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理论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质量发展的江门担当与突破
为广东省高质量发展贡献江门力量
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3 年 3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江门作为中国侨都,应充分发挥侨都优势,以侨为桥推进高水平开放,办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加强侨批文物保护和侨文化研究,讲中国故事、广东故事、侨都故事,写新时代“侨”文章江门篇。

    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江门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一座百年工业名城,江门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近年来,江门发挥所长、补足所短,工业、建筑业、农业、文旅业四大产业拔节起势,成为江门经济高质量的重要动力源。

    江门坚持制造业当家,大抓产业发展。深入推进“工业振兴”工程,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打造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大力实施“园区再造”工程,高标准建设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升级改造村镇工业集聚区,按产业要求打造升级版园区,健全支持制造业当家的资源要素配置新机制,全面推动工作力量向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加强。狠抓招商引资,其中制造业项目投资额占比超80%。培育优质企业,发挥链主企业牵引带动作用,发展壮大骨干企业,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建筑业是江门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江门建筑产业联盟进一步发展壮大,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鼓励企业扩资质、升资质、创优质工程,支持企业深耕本地、抱团外拓,提高企业在交通、水利和工业等领域的市场开拓能力;壮大建筑产业联盟,发挥房建领域优势,带动建材、金属制品、卫浴等产业发展,提升建筑设计、装修装饰水平,做大江门建筑业朋友圈、增强行业竞争力。

    江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海鲜铺子”。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保障大湾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开展农业“上山下海”培育行动,充分利用缓坡地扩大农业种植,加快建设川岛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整体谋划打造广东(江门)渔港经济区。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方面,做优陈皮、大米、茶叶、鳗鱼、马冈鹅、禽蛋六大特色优势农业。此外,江门还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江门既有美丽的生态资源,又有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同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江门交通便利,深受大湾区游客青睐。江门正以文旅消费新业态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发挥赤坎华侨古镇、古劳水乡、川岛浪漫海岸等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提升接待能力,优化旅游线路,充分展示侨都深厚的人文积淀、秀美的自然景观和升腾的烟火气,引客来江、留客在江。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江门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区域平衡发展综合试验区,持续推进东西部共同富裕。以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战略、大视野、大格局出发,增强江门城市竞争力,提高高质量发展成效,擦亮共同富裕成色,同时为全省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奉献“江门智慧”,提供“江门方案”。蓬江、江海与恩平,新会与台山,鹤山与开平分别签署对接合作框架协议,江门“七”心协力“一盘棋”、三路结对共奔“富”,合作范围广、合作程度深,对江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江门打造区域平衡发展综合试验区,设立区域平衡发展基金,重点支持西部人才引进、基础和职业教育、产业园区建设等先导关键领域,引导国企和社会资本投入,增强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在具体内容上,新会与台山在园区共建、产业协同、教育发展、交通互联、文旅交流、扶贫结对等领域中签署多项备忘录;蓬江、江海与恩平在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开展深入对接;鹤山与开平围绕园区发展、教育民生、乡村振兴、产业招商、交通基建、文旅合作等领域进行多方面深度合作,将深化党员干部和骨干教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制度化交流。如骨干教师支持台开恩地区的教育提质,探索推进跨县域集团化办学;大力支持台开恩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智慧化共享等。

    江门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区域平衡发展综合试验区,体现出新时代江门发展的新担当,系统总结出的“江门经验”也将对全省乃至全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建设作用和参考意义,同时也将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格局注入强大动能。要用好优势释放发展潜力,认真分析各县(市、区)在资源、产业、生态、人才等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精准找到切入点,促进各要素高效整合对接;同时,台山、恩平、开平等地应该立足自身的土地资源、绿色资源、旅游资源等,结合新时代发展趋势,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路径。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江门作为中国侨都,应充分发挥侨都优势,以侨为桥推进高水平开放,办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加强侨批文物保护和侨文化研究,讲中国故事、广东故事、侨都故事,写新时代“侨”文章江门篇。

    持续擦亮侨品牌。碉楼、梁启超、新会陈皮等,既是江门的名片,也是江门的优势。江门要发挥侨乡资源优势,引进大企业大资金,把碉楼资源激活,持续擦亮侨品牌;要用好梁启超品牌,将其故居打造成全国有名的旅游胜地;要做好新会陈皮产业延伸,打造前景广阔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江门是海外观察中国、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地方媒体要加强与海外媒体的合作,把有价值的新闻内容通过他们的平台传播出去;要加强与《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外节目中心等媒体外宣平台联系,为他们提供来自侨乡的鲜活新闻素材。江门还要积极争取国家级华侨华人经济文化合作平台落户,以设施和环境一流的赤坎华侨古镇为平台,办好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并争取在江门永久落户,加强对侨批文物的保护及侨文化的学术研究,做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并继续做好相关的活化利用。

    保护全球华侨华人合法权益。调研、梳理江门籍侨胞的需求和关注点,细分侨胞的行业领域,有针对性地与相关领域侨胞进行密切沟通,使意见征集做到有的放矢、高效高质。将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成为以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为桥梁纽带,向世界传播中国民主声音、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介绍中国发展成就的窗口。提升侨都维护华侨华人合法权益功能,为华侨华人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国际仲裁服务。发挥国际仲裁跨境管辖、跨境执行的特殊优势,保护全球华侨华人合法权益,打造全国华侨华人国际仲裁法律服务首选地,为“以侨为桥,以商引商”提供保障。坚持发挥海内海外“两个江门”的关键优势和战略资源,精心呵护侨基因、传承弘扬侨文化、坚守服务侨初心,以公证力量助力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国家平台建设和“侨都赋能”工程实施,做好“侨”文章。

    (李茜,作者系五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