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以侨乡之力讲好广东故事中国故事
市花引领绿美江门建设
畅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3 年 4 月 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交警首创社区交通警务工作机制,将交通管理服务关口前移至群众“家门口”
畅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社区交警积极发动社区群众自管自治。

    近日,家住蓬江区白沙街道雅怡社区的居民惊喜地发现,社区周边道路乱停乱放的车辆明显少了,“早晚高峰期家门口的交通没那么堵了,道路看起来也更加整洁有序,邻里之间的矛盾也少了,社区一片和谐景象。”居民冯先生感慨。而这些喜人的变化,正是得益于社区交警制度的实施。

    雅怡社区是我市推进社区交通警务工作机制的缩影。近年来,江门公安将交通管理服务关口前移至群众“家门口”,在全省首创社区交通警务工作机制并同步打造枫桥式车管服务,将惠民政策和优质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保障交管服务不缺位,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增进民生福祉。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朱磊磊 通讯员 张胜军

    想民之所想 雅怡社区交通环境大变样

    看着雅怡社区井然有序的交通情况,驻点雅怡社区的蓬江区交警大队民警谭海波喜上眉梢。

    在雅怡社区珠江帝景湾旁有这样一条无名小路,曾是附近居民心中的“堵点”:道路没有划设停车位,附近居民将车辆随意停放,使得本就不算宽阔的道路变得更为狭窄。

    “这里人口密集、单位集中,机动车数量和停车泊位数量不匹配,社区内车辆拥堵、事故警情时有发生。”谭海波介绍,之前由于交警日常主要承担主干道路管理,社区工作人员又缺乏业务经验,治理效果不尽如人意。为破解这个“老大难”,江门交警牵头尝试将交警网格化勤务改革触角延伸至基层社区,将工作、服务前移,把具有丰富交通管理经验、善于沟通协调的一线老民警派到社区驻守,点对点解决问题。

    谭海波入驻后,通过大量走访调查,建立社区“资源清单”及群众需求清单,明确片区治理主攻方向。“要整治该地段车辆随意停放等问题,畅通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最主要还是要依靠社会力量,调动广大群众共同参加社区交通环境治理。”谭海波说。

    在雅怡社区大党委支持下,社区交警组织党员干部、网格员、周边物业、经联社等热心群众共50人成立雅怡社区交通义警辅助队,负责协助交警部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违停整治、社区“僵尸车”清理隐患清零,并提供车管业务咨询等便民服务。

    “加入义警队后,群众多了一种渠道反映情况。之前我们发现乱停车现象,要么打电话给110,要么打114通知车主,中间环节过长,往往等通知到位,时间也很久了。”雅怡社区第四网格专职网格员吴家荣是义警队的一员,他告诉记者,加入义警队后,可以直接与社区交警对接,发现交通乱象能第一时间通知交警前去处理,大大提高了效率。

    经过群众共建共治,如今的雅怡社区变成了另一番景象:小路内黄色禁停标志标线格外醒目,天宁路两侧施划了停车位,车辆能够自觉入位停放,路过的车辆行经该路段时也不会感到拥挤。

    “现在这条路大变样了,居民停车井然有序,我们早晚出行也不堵了。”切身感受到社区交通的变化,曾饱受上下班堵车和停车难困扰的居民罗先生不由得竖起大拇指。

    雅怡社区交通秩序的变化,既是社区基层组织主动作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真实体现,也是江门交警深入社区,倾听群众心声,依靠群众力量解决群众问题的一个缩影。在日常工作中,社区交警积极启发社区群众自管自治,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建立社区交通协管队81支、社区交通劝导队27支、社区交通宣传队4支,这些队伍发挥主人翁作用,协助社区交警开展巡逻管控、违停整治、隐患清理、宣传劝导等日常工作,助推社区内部矛盾内部解决。

