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对话”梁任公——纪念梁启超先生21/2023-03-26/A03/81991679765370379.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兴教启智 育才强国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3 年 3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兴教启智 育才强国
——梁启超教育理念的现代启示
梁启超认为要把兴教育、办学校作为开民智、强国家的重要途径(左图)。 梁启超一生著书众多,其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对近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右图)。
我市推进中华武术进校园,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育人强国的思想至今仍激励着侨乡青少年。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在100多年前,中国少数有识之士就已经认识到教育变革的重要性。溯源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端,不得不提梁启超。

    梁启超是我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实践者,著有《变法通议·学校总论》《教育政策私议》《德育鉴》等,并在各大学、社团发表教育类演讲20余次,为推动中国传统教育向近现代教育转型发展作出了特别贡献。除在家庭教育方面取得极大成功,梁启超对学校教育也进行了深刻思考和不懈探索,并形成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尤其是他在师范教育、职业教育、文体教育方面的观点和践行,可谓极富开创性、极具穿透力。

    关于学校教育的使命,梁启超认为要把兴教育、办学校作为开民智、强国家的重要途径。提倡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完整的各级各类学校系统,率先提出“智农工商”的教育思想,把“智”排于前,指出现代竞争在智力而不在腕力;关于教育的方式方法,他制定了我国近代第一个学制,并将设立师范学校写入其中,强调教育工作者的功能不限于技艺传授,根本点在教人;关于培养人才,他提倡培养德、智、情、意诸方面健全发展的新人,重视体育教育,提倡人人应该会享用艺术;关于教育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他重视实业教育,提出设立职教团体并参与创建中华职教社,提倡将趣味主义教育应用于职业教育以发展人的个性,倡导女权和女子教育……这些真知灼见和率先之举,虽距今已百余年,却充满现代意义,闪烁着跨越时代的光辉,对今天中国之人才培育、教育改革等,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是值得珍视和品味的精神瑰宝。

    不管是梁任公所处的那个国家社会动荡起伏的年代,还是正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进前行的当下,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始终是强国路上要面对和解答的重大课题。本期“对话梁任公”,我们聚焦学校教育,探讨办学育才之道。

    策划/黄创快 谢敏

    统筹/曹乃付 王鼎强 黎禹君

    文/江门日报记者 张茂盛 娄丹 吕胜根

    图/江门日报记者 娄丹 资料图片

    文史与学术顾问/李丹

    1 教育思想:开启民智 培育“新国民”

    江门日报:先生,今日晚辈前来叨扰,实为心中有诸多教育之惑待解,还望不吝赐教。第一桩事是求证,即后世诸多著述在谈及您的教育生平时,多会提到您在多地办学时的目的,是为借助教育来革新大众的思想、致力培育“新国民”,请问此描述准确与否?

    梁启超:所谓培育“新国民”,就是让我们的民众具备现代国家观、利群爱国的公德意识、进取思想、权利意识、自由观念与尚武精神等现代国民意识。

    我在教育领域的很多思考及办学办会实践,基本上都是围绕提升国民素质也就是培育“新国民”来展开的,不管是执教于时务学堂,还是在清华国学研究院,也都是致力于此。

    江门日报:培育“新国民”,您何以如此急迫且执着?

    梁启超:我这一生经历了甲午战争、公车上书、维新变法、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反袁复辟等重大事件,可以说是亲见世界变局中的国事凋敝和社会动荡,忧愤痛心之余,常思国家贫弱民族受辱之由,我认为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国民素质低下,因为国民愚昧、麻木、穷困,社会变革等进步活动实难推行,长此以往,国家如何走向富强?中华民族如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甲午战争的失败让我看到,单纯学习西方坚船利炮,靠军事发展救不了中国,必须寻找新出路,比如教育救国,兴学育才,所以我说“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民少则国弱”“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维新变法失败更是让我意识到,要加快培育“新国民”,所以我坚决希望变革科举、改兴学校,提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这些都是为了开启民智,尽快提高民众文化教育程度,教育国民学做人、学做现代人,变旧人为新人。

    2 师范教育:必须重视的“群学之基”

    江门日报:您是我国近代第一个学制的制订人,也是将设立师范学校写入学制的第一人。在1896年《论师范》一文中,您曾系统阐述过希望通过兴办师范教育培养“新国民”、塑造“新国家”,实现救亡图存的宏愿。在晚辈看来,重视师范教育、培养新式教师,是您推行新式教育、培育“新国民”的先行棋或关键招,不知晚辈如此理解可对?

