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高质量发展开江“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网格·升级的治城路径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3 年 4 月 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格·升级的治城路径

我市搭建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快速解决企业诉求。资料图片
江门创新建立园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全市工业园区共设置829个网格。图为网格员进企业开展服务。
江门强化基层治理网格化场景应用,在防御强降水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江门引导新就业群体人员到社区兼职网格员,让他们参与基层治理工作。
江海区礼乐街道英南村在榕树下的村民议事会中开展政策宣传。资料图片
2022年,江门组建起4100多人的专职智慧网格员队伍。图为江门智慧网格员整装待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强调“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在城市治理大道上,作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江门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江门路径”。

    去年以来,江门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市委书记工程”高标准推进实施,聚焦网格化管理,强化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智慧治理、依法治理,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更好发挥网格在为民服务、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社会稳定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筑牢江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底板。

    成绩是最好的证明:2022年,江门率先启动建设广东省数字政府市域社会治理“一网统管”示范区,江海区顺利通过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结项评估,江门市公安局新会分局睦洲派出所入选全国第二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全市刑事治安总警情同比下降19.8%;群众诉求事项办结率达97%,位居全省第一。

    江门基层治理效能在防御强降水、台风“暹芭”和“马鞍”,处置本土疫情等大战大考中得到充分应用和检验,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文/图 黎禹君 黎雨源 江组轩(除署名外)

    系统治理 “书记工程”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地市调研时强调,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切实把治理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城市治理是重要方面。江门市委、市政府扎实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全力打造国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

    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

    2021年,江门推动“两中心一基地”落户,7个县级“信访超市”全部启动运作,“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在全省率先上线并运行,以“智治”创新开拓社会治理新格局,开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征程。

    2022年,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召开,专题部署基层治理工作,确定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施工表”和“路线图”,系统治理在全市全面铺开。

    全市“一盘棋”统筹推进——

    江门明确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市县镇三级“书记工程”,全部成立由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相关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组织、政法、编办、民政、住建等30多个部门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同时,进一步理顺市县镇三级在基层治理中的权责关系,切实发挥人大、政协等职能作用,构建市级统筹主导、县级组织实施、镇(街)抓好落实的工作体系,形成上下联动、各方协同的工作格局。

    线上多网合一、线下多部门融合打通——

    2021年9月,江门在全省率先上线“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实现与110指挥中心、12345政府服务热线等21个系统数据共享,公安、信访、政务服务效率比多网合一前大幅提升。

    资源整合夯实治理基础——

    江门整合全市1400多个党群服务中心的党建、治理、服务等多重功能,统筹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委员工作室、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群众诉求综合服务中心等各类活动阵地,推动工作场所设施共用、工作力量资源共享。

    随着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组织领导,完善议事协调机制,强化统筹协调,江门构建了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源头治理 共建共享

    “您好,这里不能停车,蓬江大桥底下和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沿路都有免费停车位,您可以把车停到那里再步行进来。”近日,网格员叶文湛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耐心引导游客。热播剧《狂飙》带火了其取景地江门,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打卡。蓬江区白沙街道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效能,发动周边社区网格员队伍进入街区,化身宣传员、劝导员、巡查员、讲解员、安全员,全面做好街区内的精细化管理。

    基层治,天下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江门出台《江门市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综合网格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实际需求,全市共划分2954个智慧网格,把村(社区)内的党建、政法综治、民政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全面建立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党员联系户的基层组织体系,开发应用智慧网格地图,推进人、地、事、组织等要素进“网”入“格”,实现人往格中去、事在网中办、服务零距离,有事找网格员成为百姓共识。同时,推动网格服务触角向海上延伸,组建海上网格。

    在此基础上,江门注重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引导产业园区、住宅小区、志愿服务等各方力量全方位融入基层治理,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家参与、基层治理成果大家共享。

    人民群众在哪里,民生需求在哪里,党建就应该覆盖到哪里。江门在全市2954个智慧网格和957个住宅小区全部建立党组织,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至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

    在鹤山市沙坪街道碧桂园翠湖湾小区,党支部的成立顺利解决了小区“停车难”问题,现在,小区遇到什么问题,党支部一呼百应,业主们争相帮忙;在新会区会城街道阳光金沙物业小区,联合党支部积极推动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点建设,不仅有效解决居民电动车充电问题,还消除了安全隐患……

