计划4月上旬全面完成春播工作。

    昨日举行的春季农业生产暨支农服务下乡现场会,一方面在田间地头展示我市春耕备耕“机”智过人的“科技范”,一方面组织科研机构、种业龙头企业、金融企业等现场展示主要农作物优新特品种、农业生产新技术和宣传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惠农益农成果。

    积极开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

    田间地头里,各类无人驾驶农机来回穿梭,整齐的秧苗随着机器的行进而均匀地插入泥土中。“以无人驾驶插秧机为例,不需要单独的驾驶员,只需要一人加秧,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和劳动强度,相比传统插秧机更省力省时。”江门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梁伟光说。

    “以往高标准作业质量对驾驶人员技术要求很高,借助无人驾驶插秧机,无需熟练的驾驶员即可完成高精度作业。”梁伟光表示,智能系统取代人工控制后,作业一致性大幅度提升,插秧有序、深浅一致,进一步提高了插秧质量,为增收增产夯实了基础。

    “这个花生有什么不同?有哪些优点?”江门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展位前,挤满了好奇心满满的农民朋友。“这是我们今年刚推出的品种——粤油43花生,这个品种经过我们测算,出油率能够达到53%,比一般的花生品种高出8到10个百分点,另外亩产也能达到近350公斤,比传统的产量提高20%以上,综合以上因素,可以有效提高经济效益。”江门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综合开发部部长张和顺说。

    另一边的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展位同样人头涌动。“我们这次带来了8个适合江门种植的丝苗米品种,其中莉香占、19香是我们主推的品种,相对传统的丝苗米品种,这些品种香味更浓、抗病性更高、抗倒伏能力更强,去年已在新会、台山等地大面积推广,深受大米收购商的喜爱,收购价格也比较理想。”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冯锦乾说。

    记者了解到,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致力于开展农业良种良法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农业科技培训,至今在全市范围建立水稻、蔬菜、经济作物生产示范区、良种繁育示范基地200余个,总面积超过1.33万公顷,示范推广新优品种、新技术110余个(项)。

    众多农业经营主体紧跟农产品市场需求新变化,通过“赶时髦”“追潮流”,积极开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不断为农业发展“赋能添智”,开辟增收致富新路径。

    加快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市场”

    农业保险是减轻农业灾害、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工具。“我们目前在江门共有14个服务网点,主动下沉到镇村建立起完备的农险服务体系,为超过3万名农户提供保险兜底,提高农业生产者的信心。”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门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周春花表示,未来也会不断结合江门特色农业拓展保险深度,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更懂作物健康种植技术服务商”——在广东杰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展位前,这则“硬核”广告非常吸人眼球。近年来日益退化的耕地困扰着千家万户,为此,杰士农业推出高效土壤生态激活系列产品,成为退化土地恢复的“强心针”,提高农业品质的“催化剂”。“我们的产品具备‘多、准、快、久、稳’五大特点,能靶向激活土著有益微生物菌群,仅需500毫升,就可以持续数月帮助土壤降解毒素,为根系及作物健康生长培育优质的土壤环境。”杰士农业相关负责人说。

    当下,“共享农机”服务逐渐成为农业生产新潮。“我市共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200家、农机专业合作社142家,其中2家入选全国‘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6家被评为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联合体。”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管理科工作人员杨明祥告诉记者,2022年江门水稻机械化统防统治面积39.87万公顷次,覆盖率达59.9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4%。

    在现场,生产托管、政策保险、技术指导等领域为农服务团队百花齐放,“服务主体”与“接受服务主体”同步发展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市场”加快构建。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