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在“干”字上见实效
扎实推动创建工作 走深走实常态长效
赤坎新区文化建筑群项目启动
书香五邑·江门读书日活动举行
千年古村待归人
陈俭铭等10人上榜
暂无收到建筑物受损报告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3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年古村待归人
——今年清明,预计近5万名宗亲回“后珠玑巷”良溪村祭祖
美丽的良溪村,正等待世界各地的宗亲回来祭祖。

    近日,记者来到蓬江区棠下镇良溪古村,远眺青山,宁静而开阔,恍如时光在此停顿。

    这个千年古村,给人以远离世俗尘嚣的安详与静谧之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村里人连日来热火朝天般的忙碌场景。

    “这里是根,大家跑得再远,也不会忘记自己是良溪人。”良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罗志光告诉记者,据初步统计,今年清明,将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湖南、福建等周边省份,以及珠三角与港澳地区的近5万名宗亲回到良溪村祭祖。

    树有本,水有源。据史书记载,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南迁始祖罗贵带领36姓共97户人家携妻带子,从南雄珠玑巷南迁至良溪村安家落户,其子孙又在江门五邑及珠三角周边地区繁衍。

    每年清明节,来自海内外的罗氏及其他氏族后人都会回到古村举行盛大的祭扫活动,感恩先祖罗贵迁徙至此开基创业。

    如今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不久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宗亲将回到先辈走向世界各个角落的原点——被称为“后珠玑巷”的良溪村。推开家乡的大门,迎接他们的是一声声地道的乡音,宗族情跨越了时间和地域,此刻又将把他们深深温暖……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郭永乐 实习生 黎雨源

    忙碌的古村

    良溪古村坐落于棠下镇北面约2公里的山坳里,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

    眼下临近清明,罗志光格外忙碌,除了村里大小事务,迎接宗亲返乡祭祖的筹备工作,也离不开他的身影。

    “清明当天,预计有200多人从广州回来,三水有50多人……”罗志光向记者介绍,今年良溪祭拜罗贵的活动从清明当天拉开帷幕,持续到5月3日,为期一个月。今年各地的罗氏及其他姓氏后裔回乡祭拜的热情高涨,预计届时将有近5万人参加祭祖,村委会也从人员和物资等各方面进行了相应准备。

    和罗志光一样为此“连轴转”的,还有良溪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副主任罗炯润等村干部和工作人员。“在清明节前,我们就会提前做好准备,比如把墓地周围的卫生环境搞好,实施防火割草作业。”罗炯润说。

    千年古村,生机勃发,正以满腔的热情、最开放的姿态迎接远方归来的游子。清明节当天,良溪村将安排100多名工作人员,分别负责接待、引导交通、帮忙搬运祭品上山、维持秩序等工作。

    届时,参加祭祖的人们将抬着祭品、肩扛花炮,浩浩荡荡穿过良溪村东,登上凤翔山,来到罗贵古墓前烧香、祭祀,随后回到村中的罗氏大宗祠祭祖。仪式完成后,则是盛大的午餐联谊。

    罗志光介绍,清明节当天,村里早上10时就开始准备围餐,村民和外地兄弟们祭拜完成后就可以就餐,流水席随吃随走,尽量疏导人流。村里还安排了晚宴和敬老活动结合起来,宴请村里60岁以上村民以及归来的侨胞。

    “清明节后一个月的周末,我们也安排了60人左右开展接待工作。”罗炯润说。

    延续的文脉

    漫步良溪村,不难发现,这里建起了后珠玑巷纪念广场,广场边的36姓旗帜正迎风舒展。

    南宋时期,罗贵率领南雄府广昌县牛田坊珠玑巷36姓97户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落户今日的良溪村。千年来,这里民风淳朴,人文荟萃,令人悠然生起怀古之情。

    据珠三角许多世家遗存谱牒记载,虽迁徙时间各异,但他们都一致载述,先祖是随罗贵由南雄珠玑巷南迁至今天的珠江三角洲。罗贵落脚的良溪村,就成了中原人南迁的两个重要的标志性驿站之一。