    梁启超:在“立人”“新民”的教育过程中,新式教师十分重要,他们为国家带来革新的思想,犹如为濒临窒息的人带来新鲜的空气,使国家获得新生。

    我之前说过,变法之本在教育,要强国必由教育。师范教育又是各种学校教育的基础,是救国、立国、兴国的根核,正所谓“欲革旧习,兴智学,必以立师范学堂为第一义”“师范学堂不立,教习非人也”“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强国须先强民,强国之道从师范始”,所以我认为要大力兴办师范学校,以促成教育之普及,达到人才日盛、民智日开、国家日强的目的。

    江门日报:对于如何开展师范教育,培育怎样的教师队伍,您主张“慎选教师”、重视师范生人格养成,强调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主张“教师应由师范学校培养”等。您本人也曾担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是多所学校创办者及校长、董事,是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导师之一,并为清华拟定“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校训。您的教育理念及实践,是广大教师学习的范本。先生认为,教育工作者最核心的要义是什么?

    梁启超:师者,学子之根核也。我国自古重视对教师的培养,重视师者的道德学问、言传身教。在当时我所处的社会条件下,既然提出要通过教育启民智、育“新民”,自然要求教师具备更宽阔的视野和知识储备,甚至更有特色的个性,兼具爱国心、独立性、公共心及自治力,自身树立起正确的求学目的,“以天下为己任”。

    具体教授方法上,我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功能不限于技艺传授,根本点在启迪智慧,在教人,在培养德、智、情、意诸方面健全发展的新人。中国的希望在少年,而教师是少年的指路者,教育少年的责任在教师,所以教师要自我鞭策,发奋读书,研究教育理论、革新教育和振兴教育事业。同时要谋个性完善,求立人与达人。

    江门日报:我记得您是首倡加强基础教育及小学义务教育的,希望以政府之力推行小学教育,并拟订了《教育期区分表》,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根据年龄特点制订的教育制度。由此可见您对儿童教育的重视。

    梁启超:这也许是一种传承吧。我祖父是晚清秀才,父亲是一个洁身自爱的君子,他们终生信守儒家传统道德规范,长期执教于乡里,为我幼年的教育付出了很多心血和爱。在祖父的言传身教下,我不但学到最初的书本知识,还接受到了生动的户外教育、文体教育。

    之所以拟订《教育期区分表》,是因为我观察到当时的小学、中学,绝大多数教员只给学生灌输知识而不给学生以积极的指导,学校因此成为“贩卖知识的杂货店”,于是便参与到改变中小学教育现状的活动中去,从而促进“人”的建设,使学生成为智、仁、勇兼备的现代人。

    江门日报:通过前面几个问题,晚辈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您对师范教育的重视。在此也向您分享一下我们的情况,在晚辈所处的时代,国家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在您的家乡,也有一所专门的师范学校——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该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设7个专业,可满足7500名师范生学习生活需求,办学理念和您的师范教育理念有诸多相似之处。

    梁启超:不知道我的家乡尊师重教的风气怎么样?教师们是否安教乐教?

    江门日报:江门尊师重教,兴学育人,致力于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为此,不断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地位,提升教师获得感、尊严感、幸福感。

    现在您的家乡共有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4.8万名。有国家级、省级等各类名师130多名,师资队伍已越来越强大。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也不断提升,尊师重教已成为良好风尚,广大教师安教乐教善教,教师已成为优秀青年的首选职业之一。

    梁启超:教育工作者是辛苦的,也是幸运的。因为“教学相长”,从事教育职业的人,一面教育别人,一面继续做学问,两件事完全打成一片,所以别的事是一种趣味,教育事业是两种趣味。

    3 职业教育:以人为本促“敬业乐业”

    江门日报:职业教育是先生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据晚辈了解,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是从实业教育发展而来的,先生率先提出了“智农工商”的思想,强调教育必须面向全民、面向世界、面向富强,培养“有用之民”,请问是何考量?

    梁启超:当时中国之所以不如西方列强,就是因缺少专业人才,不管是农业、工业还是商业,都没有专门从事研究这些职业的人才,是以这些职业呈现粗放发展的状态,难以把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并加以推广。所以我说西方国家“借制器以灭国,借通商以辟地”是“智之强也”。在《论教育当定宗旨》一文中,我也曾指出,正确的教育宗旨应该是“在养成一种特色之国民,使结团体,以自立竞存于列国之间”。要养成特色之国民,就必须从德育、智育、体育三方面入手,务使全体国民“备有资格,享有人权”,具有自动、自主、自治、自立的品质,融民族性、现代性、开放性于一体,“为本国之民”“为现今之民”“为世界之民”。

    同时,我认为要培养专门的人才,就要兴办各种专业学堂,如矿务、铁路、轮船、银行、邮政、农务、制造业等,只有兴办专业学堂,培养专门人才,培养“有用之民”,才不会仰仗他国,受制于人,才能在这些领域自立自强。

    江门日报:在职业教育中,您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职业教育的人文性和趣味性,强调要“敬业乐业”。这些方面,可以具体说说吗?

