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3版:巾帼心向党 奋斗绽芳华——致敬卫健21/2023-03-08/T03/29181678211017445.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柔肩担使命 撑起“半边天”
巾帼绽芳华 奋进谱新篇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 年 3 月 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凝聚巾帼力量守护群众健康
柔肩担使命 撑起“半边天”

骨二科(关节与骨病外科)
重症医学科
脑病科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有这么一群巾帼力量——她们用柔弱的肩膀肩负着守护健康的重任, 她们用精湛的医术和细心的护理赶走病魔,她们用辛劳与智慧撑起医院“半边天”。

    白衣执甲,不负重托。作为省级巾帼文明岗,该院重症医学科守护生命最后一道防线,托起希望;作为省级巾帼文明岗,该院脑病科打造群众满意的脑病科品牌;作为市级巾帼文明岗,该院骨二科用心用情为患者带来新“膝”望。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记者来到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重症医学科、脑病科、骨二科,倾听她们如何发挥巾帼文明岗的示范引领作用,守护侨乡人民生命和健康的故事。

    文/梁爽 李润玲 黄玉妍

    图/梁爽 邓榕

    重症医学科

    坚守患者生命最后一道防线

    在市五邑中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监护仪器不停运转,护士24小时监护,医生随时准备抢救。面对特殊的重症患者,她们需要具备更全面、更专业的知识,同时,工作强度也更大。

    作为ICU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德艺并重的伍方红带领团队,开展江门市第一例V-V ECMO救治技术,两项先进救治技术填补医院空白。临床工作30年,她救治了大量重症患者,为无数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并荣获2022年度“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生死营救每天都在这里上演。ICU护士长陈英姿说,为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该科努力提升救治水平及专业能力,熟练掌握血液净化治疗、ECMO等多项救治技术,同时,注重科研成果,医营造学术氛围。

    有时,ICU还会收治“三无”患者。他们没有身份、工作或家属,也没有经济来源,也许是孤寡老人、智障人士、流浪汉等。但在ICU医护人员眼中,他们都是必须全力以赴抢救的一条条生命。

    去年6月,一位慢性肾脏病五期的“三无”患者突发气促,被送至该院心病科住院治疗,因病情加重转ICU进一步救治。该科主任伍方红、副主任医师刘伟盛及管床医师张敏每天多次查房,不断完善方案,积极实施治疗。护士们每天精心照顾,为患者吸痰、翻身拍背,口腔护理、更换床单等,甚至自行出钱为其购买生活用品、订饭。

    经过连日的救治及护理,这位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这样的故事,对ICU医护人员而言,都是最普通却又最触动人心的。

    在ICU病房,医护人员是患者唯一的依靠。这个以女性职工居多的科室,她们用女性特有的柔软和坚韧,呵护着脆弱的生命,用真情践行爱患如亲,给予患者暖心服务。一个个亲切的微笑、一次次温暖的拥抱、一句句真挚的鼓励,都能播种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他们从不吝啬去给予、去付出、去奉献。

    而作为危重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ICU的巾帼英雄们,在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战斗中,用双手托起患者生命的希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成功救治万千生命垂危的患者,使患者转危为安,守护了万千家庭的幸福。

    脑病科

    打造群众满意的脑病科品牌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脑病科是“国字号”临床重点专科。在一次又一次挽救生命的过程中,这支专业医疗团队用过硬的实力证明了,他们不仅临床经验丰富,而且应变能力超强。

    急性脑梗死患者到医院至静脉溶栓中位数时间由102分钟缩短至38分钟;接受介入取栓治疗的患者,从到院至动脉穿刺时间由110分钟缩短至45分钟,最短用时甚至低至25分钟。