    “小区有了党支部,居民就有了主心骨。”不少成立了党组织的小区,业主都对党组织的办事效率纷纷点赞。同时,江门全面铺开“红色管家”示范点建设,7个县(市、区)全部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确保服务群众更到位、更精细。

    在产业园区领域,江门创新建立园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将园区党建、安全生产、疫情防控、企业服务、综治维稳、环境保护、智慧治理等服务下沉至园区、延伸至企业,以网格化管理提升企业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工作水平。全市工业园区共设置829个网格,基本实现对园区企业、住宅区、自然村、商超和重点配套项目的网格服务全覆盖。

    以“一张网”为基础,基层治理“一盘棋”得以激活。江门市依托“基层发令、部门执行”机制,建立网格工作事项入格审查制度,制定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清单,解决从前基层干部“看得见、管不着”的难题。2021年9月试点以来,全市通过“粤平安”平台办理群众诉求办结率达98.9%,部门响应率100%,有效防止矛盾纠纷小事拖大,老百姓感受到党委政府服务群众效率显著提升。

    综合治理 锻造骨干

    一场“解渴”的培训,一次治理能力的提升。3月8日,江门市开展全市专职网格员应急管理专题培训,培训以视频形式开至各镇(街)分会场,进一步增强基层网格员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方面的业务能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此次培训让我进一步树立了‘大应急’意识,更加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基层专职网格员的职责所在,也更加认识到基层治理网格化模式融入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台山市广海镇鲲鹏村专职网格员蔡魏文说。

    基层治理的骨干队伍从哪里来,来了要怎么用?这是基层治理必须回答的问题。为此,江门出台《江门市智慧网格员队伍建设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健全网格员招聘、培训、考核晋升、激励保障等全链条职业化体系,分类划定专职网格员薪酬底线,打通职业上升通道。

    2022年,江门组建4100多人的专职智慧网格员队伍,比2021年底增加210%,其中221人为退役军人,108名表现优秀的专职网格员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真正实现了“干事有盼头、待遇有保障、晋升有渠道”。此外,全覆盖开展专职网格员技能培训,全年共开展各级各类专题培训470场,参训人员近7万人次,网格员本领素质和履职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一张清单”“一套装备”等方式,江门建立起职业化智慧网格员基层治理队伍。制定智慧网格任务清单,编制专职网格员“岗位说明书”,确保网格员工作聚焦主业、权责清晰;研发配备专职网格员专属终端设备“信息服务仪”,实现疫情防控、信息核验、数据采集、事件上报、知识学习等业务场景“一站式”移动办公。江门还建立专职网格员星级管理制度和月度绩效考核制度,作为专职工作者岗位调整、薪酬待遇、续聘解聘等的重要依据。

    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等服务网(站)点,江门探索新就业群体扫码备案登记,引导全市550多名新就业群体人员到社区报到并担任兼职网格员,畅通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渠道。

    单靠网格员还不够,江门建立市县镇三级指挥机构、应急支援队伍和逐级调配机制,全市组建“侨都党旗红”党员先锋队2400多支6.4万余人,党员突击队近千支1.8万余人。培育江门蓝天救援队、海宁海上志愿救援队等25支专业志愿队伍,在应急救援、疫情防控、公共服务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去年,面对疫情,江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动党员干部17.7万人次下沉网格,在集中隔离点、方舱医院、转运专班均组建临时党组织……党建引领彰显组织感召力,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为全市疫情防控大局作出重要贡献。

    智慧治理 科技赋能

    3月3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跨部门跨地域社会信用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启动会在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江门应用示范基地举行。国创中心主任王宁表示,该项目是“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重点专项中第一个落到广东的项目。

    这是2021年11月揭牌以来,“两中心一基地”又迈出的跨越性一步。

    “两中心一基地”,即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应用示范基地,是江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科技支撑平台。

    江门是国创中心在全国唯一设立示范基地的地级市。落地以来,“两中心一基地”聚力攻关重点科技项目,全力推进智慧社会治理应用场景建设,逐步形成了一批完善成熟的社会智慧治理产品体系、解决方案,并在防风、防疫、安全应急、社会救助等场景中得到充分应用,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应用社会智慧治理的“江门经验”。

