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政务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头狼”奋力加速跑 全产业链招商浪潮涌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3 年 3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头狼”奋力加速跑 全产业链招商浪潮涌
圭峰会城努力开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圭峰会城按“链”索骥强链补链延链,大力扶持链主企业润宇传感器做大做强。
圭峰会城探索发展预制菜产业,支持李锦记开展预制菜及即食食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发挥李锦记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全力打造七堡健康食品岛。圭峰会城供图
以中车广东公司为核心,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目前集聚了近20家上下游企业。
圭峰会城加快布局面向汽车、轨道装备及轨道交通的传感器产业链,扩大产业链招商,持续升级优化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建设。 圭峰会城供图

    与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达成合作,总投资约30亿元的精测电子新型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正加快推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门市润宇传感器科技有限公司持续增资扩产,二期项目建设提上日程;中车广东公司取得CRH6A型动车组四级修维修资质,产业版图再扩展;孖冲工业区、三联工业区等村级工业区改造项目持续发力,为城市经济发展扩容提质……行走在圭峰会城,处处都能感受到“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浓厚氛围。

    这个春天,新会区接连召开三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雄心勃勃剑指率先迈入千亿GDP强区的目标,形成“群狼作战”的大招商格局,坚持项目为王引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圭峰会城在新会区经济发展版图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自当勇挑重任,将精力放在拼经济谋发展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第一季度的“开门红”,对于圭峰会城来说是肯定,更是鞭策。圭峰会城以“头狼”姿态,燃起昂扬斗志,紧盯“招一批优质企业,育一群制造产业”目标,努力开创圭峰会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钟珍玲(署名除外)

    A 按“链”索骥 招大引强壮筋骨

    在新会区招商引资动员大会上,圭峰会城明确表态,今年力争新引进8个项目,投资总额实现65亿元。

    这样的底气从何而来?区委常委、圭峰会城党工委书记叶长新表示,这是依据圭峰会城深厚的产业发展基础以及明朗的发展前景深思熟虑后提出的。

    来到与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比肩而立”的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链主”企业中车广东公司偌大的车间里,来自香港、深圳、广州等地的高铁动车一字排开,静待维护检修;数节崭新的城际列车车厢已整装待发,即将下线运营。一辆动车的背后,是一条生产链。以中车广东公司为核心,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已集聚近20家上下游企业。也许,这就是圭峰会城招大引强的底气之一。

    中车广东公司落户新会区圭峰会城已十多年,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逐渐转化为产业链的“集聚效应”,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的一路成长给予圭峰会城更多启发,招商更要重质量,精准发力是关键,引入项目后要实现企业与地方共赢。

    当前,新会区正大力推动区镇经济一体化发展,“群狼作战”奏响镇域经济“合唱曲”,产业集群化发展正是其中的关键要素。按照实施方案,产业发展条件优越的圭峰会城被寄予厚望。目前,圭峰会城从实际出发,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实行精准招商,深入开展强链补链招商,列好产业“图谱+载体”、线索、政策等清单,挂图作战,按“链”索骥,精准匹配。2月17日,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圭峰会城签订合作协议,拟投资建设“新型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打响了圭峰会城聚焦产业发展“招好商、招大商”的头炮。

    在圭峰会城,合作共赢的项目“联姻”还在持续上演。《圭峰会城2023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案》《圭峰会城2023年招商引资工作方案》提出了更明确的经济发展思路,以好项目支撑地方产业发展强筋骨——

    加快布局面向汽车、轨道装备及轨道交通的传感器产业链,依托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全力打造全国唯一CRH6型城际动车组生产及粤港澳大湾区城际列车造修基地;

    利用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土地资源,加快推进新会珠西智能传感器科技园建设,扶持“链主”企业润宇传感器做大做强;

    密切传感器科技园与三江镇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联动发展,把园区打造成为珠西传感器产业高地;

    深入推进七堡健康产业岛建设,全力打造食品产业链,社会资本参与七堡健康产业岛建设,全面升级改造七堡工贸城现有产业;

    探索发展预制菜产业,支持李锦记开展预制菜及即食食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发挥李锦记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全力打造七堡健康食品岛,吸引预制菜相关企业落户,推动预制菜产业联盟成立,将七堡健康产业岛预制菜产业打造成圭峰会城经济增长新极点;

    立足文创旅游生产链,发挥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作用,聚焦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擦亮“陈皮之乡”“启超故里”“小鸟天堂”“古典家具之都”等文旅品牌;

    发挥广东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大新路步行街的引领作用,以新会冈州文化旅游商业步行街区建设为抓手,深入落实市委“港澳融合”和“侨都赋能”工程,释放中心城区新活力,推动现代商业繁荣发展。

