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4下一版  
高质量发展开江“门”
神十五乘组在轨4个月3次出舱
为再造一个新广东贡献江门力量
未来之城 阔步走来
以侨乡之力讲好广东故事中国故事
政府补助总额达500万元
川岛航线新添4艘高速客船
江门出台措施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3 年 4 月 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出台措施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涵盖产业、平台、项目、企业、环境五大方面

    □文/江门日报记者 皇智尧

    为优化提升“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扎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全力助推我市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等目标实现。

    《若干措施》包括以链促群发展“大产业”、扩容升级打造“大平台”、引强扶优推进“大项目”、提质增效培育“大企业”、整合资源提升“大环境”五方面共18条具体措施。

    推动构建制造业当家崭新形态

    江门是省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布局城市,更是承担发展其中8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任务的核心城市。在坚持制造业当家,深入实施“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背景下,江门正全力打造全省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主战场。

    《若干措施》紧紧围绕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大抓产业发展”“加快平台建设”,提出了推动产业链融通发展、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高质量推动园区载体建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7个方面的具体措施,推动江门构建制造业当家的崭新形态。

    其中,产业链融通发展,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江门以链促群发展的重点方向。《若干措施》提出,鼓励和引导各产业链通过组建行业协会或产业联盟等合作模式,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整合,融通供应链。

    在金融支持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发挥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金、市创业创新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的杠杆作用,力争每年新增制造业投资不低于6亿元,到2025年突破2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及银行融资投入超过260亿元;力争每年新增制造业贷款200亿元,2023年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到2025年突破1400亿元。

    日前,广东提出将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2市以及惠州、江门、肇庆3市部分县(市、区),依托现有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统筹资源环境和要素禀赋,每市高标准建设1个主平台。

    对此,《若干措施》提出,落实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系列政策,建设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其中,与中山市开展对口产业协作,在开平市共建1个产业合作园区,并推动台山市、鹤山市、恩平市与中山市共建金属新材料、硅能源、智能家电等3个特色产业园区。此外,还提到将加快谋划与深圳市共建深江经济合作区。

    园区建设,配套是企业最为关心的事项之一,《若干措施》中也可看出江门满满诚意。其中,提出推动建设一批“高标准、低租金、规模化、专业化”符合主导产业特点的标准工业厂房,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新空间投资开发,到2025年建成超500万平方米标准工业厂房,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产业载体平台;按照“九通一平”标准推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2023年大型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少于90项,年度配套投资不少于100亿元。

    既要“请进来”也要做足“本土”文章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没有工业投资当家,就没有制造业当家;没有招商引资,就没有工业投资。对于把好项目“请进来”,《若干措施》既有目标、也有奖励措施、更有服务创新。

    其中,提出将实施“一把手”招商工程,市政府各分管市领导和各县(市、区)长力争各招引一个投资额超10亿元项目;明确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探索试行项目准入评审与并联审批同步,推动制造业项目“拿地即动工”;联合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对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技改服务。

    2023年至2025年,我市每年力争引进制造业项目计划投资额不少于1600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每年不少于40个,重点产业链项目占比不低于80%。

    除了推进“大项目”,做足“本土”文章——培育优质企业也是未来江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此,《若干措施》对总部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提出了具体培育措施。

    例如,对经认定的总部企业,经营贡献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到2025年培育不少于35家总部企业、5家单项冠军企业;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的商业银行信用贷款给予贴息支持,2023年力争新增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此外,还将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市场主体培育计划,对符合条件的工业小升规、股改、上市企业分别给予最高20万元、30万元、530万元奖励,2023年推动不少于600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300家工业企业上规模发展,力争4家企业上市。

    创新是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制造业企业产学研联合创新,深入实施“揭榜挂帅”制技术攻关,组建10家技术创新联盟,培育200家创新标兵、尖兵,选派1000名科技特派员解决技术难题,培育服务1万家创新主体。2023年新建20家以上省、市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到2025年建成不少于7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力争新增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

    《若干措施》从完善机制体制、持续优化提升服务等多方面,着力整合资源提升发展“大环境”,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例如,《若干措施》明确将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并建立制造业当家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此外,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全市领导干部重要培训课程,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谋划制造业发展的能力。

    再从制造业企业普遍关注的土地供给来看,《若干措施》提出,推行“标准地”供应、弹性年限出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带项目”“带方案”出让、混合产业供地等多种供地方式,提高项目落地效率,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在人才保障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持续推进“园区技校”项目,每年对接服务园区企业不少于100家次,为不少于5万人次劳动者提供技能服务,技工院校对接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项目,每年培养企业学徒不少于1500人;2023年全市产业园区内新增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3000套(间),符合条件的产业人才未成年子女100%安排入学,解决产业人才的安居和子女教育问题。

    实实在在的服务举措,还体现在提升产业发展环境上。《若干措施》提出,将深入开展重点企业服务活动,完善工业200强企业服务专班和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全覆盖的长效服务机制;进一步扩充“政银保”融资项目合作银行、保险、担保机构,简化申请和审批流程,2023年放贷金额不少于100亿元,服务企业不少于6000家次;推出“企业服务年”系列措施,应用粤商通、12345政府服务热线等平台,完善重大项目政务服务专班等机制,为企业提供咨询、开办、投资、诉求、政策兑现等一站式服务,为产业项目加速落地提供从签约到投产全链条导办帮办服务。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