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力促农业生产“开门红”
新品种新技术为农业“赋能添智”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江门路径
用初心和奋斗扛起新时代“雷锋”的责任与担当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3 年 3 月 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双拥工作科科长王飞龙:
用初心和奋斗扛起新时代“雷锋”的责任与担当

    □江门日报记者 张华炽

    “东叔,最近身体怎么样?好久不见啦,等有时间了,我和部队的战友们去探望您。”在“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江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双拥工作科科长王飞龙拨通了殷日东的电话,许久不见的两人如同老友一样,话起了家常。

    殷日东曾是贫困户,因妻子难产在路边求救而与江门武警支队结缘,得知殷日东的情况后,江门武警支队决定帮扶这一家。30多年的接力帮扶,使殷日东一家成功脱贫,过上了幸福的生活。2001年,王飞龙在武警部队服役,曾与战友一起帮助殷日东插秧,后来渐渐与殷日东成为朋友。“多年后我才发觉,这就是学习雷锋精神的延续,我从前辈那里继承下来,退役后,初心不改。”王飞龙感慨道。

    日前,记者与获评第九批广东省岗位学习雷锋标兵王飞龙面对面,了解他的学雷锋故事。

    不忘初心的“雷锋大哥”

    “作为一名军转干部,在军队,我用青春保卫祖国的安宁;转业到地方,我用军人作风在群众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贡献力量。”王飞龙说,雷锋精神,对他来说更具情怀。

    王飞龙是一名退役军人,自部队转业后,一心致力于我市双拥工作发展,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军地合力做好事等方面被群众称为“雷锋大哥”。

    转业以来,王飞龙先后发动驻江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政府部门,开展“双百拥军行”“我和雷锋叔叔的一天”“关爱群众送温暖”三大主题活动。在帮扶殷日东一家这场长达30年的爱心接力“马拉松”中,王飞龙带领科室全体人员,发动科室党员、军嫂、退役军人100%参与传承接续爱心帮扶,事迹被军地媒体广泛宣传报道,赢得了军地各级领导和退役军人群体的高度赞扬。

    部队官兵的“娘家人”

    “部队里有困难,可以跟我说。战士们有什么需要,也能跟我提。当然,违反纪律的就不行了。”去年八一建军节,王飞龙在江门某部队慰问时,与战士们打趣道。

    但这并不是一句玩笑话。近年来,王飞龙努力当好部队官兵的“娘家人”,如积极推动解决海军某部“电子围栏”事项;协调投入500余万元解决武警某部训练基地建设项目事项;协调开展“普法进军营”“文艺进军营”活动62场次;协调解决偏远、分散的部队官兵训练物资短缺的问题,赠送物资折合人民币90.32万元。

    战胜困难的“强心剂”

    “这真的不好办啊。”2020年,退役军人、江海区业伟成机械厂董事长张德业与王飞龙讨论刚面临的难题。原来,张德业接到了生产防护服压条机、口罩机的单子,但面临钢材等生产材料不足、员工不齐等困难。听罢,王飞龙积极链接资源,帮助他拓展渠道采购原材料;针对员工不足问题,发动退役军人党员组成义工,投入生产。最终,江海区业伟成机械厂在规定时间完成了订单。

    在疫情期间,王飞龙还组织爱国拥军江门东部片区3个爱促会、9家爱国拥军企业、3家餐厅,捐赠矿泉水、牛奶、蛋糕、干果等13个品种物资,总价值96.32万元,累计发动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236人次,出动车辆47辆次,赢得广大退役军人和抗疫一线人员的高度赞赏。

    “我是党员,也是退役军人,请把志愿服务时间最长、天气条件最恶劣的时间段安排给我。”这是在申请做志愿服务时,王飞龙永远挂在嘴边的话。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