    南雄珠玑巷是第一个南迁集结地,因发现得早而闻名于世;而良溪村却“养在深闺人未识”,直至2006年才受到岭南移民史专家关注。他们提出了“北珠玑,南良溪”的中原南迁标志性格局,也让中原人南迁并扩散到珠三角乃至海外的过程,有了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

    2017年,第三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上,后珠玑巷纪念广场在良溪村揭幕,让开放包容的五邑侨乡文化走向世界。珠江文化研究专家黄伟宗认为,良溪村文化底蕴深厚,是继南雄珠玑巷后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海外文化交接的一个重要中转站,被称为“后珠玑巷”,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随着良溪“后珠玑巷”名声在外,每年清明时节,到良溪认祖归宗的人也越来越多,由此形成珠三角规模最大的祭祀活动。

    念先辈创业维艰,看如今再续辉煌。“从当年的披荆斩棘,到如今‘后珠玑巷’的诸姓后裔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对于万千后裔来说,每年祭祖是对罗贵等先祖的感恩,良溪也是他们永远的精神家园。”罗志光说。

    改革开放以来,良溪村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虽然身居异地,却初心如故,情怀桑梓,如罗兆宁、罗奇生、罗乃鑑、罗卓勤、罗光耀、罗柏林等乡贤,他们经过艰辛拼搏,事业有成之后,不忘梓里,慷慨捐资,赞襄家乡各类公益事业。

    据悉,今年预计有数百名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回良溪祭祖。其中,有一名70多岁的华侨罗柏林,多年来一直热心捐款支持家乡发展,清明前后都会从澳大利亚回乡祭祖。去年因疫情影响没能回国,今年他早早就通知村委会,计划4月6日携带家人一行10多人返乡祭祖,感受来自家乡最古老的文化。

    不灭的精神

    斑驳的古墙,繁茂的老树,幽深的小巷,朴素的古建筑,层层挑起的飞檐……放眼当下,良溪古村就像一个穿越历史时光的坚强老人,在喧嚣的城市中,坚守着一种精神,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年轮。

    时过境迁,当时筚路蓝缕的艰辛早已不复存在,而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良溪精神却早已烙在五邑人的骨子里。在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黄柏军看来,罗贵率珠玑巷人南迁,体现了开拓进取、不畏艰难、勇于担当、团结协作的精神,与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是相吻合的。

    到了近代,大量良溪人漂洋过海谋生发展,他们接受了华侨文化的“洗礼”,使良溪古村落的历史文化更加丰富多样。良溪村在2021年“江门市十大美丽侨村”评比中脱颖而出。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新时代良溪人的锐意进取。近年来,良溪村以实际行动激发广大农村群众和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归侨侨眷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以展现侨乡特色、完善基层治理、提升村容村貌、助力产业发展为手段,积极打造有“颜值”更有“内涵”的美丽侨村。

    为了迎接罗氏及其他姓氏后裔的归来,良溪可谓下足了功夫。“古村落中的文化习俗与民俗风情,是区域文化符号与集体记忆,更成为海外侨胞与家乡的维系纽带。”罗志光说,考虑到每年都有未回过良溪的华侨华人归来,村里筹建了村史馆和侨史馆,希望让侨胞通过这些“窗口”了解良溪的历史和近年来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成就,加强他们与故乡的情感纽带,吸引他们回乡投资发展。

    有人说,回乡祭祖最好的理由,是让你记住来处。

    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和深入推进“六大工程”中,良溪古村独具特色的“寻根文化”是很好的载体,成为广府人和华侨华人的精神家园。

    当年,万千良溪人从这里走向珠三角、走向港澳、走向世界;如今,他们将在清明时节陆续回到良溪寻根。而这座千年古村,无论游子身处世界哪个角落,她都在静静地等待,等待他们归来,感受来自根的力量、宗族的温情和不灭的精神。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