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小小少年为何烦恼?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2023 年 3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院心理科青少年就诊率每年上升近10%
小小少年为何烦恼?

学生们在做“心理放松操”。
心理课上,学生用“绳笔”一起谱写愿望。
学生走进心理辅导室,向心理老师倾诉烦恼。
“扣篮小分队”正在进行对决。

    “我这几晚总失眠,有点担心”“我明明很努力学习,可成绩还是上不去”“我最近总是不开心,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春季天气多变,气压较低,人的情绪也容易波动。近段时间,有不少学生主动走进学校心理辅导室,向老师倾诉自己的烦恼。

    在医院的心理科,近几年来就诊的青少年也不断增加。在全国各地,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青少年抑郁、轻生等也不断发生。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于成年人。

    小小少年为何烦恼?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发生?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近日,记者走进医院心理科和学校心理辅导室,倾听专业医生和心理老师的声音。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潘诗欣 娄丹

    1 处于压力焦虑链条最底端

    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困扰青少年

    阿钊(化名)是大家眼里的开朗小伙,升上高三后突然变得沉默,有时还上着课无缘无故掉眼泪。是什么让他发生如此大的改变?

    有一晚,小锋(化名)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到凌晨一两点仍无法入睡,白天无精打采。到了晚上,紧张情绪再次来袭,导致连续几晚睡不着觉,他紧张地上网做抑郁相关测试,结果显示“重度抑郁”,把自己吓坏了……

    学校心理老师对阿钊开展辅导后发现,是因为上网课使用手机,与家长时常发生矛盾,亲子关系变差导致。心理医生及时介入,对阿钊进行了治疗和疏导。而小锋则是因为偶发原因睡不着觉导致焦虑失眠,其实并无抑郁倾向。

    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学习如何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人际关系、学习压力、情绪等问题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培英高中专职心理老师李艳芳表示,青少年心理健康诱因并不复杂,其中近50%是人际关系和学习问题,包括亲子关系、同辈关系、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正确等。另外,还有烦躁、冲动、焦虑、恐惧等情绪问题,以及关于爱好、大学和专业选择等个性和生涯发展问题。

    近期一个工作日上午,在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记者看到有不少人正在候诊,其中不乏中小学生的身影。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和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情绪复杂,每个阶段可能遇到的状况都不一样。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状态,加强亲子沟通,不要等到问题拖严重了才来看医生。”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负责人朱锦烨表示,近几年,该院心理科青少年就诊率以每年近10%的幅度在上升。

    “妈妈,人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学习呢?”读小学三年级的君君最近经常这样问,他说自己不喜欢学习。妈妈想把这个问题交给姐姐回答。可君君的学霸姐姐也说:“我学习虽然好,但也不代表我喜欢学习。现在谁不厌学呢?”读初二的她这样说。

    “太卷了,感觉孩子也累,大人也累。”君君的妈妈感叹道,“我每天都会督促孩子学习,有时候会骂他们,骂完又后悔,但没办法,就是很焦虑。”“现在整个社会压力都很大,家长的压力和焦虑无形中会传给孩子。”朱锦烨说,孩子处在整个社会压力焦虑链条的最底端,如果无法释放,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 青少年心理健康受关注

    完善心理支持系统仍任重道远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纷纷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言献策:加强专职心理教师配备与培训、将心理治疗纳入医保、加强家校沟通和合作、引入人工智能技术……

    我市也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完善预警机制、打造特色课程、开展实践活动、健全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出发,织牢学生心理健康安全保障网,让学生健康、快乐、安全地成长。

    目前,我市主城区规模以上学校均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其他学校按要求配备兼职心理教师;学校100%建设了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心育服务;各级教育部门和有关部门常态化开展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开通多条心理服务热线,及时为有需要的学生和家长提供咨询服务;每学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每年开展“心理节”等活动,从“心”关注学生成长。

    本学期开学以来,相关部门也通过直播的方式,先后围绕如何做好开学后的心理调适、解锁青春期孩子的心灵密码,开展心理健康线上讲座,为广大家长和学生答疑支招。“江门市心理卫生协会”微信视频号相继推出《新学期,心征程》《校园危机事件的识别及对策》两期视频,向大家科普相关知识。同时,江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项目科普宣教活动“校园危机事件的识别及对策”“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成瘾”讲座和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生命教育等,也在各校纷纷开展。