    “全国百佳取栓工作优秀科室”“江门市重点实验室”“最佳临床型专科”“广东省巾帼文明岗”……一个个荣誉称号,见证该科发展迈上新台阶,彰显着该科实力不断增强。

    对科室发展来说,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个由122位医护人员组成的团队,女职工占比76%,她们充分发挥“半边天”的作用,使“病房—神经介入—康复”三点一线治疗能够顺利运作,打造群众满意的脑病科品牌,其中,该院副院长、该科学术带头人余尚贞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对科室发展来说,创新是第一动力。她们积极开展新技术,比如,开展“温和灸联合微氧治疗各种伤口”新项目,以促进患者各类伤口愈合。这不仅增加了患者就医的舒适感,缩短了住院天数,还减少了住院费用,获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而在脑病科,大部分患者病情重、病程长,生活自理能力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鉴于院感防控需求,家属不能探视陪伴,患者完全依靠医护人员24小时进行照护。每位家属虽然身在家中,但心系重病在院的患者,可谓寝食难安!

    医护人员从患者出发,推出人文关怀和亲情化服务,实行“护患社工长期随访”管理。护士们在做好患者生活及专科治疗护理的同时,还可以随时与家属保持有效的沟通,消除家属对患者的各种顾虑。

    有一次,在一位100岁患者生日之际,该科重症区医护人员举办了一场特殊的生日仪式。这让患者感受到了如家人般的温暖,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得知消息的家属也连连道上真挚的感谢。

    该科多次收到锦旗及表扬信,医护人员曾被12345政府热线表扬。其中,一封来自患者家属的感谢信令该科护士长梁碧君印象深刻:“从45多公斤的皮包骨,到50多公斤的精气神足,从看不到希望到日渐康复,是你们给了我亲人第二次生命。”

    骨二科(关节与骨病外科)

    用心为患者带来新“膝”望

    说起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骨二科,曾就诊过的患者纷纷点赞:硬件建设“专”,环境设施“全”,改良工具“新”,医疗技术“硬”,护理服务“好”。

    “我们以治疗各种骨关节病及运动伤为主,以膝、髋关节置换及关节镜为特色。”该科护士长梁凤娇介绍,作为省重点专科,在该院副院长、学术带头人陈述祥、科室主任区文欢的带领下,该科开创了不少先河——在五邑地区率先开展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及膝、髋、肩、肘、踝关节镜手术;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天玑”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首次在五邑地区开展股骨颈骨折手术;开展五邑地区首例机器人辅助下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这个为患者带来新“膝”望的团队,现有医护人员23人,其中女职工15人,占总人数的65%。护理“娘子军”发挥中医特色治疗,为患者提供适合自己的康复方案,并荣获广东省首届中医护理特色优秀科室。

    过去,一次骨科外伤,给患者带来的往往是长时间的痛楚与不便。现在,骨二科护理团队开展加速康复外科护理,使患者不再“伤筋动骨一百天”,术后6小时即可下床活动,大大缩短住院时间,这对骨科患者来说是莫大的福音。

    “快!”患者胡婆婆的孙女用一个字道出奶奶在骨二科治疗的感受。她说,手术前,奶奶的左股骨碰一下就疼得不得了,入院后骨二科很快安排手术,与此同时,护理团队无微不至护理,加上手术后使用镇痛模式,奶奶受伤部位不痛了,术后6小时就能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下床行走,仅6天就康复出院。

    如今,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更是从14天缩短到最快3天康复出院。该科护士长梁凤娇介绍,她们护理团队在术后护理、康复中发挥积极作用,增加患者就医舒适感,助力患者早康复、早出院,提高患者就医的满意度。

    除了以技术赢得患者认可外,该科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用心用情为每一位患者服务。

    70岁的陈婆婆患糖尿病多年,在田间劳作时不慎被蚂蚁咬伤足部,随后足部皮肤大面积溃烂住院。根据陈婆婆的病情,考虑患者经济困难,医疗团队多次讨论治疗方案,决定采取费用更低的换药疗法。为了促进伤口尽快愈合、缩短住院天数,团队还想方设法购买纯蜂蜜换药时涂抹伤口。医护团队共同协助,每天精心为患者清创换药,定制营养餐。患者康复出院时,拉着医护人员的手,表达深深的感激之情。

    “患者的满意度,就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梁凤娇表示,未来,该科医护团队将一如既往地守护“骨”健康,为患者带来新“膝”望。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