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新会新闻
上一版3  
政企合力提高园区安全发展水平
让传统村落留住乡情记住乡愁
坚持围绕中心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
企业“躺”着的专利变成“真金白银”
免费HPV疫苗第二针“开打”
品味古典风韵 增强文化自信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3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会区将“绣花”功夫精髓融于地方历史文化保护
让传统村落留住乡情记住乡愁

京梅村。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发布第六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其中,新会会城街道茶坑村、天马村,古井镇霞路村、慈溪村,崖门镇京梅村等5个村落上榜,占全省入选数1/6,是本批次全省入选数最多的县区,这是新会区在传统村落活化利用上,坚持保护为先、多元共建、连片保护利用理念的成果。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黄胜 通讯员 杨洁贞

    保护为先 推动活化传承

    新会是一座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有着千年的历史沉淀,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新会区委、区政府坚持高位推进,狠抓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成立领导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编制、保护对象挂牌、调研申报、保护机制制定等方面都下足功夫。

    新会区深入开展历史建筑普查、摸底、发掘、认定、建档、挂牌工作,并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修缮,保护传统村落风貌。

    同时,挖掘整合村落旅游资源,将历史建筑活化为党史教育基地、民宿等功能场所;打造烧鹅美食街等品牌,盘活传统村落资源。

    如,京梅村一直立足“侨”优势,大力推动功夫侨村建设,打造“侨”味浓郁、环境优美、生活富足、乡风文明、治理创新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近年来,京梅村充分利用当地的民俗文化蔡李佛国际狮王争霸赛、蔡李佛国际武术交流、陈享公诞辰纪念等盛会,留住华侨乡愁,凝聚侨力量。

    多元共建

    推动项目落实

    据悉,此次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5个村落均保留了特色乡土文化。茶坑村是“启超故里,陈皮之乡”;天马村有“鸟的天堂”;京梅村是功夫之乡;霞路村兼具崖山忠义文化及烧鹅美食文化;慈溪村兼容多元建筑风格。

    近年来,在旅游商业大潮的冲击下,新会区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建立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村落保护、管理和经营机制。通过政府、社会投资及海外侨胞和村民自主集资,推动各个传统村落基础配套工程、文化旅游建设、产业优化升级等多种类型项目落地。

    同时,新会区还通过鼓励村民自治、设立村民积分管理制度等不同方式,激发村民“自治”“自保”活力,营造传统村落保护氛围。比如,天马村秉持“兴家业必先治水患,疏河道必先植树林”祖训,鼓励村民自发参与到村落生态环境保护之中。

    挖掘资源

    推动连片保护

    历史是地方文化的灵魂。新会将“绣花”功夫成于细、贵在精、重在恒的精髓融于地方历史文化保护,既彰显一方情怀、传承历史文脉,同时也提升创新文化产品供给、培育地方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为了强化对传统村落资源的挖掘、传承和转化,新会区着力挖掘官冲村、太平村、都会村、新江村、石板沙村、南沙村等20多个各具特色、连片储备的传统村落资源,夯实集中保护利用的基础。

    “这些村落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极为重要的资源与力量。未来,我们将结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探索中国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和利用的发展模式,努力留存乡村记忆、保护农村生态、拓展发展形态。”新会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华达说。

    据悉,接下来新会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继续深挖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资源,按照“成熟一批、申报一批”的原则,逐步推进全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让传统村落留住乡情、护住乡土、记住乡愁,奋力打造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大湾区样板”。

    “慈溪村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古塔、古树、古井、古庙、古宅,我们要严格保护好、传承好这笔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同时,要继续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提升乡村文化品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慈溪村党总支书记尹广荣表示。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