    尽管如此,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仍任重道远。在心理支持层面,虽然不少学校都有心理咨询室,但真正愿意走进去的学生却不多;乡村学校的心理老师大多是兼职,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有效的辅导;还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和孩子有“病耻感”,会逃避去医院心理科……对此,李艳芳建议,整个社会还要继续完善心理支持系统,继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科普力度,消除“病耻感”,以及拓宽心理治疗就医渠道。

    3 家长引导很关键

    家校社合力守护孩子心理健康

    “对孩子来说,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问题都可能让他们感到困扰,例如父母吵架离婚、家里有了二孩三孩导致自己受到冷落、朋友交了新朋友后自己感到失落等,对他们来说可能都是天大的事情。”蓬江区发展小学专职心理老师黄健珩说。

    对此,朱锦烨认为,家校社合力才能更好地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她建议,家长需要主动加强亲子沟通,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与生活的关系,鼓励多元化教育、多元化生活,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多与孩子沟通、分享,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教导孩子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应对,主动求助。

    “社会、学校是一个方面,家长也要多学习,做好引导,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朱锦烨说,现在很多家长的育儿观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很多孩子出问题跟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紧张有关。“家长要先调整好自己,认识到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然后才能给孩子应有的支持和引导。”朱锦烨说。

    那么,家长和老师如何甄别学生可能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马宏森说,应留意和观察孩子的“变”与“不变”。

    “变”是一种信号,如情绪变化、行为变化、身体变化以及异常反应等,包括突然变得心事重重、敏感、厌学、不爱吃饭、体重下降、暴饮暴食、睡眠不好等,或者出现喊‘这疼、那疼’,去医院检查后什么问题也没有的情况,这时孩子要么是真正的身体疼痛,要么是在撒谎以求关注或达到某种目的。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情况都可能是心理问题的征兆。而“不变”是指上述提到的变化,孩子超过两周甚至更长时间还不能自行缓解,并因此感到痛苦,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就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诊。

    “其实心理疾病就如普通感冒一样,有问题应该及时解决。”李艳芳建议,学生们平时应多接受新鲜事物,保持运动的好习惯,并找到自己的爱好和倾诉的对象,让自己更快乐。“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要注意‘有紧有松’,周末有条件尽量带孩子出去走走,放松一下。”黄健珩补充道。

    心理医生还建议,要定期开展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估,做到危机管理前置。“最重要的是让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本质,让孩子们能够专心地学习,痛快地、不带心理负担地玩耍。”朱锦烨说。

    校园里的“扣篮小分队”

    “教练队又进一球!学生代表队要加油啊!”江门正雅学校的篮球场上,传出阵阵欢呼声。就在刚刚,教练队成员一个箭步突围防守,过人、上篮、投篮,一气呵成!紧接着,教练队成员还展示出拉杆扣篮、双手暴扣、高难度隔扣等令人眼花缭乱的“扣篮”技巧和行云流水的“扣篮”动作,教练队再得分!学生代表队的同学们不甘示弱,使出“看家本领”,双方上演了一场“神仙打架”。

    近日,江门正雅学校举办了一场师生篮球友谊赛。篮球场上,他们既是师生,也是对手,更是朋友,共同组成一支“扣篮小分队”。每当他们出现在校园篮球场上,都会吸引大批师生观战。郤家宝、蓝潮、程相洋是这支“扣篮小分队”里的三位教师成员,他们拥有着强大的背景和专业的身体天赋,都曾代表就读大学征战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荣誉栏上佳绩满满,是名副其实的“流量担当”。

    无论是对于“扣篮小分队”的学生成员还是学校的其他学生来说,能被如此有“分量”的体育老师任教,无疑是幸福的。“学习篮球的过程也是让我提升团队协作能力的过程。日常的训练虽然很辛苦,但是能向如此优秀的体育老师学习,让我更享受训练的过程。”江门正雅学校篮球队队员李逸豪这样说。

    江门正雅学校总校长郑春表示:“学校非常重视学生们的体育锻炼,希望在优秀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都能多参加团队型的体育活动。”

    (文/图 李彤)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