    B 全员发力 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

    在圭峰会城,与强劲发展势头相伴的是“走出去”“引进来”的热潮。今年开年工作会后,为深入贯彻落实“1(引领)+3(目标)+6(措施)”发展思路,圭峰会城迅速制定2023年招商引资工作方案,明确要积极投身深江合作区建设,瞄准深中通道开通契机,加大对深圳等大湾区城市的招商引资力度,更发布全员招商动员令,配强招商引资力量。

    圭峰会城坚持党建引领,快速建立起以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要抓,经济办、规建办、自然资源所等多部门为主力的招商引资工作专班,形成合力,多行业领域发掘、全方位细化分析潜在经济信息,确保队伍在经济领域能干事、干成事。开年以来,招商引资工作专班保持每周一次赴深圳的频率,多次进行“扫楼”,积极对接一切线索,不放过每一个可能。

    群雁高飞“头雁”领,圭峰会城主要领导带头出击,加强交流,深入招商洽谈一线,积极参与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产业招商,圭峰会城全员动起来,“战斗”热情高涨。见面谈招商,成为圭峰会城的一股风潮。

    除了招商队伍更给力,立足自身特色“花式”招商也为圭峰会城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找“老朋友”,建立“以商招商”机制。圭峰会城加强与李锦记、中车广东、美达锦纶等“链主”企业、大型骨干企业的沟通交流,抢抓第一手招商线索,吸引“链主”企业和骨干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到圭峰会城投资建厂,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力促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开花。

    用“新技术”,强化项目跟踪服务。综合运用多种线上沟通与传播技术,打破区域空间限制,确保沟通不中断、洽谈无障碍,推动重点意向项目转化突破。同时,创新尝试设立“第三方”招商机制,开展龙头招商、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订单招商等,提升招商专业化水平。

    靠“侨力量”,推动“以侨引商”常态化发展。圭峰会城侨资源丰富,侨商投资的传统由来已久。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圭峰会城坚持以侨为“桥”,拓展“朋友圈”,积极挖掘侨商潜力,成立工作专班汇聚力量,为侨商提供优质“回归”服务。如趁着近日举办的2023新会(香港)新春交流推进会之机,圭峰会城主要领导积极走访香港新会籍乡亲以及当地的知名企业,主动推介,畅叙乡情友情,共谋合作发展,诚挚邀请港澳朋友到新会到会城创业就业、投资兴业。

    C 优化服务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招商只是第一步,引进来后,如何‘留商’‘安商’更关键。”圭峰会城招商引资工作专班主要负责人表示。

    让更优“软环境”成为招商“硬资本”,让项目进得来,还要留得住、发展好。近年来,圭峰会城在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上下足功夫。

    环境更优,筑巢引得金凤栖——圭峰会城聚焦城市提质,力促“老城新生,新城添彩”。一方面配合加快枢纽新城建设,高标准规划、科学布局交通、教育、医疗、市场、文化体育等配套服务设施,积极引进、培育商业综合体、金融保险、总部经济、文化教育等高端服务业,加快形成集金融、贸易、服务、展览等功能于一体的商务区域,大力促进枢纽新城商圈提质,增强枢纽新城“都市味”。另一方面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序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建设一批口袋公园,大力提升城市形象。

    硬件升级,让企业更“安居”——圭峰会城深入实施“园区再造”工程,进一步加强园区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高项目承载能力。开展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硬件升级改造,提升园区形象,引入中祺智造园等项目助力园区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加快推进珠西智能传感器科技园建设;协助加快李锦记五期及二期码头建设;全力推进“工改工”攻坚工作,向存量要效益,加快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加快淘汰城区高污染、高排放的落后产能,为引入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产业提供广阔平台。

    优化服务,让企业更“乐业”——结合“为企服务提质年”相关部署,落实党员干部挂钩联系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和“一企一议”问题协调解决机制,组建服务专班,为企业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开年以来,积极开展“暖企促投”工作,出动600多人次走访117家(个)重点企业和项目,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灵活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方式予以支持,强化要素保障,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完善配套,让企业感受到更多温暖——今年以来,圭峰会城持续做好暖企稳岗和就业帮扶工作,举办企业用工大型公益专场招聘会,吸引210家优质企业参加,200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同时,积极落实惠企政策,主动宣传新会区“高质量发展十条”“效益十条”等利好政策,做好政策兑现工作。推进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常态化,建立重大项目从拍地到开工建设期间各项审批服务快速响应机制,用好工程建设项目“模拟审批”机制,降低企业成本,实现项目尽快落地、投产、达效。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创建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大力引育“高精尖”人才,发挥南湖科创走廊的资源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科创引领为高质量发展蓄能。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