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中国信心与力量
四部门发文调整新冠患者医保报销政策
在轨组成国际首个车轮式卫星编队
广东在香港开设7个社保服务网点
建立全面支撑体系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借鉴乌镇经验 推动赤坎振兴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3 年 3 月 3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借鉴乌镇经验 推动赤坎振兴

    江门开平赤坎镇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自然人文呈现“三大优势”:有景观品位高、侨乡风情浓的“天时”,作为广东唯一具备“世遗”要素的古镇,境内骑楼众多、胜景迭出;有地理位置佳、市场条件好的“地利”,位于中心城市两小时交通圈内,满足度假休闲景区的位置要求;有历史溯源早、人文底蕴深的“人和”,赤坎开埠370余年,关氏与司徒氏两大宗族数百年良性竞争、和同发展,涌现出著名爱国侨领司徒美堂等大批名人名家,《一代宗师》《三家巷》等80余部影视作品在此取景,是建筑文化、商业文化、影视文化和宗族文化的历史见证地。

    浙江乌镇,国家5A级景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2017年,乌镇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被称为“中国古镇保护开发中的典范”。赤坎镇是否会成为下一个乌镇?创新性复制“乌镇模式”是成功的关键,建议做好“五个重、五个一”:

    重定位,做全一条龙规划。“北有乌镇,南有赤坎”的定位,要求赤坎实现全业态留客、全时段赏游、全产业植入、全社会受益。具体策略是“一条龙旅游”:“做旺龙头”,借助碉楼景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稀缺性,发挥“世遗+古镇”双品牌优势,将赤坎镇打造成中国华侨文化文旅新地标。“做强龙身”,加强与周边镇区的旅游合作,打造“赤坎古镇、塘口碉楼、大沙花茶、金鸡科普”联游线路。“做活龙尾”,发展观光度假、文化休闲、商务会展等业态,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古镇旅游产业链。

    重运营,迭代一个新模式。一流的事业要靠一流的团队。具体而言,要建立“三级共管模式”:第一级是政府,用法规制度规范和引导古城保护性开发;第二级是专家和企业,企业负责实操运营,专家对古城发展方案进行研究把关;第三级是原住民、商户、新进人口,要发扬好客精神,打造“微笑小镇”,吸引文化旅游者到访居住、文化型企业进驻发展。

    重产业,对接一群美业态。赤坎镇本质上是一个平台,通过核心产业辐射周边经济发展。要探索古镇“旅游+”机制,以影城民宅为形、古镇风光为韵、侨乡文化为魂、饮食文化为基、音乐休闲为乐,打造一条“五美”产业链:“美景”——凸显“碉楼、古镇、生态”三大特色,发展赤坎海棠、油菜花等观光农业,打造“昼看碉楼+夜游赤坎+春赏花海”的美景体系;“美影”——精准营销赤坎影视城,发展可体验的文创产业,打造“影旅联动”新产业引擎;“美食”——引进高端“开平家宴”,做精“赤坎鸭粥”“赤坎煲仔饭”等特色小吃,以地道美食留住古镇烟火气;“美乐”——举办赤坎明星音乐节,邀请祖籍江门的港星歌手以嘉宾表演方式参与家乡建设,向全世界发出侨乡“音乐之声”;“美尚”——打造国际高端新品中国首发地,开发赤坎户外拓展、娱乐性赛车等运动品牌,将赤坎镇定为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世界青年大会固定会址,用时尚的气质吸引华侨华人游访回归、留住海内外“两个江门”的根和魂。

    重营销,引爆一串热活动。赤坎镇要成为古镇运营的范例,每年既要做好重大节事策划,又要伴随四季不断推出特色活动,做到精彩连串、网红出现、经典传承。坚持媒体造势,与本地媒体合作录制《我的家乡·赤坎古镇》专题节目,邀请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密集推送报道;坚持流量营销,依托小红书、抖音、微信视频号等流量平台,打造“赤坎网红”系列:网红景点、网红民宿、网红活动、网红局长;坚持专题推广,升级办好已有的碉楼文化旅游节、油菜花节,酝酿策划更火爆的赤坎摄影大赛、赤坎旗袍文化周、赤坎明星音乐节……

    重文化,营造一种慢生活。古镇因文化而立,文化为生活而兴。留存古镇的活态文化。失去了原住民的古镇就失去了活态文化的原真感染力,要采用“古镇区+古镇新区+新镇区”的非空心化模式,做好原住民在三区的比例分配和生活安排,实现“人也是文化元素”的传承发展。打造古镇的理想生活。一个魅力古镇,一定是都市人的生活理想。赤坎镇要围绕都市人的生活痛点,呈现独特的城镇面貌、健康的生活节奏、和美的群体关系,开展“穿旗袍,游赤坎”等文化体验活动,连接传统和未来、融合经典与时尚,描绘一幅让人向往的小镇生活蓝本。李乐乐

    《侨都·时评》版投稿:jmrb@163.com  请注明作者姓名、电话、地址,并附上银行账号。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