    “每次来到广东、江门,都能感受到政法智能化、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一步一个台阶,令该领域的研究学者、专家倍感振奋。”王宁对“两中心一基地”建设发展予以高度评价。

    2月23日,中国—太平洋岛国防灾减灾合作中心在江门启用,背后折射出江门在安全应急领域的坚实基础与实力。

    将社会治理与安全应急全链条一体布局是江门特色。一年多来,江门以“五维一体”发展格局全力谋划推动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江门高新区成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随着一批批重大项目的落地,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正向着智慧安全应急2.0示范园区迈进。

    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手段的支撑下,江门构建“综合网格+综治中心+‘粤平安’云平台”全覆盖立体式工作体系。探索建设一网融合智慧党建、智慧政法、智慧民政、智慧应急、智慧城管、智慧消防等应用场景,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目前,全市649个业务信息系统实现“一网融合”。

    为更好服务企业,江门上线推广“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构建起企业诉求“117”即接即办快速响应体系(1小时接单回复,1天内提出解决方案,最迟7天内办结)。平台自2022年6月1日上线以来,群众满意度达99%以上,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同步提升。

    江门还创新建设一套富有特色的“信访超市+外送服务”机制,搭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访超市服务体系。目前,江门全市73个镇(街)设立“信访超市+外送服务”站点,实现了1330个村(社区)外送服务全覆盖。

    “工资到账了,谢谢!”台山三合镇外来务工人员陈先生激动地说。不久前,他和工友来到该镇“信访超市”反映工资拖欠问题。“信访超市”立即启动“基层发令、部门执行”机制,相关部门连夜协商,工人们次日就拿到了工资。

    目前,江门进一步完善“基层发令、部门执行”机制,建立健全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闭环工作机制,组建由1.3万名基层诉求服务人员(由网格员、调解员、社工、基层信访服务人员等构成)、1474名十大重点领域专业调处人员、245名高端专家组成的团队,面向群众服务,主动把多元调处和暖心服务送达群众。

    依法治理 凝聚侨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江门素有“中国侨都”美誉,逾530万名江门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遍布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多年来,我市不断坚持依法治理,法治赋能,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规范化水平,用立法守护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根魂梦”。

    立法是法治的起点,良法是善治的前提。2020年7月,江海区人大常委会被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是目前广东省唯一的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发挥“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江门完成对56部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115条意见被采纳,让华侨声音、湾区声音直达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江门还不断做好涉外社会法律公共服务。2022年8月29日,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正式挂牌运营,引进布点全球89个国家的连锁律师事务所,开辟涉外法律服务专区,提供国内法律法规宣传、咨询、培训、诉讼代理等服务。

    同时,江门五邑公证处被司法部、外交部确定为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机构,可联合我国驻外65个使领馆开展海外远程公证事项办理服务。2022年,江门市公证业务办理总量9万余件,其中涉外公证约35719件、涉港澳台公证2769件,使用范围遍布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

    走进江海区高新创智城A座17楼,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现代化的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以下简称“深国仲江门中心”)展现在面前。深国仲江门中心的接待区、展厅、仲裁庭室、合议室、多功能厅、办公区等功能区一应俱全,设计理念先进,以开放的姿态,为海内外华侨华人提供高效便捷国际化的仲裁服务。

    3月1日,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与深国仲江门中心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建华侨华人争议解决和法律服务高地,在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司法保障工作联动机制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进一步深化江门商事争议解决新模式的探索,凝聚服务侨都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合力。

    此外,江门还与深圳市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合作,共建域外法律查明服务机构,提供域外法律查明、商事调解、法律数据信息等服务。创新推出“检+侨”“法+侨”“司+侨”等服务模式,每年为华侨华人办理涉外社会法律公共服务事项3万多件,得到国侨办、最高检、最高院、司法部等充分肯定。

    赶考路上,千帆竞发。接下来,江门将持续打造国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进一步织密建强基层党组织体系,不断壮大基层治理骨干力量,科学导入综合网格事项,坚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力争更多工作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试点、示范,以侨都担当展现新时代广东之治风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