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4下一版  
扎实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统一大业
江门以实践之力奏响文明强音
超过20款新车上市 参展商推特价车促销
宜居江门,藏着无数人的诗与远方
不区分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 申报时间8月31日截止
“南洋船舶”驶向“新航段”
最大起重量达650吨
江门的空气、环境、节奏都让我感到很舒适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3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握需求 整合资源 融入大局
江门以实践之力奏响文明强音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通讯员 聂继业 实习生 黎雨源

    “竹板一打我们来啦!党的二十大报告快点学……”为带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连日来,新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的二十大精神‘葵乡红声’志愿服务队”搭乘着“文明顺风车”,深入基层一线,通过“音乐党课”等载体,活用“说学逗唱”形式开展理论宣讲,把党的二十大精神送进基层群众心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面对时代之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如何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2018年底,江门市根据中央部署及省委工作安排,率先在台山市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台山市是全省第一批、全国第二批试点。2019年,随着蓬江、新会成为全省第二批试点,全市全面铺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四年多来,江门市着眼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把握需求、整合资源、融入大局,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形成兼具“侨”味、“乡”味、“趣”味、“情”味的“江门模式”,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为江门全面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高标准建设阵地 ——解决“在哪做”,探寻文明实践的“江门路径”

    3月15日中午,江门市机关大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文明小屋)热闹非凡,干部职工齐聚一堂。“学习进行时”微课堂——《传承雷锋精神 践行初心使命》学雷锋先进集体和个人事迹分享会在此举办,让前来的干部职工受益匪浅。

    2021年,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结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创新打造了文明小屋,成为全国首个设置在地级市委市政府大院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受到中央和省内权威媒体的持续关注。

    自启用后,文明小屋为大院干部职工提供了开展理论学习的固定场所,让创新理论首先覆盖“关键少数”;提供了就近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平台,让文明实践的理念首先传递给“关键群体”;提供了休闲阅读、充电赋能的好去处,成为机关大院职工在工作之余的“打卡”地。“江门市机关大院的‘文明小屋’,具有传承红色基因和形式‘潮’、功能多、环境雅的特点。”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余泽娜点赞道。

    这是江门创新拓展侨乡特色阵地,打好“三张牌”,打造“江门样板”的一个缩影。

    ——打好“示范牌”,持续深化、拓展文明小屋建设,推出“学习进行时”微课堂活动品牌,受到省领导的肯定。文明小屋的经验示范带动全市设立80多个特色文明实践点,其中“进机关”实践点就有10个,发动机关单位特别是文明单位,以及新华书店、深圳华侨城等社会力量建立文明实践点。江门市行政服务中心入选第七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成为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示范点单位。

    ——打好“文化牌”,依托文明实践阵地传承传播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纷纷开展,丰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比如,江门岭南书院(新会学宫)作为全省十大岭南书院之一,藏书量增至8700册,2021年以来开展岭南文化、白沙文化、启超文化课堂等特色文化传承传播活动108场,超5000人次参与;组织志愿服务活动400多场次,服务人群逾42万人次。

    ——打好“华侨牌”,充分利用华侨资源这个江门市的“富矿”,推动文明实践以文化人“润物无声”。比如,开设了“东南亚归侨听党课”“侨乡巧厨娘”等品牌项目,举办“飞虎队”“古巴唐人”“黄嵩龄家族百年历史”等系列特色讲堂;蓬江区利用陈白沙、梁启超、陈垣、戴爱莲等名人故居、故事的深厚底蕴,开展“诗词六进”系列活动,成功创建“中华诗词之区”;新会区设置了全市首个侨资企业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的阵地就延伸到哪里。数据显示,目前全市7个县(市、区)、73个镇(街)、1327个村(社区)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同时,江门拓展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80多个,全市共建有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1490多个,其中建有14个镇(街)示范所、146个村(社区)示范站。

    高水平打造品牌

    ——解决“怎么做”,打造文明实践的“江门品牌”

    近日,鹤山市“文明在我心中”舞蹈艺术党课成果展演举行。去年以来,鹤山市开展舞蹈艺术党课活动,持续掀起用舞蹈形式讲党课、传递新文明理念的热潮,以文艺形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我们用舞蹈来歌颂党,用肢体语言表达人民群众对党的热爱。”鹤山市沙坪街道老干舞蹈队成员姜云说。

    这是我市依托全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让广大群众铭记党的光荣历史、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奋斗热情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全市各级共开展各类党课活动近万场次。

    近年来,江门充分发挥149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的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着力破解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做什么、谁来做、怎样做”的问题,成为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创新载体,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增强了文明实践“获得感”。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后,江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推出了“侨乡红”“音乐党课”“党旗号”海上红色流动讲堂、“碉楼下的课堂”“红船党课”“强哥讲故事”“乡村喇叭播党史”一系列出新出彩的宣传教育品牌,开展主题宣讲1.2万多场,变“上课”为“送课”,进一步打通了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

    其中,开平市“碉楼下的党课”项目入选中宣部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是广东省入选的三个项目之一。开平市还以侨乡文化、碉楼文化、红色文化、群众性文化为切入点,设立了塘口镇谢创故居红色教育基地等17个特色文明实践点,学习传播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江门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融通融合的初步探索,“两中心一平台”融通发力,各地先后开发了各具特色的App、小程序、公众号等,组织策划并举办各类文明实践活动。

    比如,“新会+”App开设了“微党课”和“电子学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之窗”项目;台山市重点打造“空中讲堂”,开展“移动讲堂”“指尖课堂”;“看开平”App开设了“文明实践云平台”,创新设立“K视频”工作室,打造文明实践手机端、电视端、PC端“三端”全平台;“掌上蓬江”App设置了“文明”专栏;“最鹤山”“魅力恩平”App均开设了打造“文明实践”频道或版块,基本形成“文明实践+融媒体”模式。

    高水平组织队伍

    ——解决“谁来做”,提升文明实践的“江门力量”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目前,江门全市有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2376支。近年来,全市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约5万场次,其中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超3.7万场,参与志愿者近11.9万人次,服务总时长超359万小时,为全市疫情防控贡献志愿力量。

    在近些年的实践中,江门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瞄准群众需求和服务基层治理,创新方式,做好宣传、教育、引领、服务群众工作,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在城乡基层蓬勃发展。

    这其中,蓬江区“志愿服务直通车”品牌项目连续6年准时“发车”,深入各镇(街)、村(社区)服务群众。江海区打造“乐有为”“1+2+N”“萤火虫”三大服务项目,解决老人服务、基层治理、村民服务等问题,还在全市率先试点推行文明实践村民积分制,形成“志愿服务银行”经验在全市推广。新会区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进行本土化实践,建立“睦洲义警”群防群治队伍助力睦洲派出所获评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其事迹被2022年广东省精神文明特别节目采集创编为重点节目。

    台山市选拔120名“百姓宣讲员”组建多支侨乡红色志愿宣讲队伍,以好人模范的道德力量动员全社会各界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开平市结合城市网格化管理,82个单位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对结对社区开展“向低碳出发”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集中活动426次。鹤山市组建1300余名志愿楼长队伍,服务社区群众,协助开展文艺表演、人口普查、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恩平市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成立党员志愿服务超市,促进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探索“三个三”服务模式,吸引600余名党员群众以兼职网格员身份进“网”入“格”,积极投身志愿服务。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前,江门正把握需求、整合资源、融入大局,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赋能,将其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有力抓手,成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