    如今,在社区交警的指导下,街道、社区自主开展社区交通管理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自主管理的底气更足了,社区交通管理已经由过去“两头不管”的旧常态,变成了“两边合作、共同管理”的新常态。

    因地制宜

    “一区一策”根治

    物流园周边交通乱象

    群众最关心的交通问题出现在哪里,社区民警就要跟进到哪里。在开展社区交通管理工作中,交警部门坚持问题导向、主动问需于民,因地制宜实行“一区一策”,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有效推动解决了一批重点交通问题。

    如今,每逢上午10时许,位于江海区外海街道彩虹社区的物流园区门前,多辆大货车在现场执勤交警的指引下依次排队入场,或即停即离,交通秩序井然有序。

    作为整个粤西片区最大的物流集散地,这里聚集了圆通速递、德邦物流等7家大型物流运输公司,物流高峰期间,圆通速递一天内就进出1000多辆大货车,德邦物流进出500多辆大货车。由于中心场内空间有限,每天都有大量物流车辆在公司周边道路临时停靠等候,造成严重堵塞,周边商铺意见大,货车进出效率低,耽误货期。

    “之前有些物流货车司机只图方便,卸货时想怎么停就怎么停,严重影响我们的日常经营。”物流中心周边的商铺业主缪先生坦言。

    为保证辖区道路交通平安有序,社区交警发挥基层党组织桥梁作用,聚合各方力量,联合江海区城管局、高新区派出所等部门约谈运输企业相关负责人,通过分析预测快递单量高峰期、辖区快递物流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和停靠点位,加强对快递物流配送车辆停放的保障,并协同各物流企业根据实际合理设置了7支物流导调小分队,共同迎战车流高峰。

    “购物节期间,大队派出14名社区交警,组织各企业物流导调小分队提早到达辖区高速出口、物流园区周边道路,加强道路巡逻。根据前期调研方案,开启‘白加黑’勤务模式,24小时不间断地在江睦路、彩虹路等重点路段做好车辆引流疏导工作。”江海区交警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黄松宽说。

    针对企业园区物流货车拥堵违停乱象,社区交警联系社区、企业三方共商共治,通过施划临时停车区域、组建临时调度组、加强路段巡控等方式,化解物流高峰时段大货车堵塞交通、违停等问题。如今,物流园外的街面上违停车辆明显减少,道路通畅,车辆有序通行。物流快递安全负责人饶国兵感慨道:“以前这里非常拥堵,作为管理方,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一般。自从社区交警来了后,效果就大不相同了,不仅定期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还牵头组织了社区交通协管队伍,将这条路划为严管路段进行长期整治,效果非常好。”

    服务群众零距离

    “社区交警+车管所”为民解忧

    “在家门口就能办好车驾管业务,大大节省了我们的时间,让我们少跑路、少等待、少费心,为社区交警点赞!”现场办好驾驶证到期换证业务的村民陈大叔激动地说。

    陈大叔家住江海区外海街道中东村,村内居民老年人占大多数,许多社区老年人都有车管服务需求,但因为年纪大、路程远等原因,不方便直接去车管所办理。

    在调研走访时,江海区交警大队社区交警了解情况后,迅速跟车管所联系对接,以“社区交警+流动车管所”模式积极开展“流动车管所”进村便民利民服务工作,解决群众办证难题。

    当天,“交警车管便民服务队”将车管所流动服务车开到社区交警站,交警现场耐心为前来咨询车驾管业务问题的社区居民答疑解惑,宣讲牌照办理、完善车辆相关证件的必要性,同时讲解交通安全知识和安全行车常识,切实增强了广大市民文明驾驶和安全出行意识。

    江门交警表示,下一步将以提高治理能力、优化便民服务为导向,继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以社区交通共治经验为牵引,大力推进社区交通规范化管理建设,精细做好网格治理,让社区交通警务工作成果惠及市民,使之真正成为受群众欢迎的利民惠民工程,助力实现社会基层治理精准、高效、有力。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