    梁启超: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完善自身的人格、提高自身的修养,归根结底是使人有更大的发展可能。所以职业教育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把各人的天赋良能,发挥到十分圆满。

    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专门的人才,还要融汇思想品格、职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一个好的专业人才,不仅要专业扎实,还要有爱国精神,要品格高尚,要有职业道德,要“敬业乐业”。其中关于“敬业乐业”我曾说过“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人”,这就是“敬业”。如何让从业者“乐业”?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学习力和永远热情的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深入其中学习,要常与同行相互较量,以相互促进,在竞争中得到快乐和趣味。我生平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并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

    江门日报:您的观点后世非常认同,至今还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些年,您家乡江门的教育部门持续举办各类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竞赛,从焊工、电工、烹饪等传统职业工种,到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新职业工种赛项应有尽有。在我们这个时代,发展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今天的中国正在举办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在您的家乡,也有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值得一提的是,职业教育学校均建立了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各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需求联系十分紧密,围绕产业打造相应专业品牌特色。据统计,当前江门市中职学校专业布局对产业的贡献率高达72%。

    梁启超:职业教育在学习过程中是需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用实践去印证理论,以更好地理解和深化理论。通过比赛,能让学生深入其中学习,就可以得到无穷趣味;通过努力取得了成就,这个过程也充满了趣味;与同学相互较量,相互促进,在竞争中也会得到快乐。如此,便能培养好的专门人才,使他们“敬业乐业”。

    4 文体教育:人人都应该会享用艺术

    江门日报:在文学教育方面,您为“五四”文学革命奠定了基础。您1900年写下的《少年中国说》就是这种“新文体”的代表之作,至今仍是语文教材选用的课文。此外,您还创办了《新小说》月刊,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本有影响的文学杂志。文学上的革新,不仅有学术意义,对于政治观念深入人心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梁启超:是的。我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并提出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的要求。“文界革命”主要还是为了播文明思想于国民,配合、推动中国的政治社会变革。

    我对小说的教育作用较为看重。小说是新道德、新宗教、新政治、新风俗、新学艺、新人心、新人格的基点。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我这里所说的小说,是指以白话文写作,被士大夫视为不能登大雅之堂,却在民间拥有广泛读者的通俗文学。在我看来,这种白话文学能够很好地打动人心,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拥有惊人的力量,是政治革新的前提,可激励国人的爱国精神,有助于教育兴国。

    江门日报:关于教育方针,您提出“德育、智育、体育”三个方面的新构想。尤其是对体育教育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

    梁启超:当时,外国人指中国人为“东亚病夫”,让人愤慨。中国国民具有“民溺懦柔”之种种弱点,要拔除病根,就要将体育贯穿到教科书中去,要求学生做智、仁、勇兼备的人,培养尚武、进取、合群、毅力等性格,并使之养成管理国家政治的能力,养成保障“国家之尊荣及公众之权利”而“凛然有介胄不可侵犯之色”的强悍民气。这是抵御帝国主义侵略的必备条件。

    江门日报:在您的家乡,人们都以您为荣,大力发展文体教育。近年来,江门市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校体育再上新台阶;大力推进中华武术进校园,让广大中小学生掌握咏春拳、蔡李佛拳等传统武术,打造一批武术示范学校,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和积极向上的精气神,让学生们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新会区将梁启超教育思想贯通到学校教育文化中,以梁启超纪念中学为首,全力培育“梁启超教育文化品牌”。该校明确了优先发展体艺教育的思路,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大力打造体艺特色品牌。当前,在该校正接受体艺教育的人数约2500人,体艺教育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此外,学校的美育也在向专业化发展。

    梁启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类生活要素,人人都应该成为会享用艺术的“艺术人”,所以我号召教育界建立美术专门学校,就是为培养艺术家和提升民众欣赏艺术的能力。

    美术的功能就是刺激感觉器官,能将一个人从麻木的状态中恢复过来,变无趣之人为有趣,进而能使一个民族不再麻木。因此,美术是一个提升中华民族素质的好方法。

    至于说我的美育思想,则主要是整合之美、包容之美、创化之美。比如在书法创作时,我不循规蹈矩,而是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在进行书法教育时,我则将其看作一项乐趣,没有将自己定位于专职教师,而是一个引导者。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