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高质量发展开江“门”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丰盈·希望的都市绿洲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3 年 4 月 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丰盈·希望的都市绿洲

202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超18.67万公顷,粮食产量突破99万吨,创近12年新高。周华东 摄
江门乐于推“陈”出新,不断延伸新会陈皮产业链。图为新会陈皮村。毕松杰 摄
江门开门见绿,全市林地面积42.8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5.12%。张浩洋 摄

    大江之门,湾区明珠。

    这里是优质“粮仓”代表“广东第一田”的所在地,2022年粮食产量突破99万吨;这里是位居“2022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榜首的新会陈皮的产地,2022年新会陈皮产业全链条总产值190亿元;这里是《狂飙》中依山傍水、环境宜人的“京海市”,“生态江门”点亮“湾区花园”……

    江门,一座充满丰盈希望的都市绿洲,沃野平畴丰饶而美丽,绿美生态秀美而宜居。连续多年在全省乡村振兴实绩、粮食安全责任、全省环境保护责任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等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省委、省政府统筹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江门市委、市政府将认真贯彻落实,持之以恒牢记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大力开展绿美江门行动,让高质量发展路上的江门“丰”景如画、“绿”途旖旎。

    文/毕松杰

    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

    粮食安全责任考核连续4年“全省优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广东提出,下大力气促进粮食稳产增产。江门牢记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抓紧抓实粮食供给安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现粮食安全责任考核连续4年“全省优秀”。

    放眼全省,江门“广东第一田”是粤字号粮食主产地,坐拥全省首个中国农业公园。202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超18.67万公顷,累计复耕复种撂荒耕地2933公顷,粮食产量突破99万吨,创近12年新高;生猪出栏222.1万头、家禽出栏1.18亿羽、蔬菜产量199.27万吨、水产品产量93.06万吨。江门以粤港澳大湾区1/6的土地生产了1/3的粮食、1/4的水产品、1/5的肉类和1/8的蔬菜,“湾区粮仓”名副其实。

    好粮食从“芯”开始。江门积极深化种业振兴行动,先后创建全省首个“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和全省首家航天育种院士工作站,建设长达20公里的“种业长廊”,走出“广东种业第一股”鲜美种苗。“去年底,我市成立江门市种业发展联盟,着力构建多方协同、产学研一体化的种业交流合作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加快谋划创建江门市现代种业产业园。”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台山市广海镇连片田地里,无人驾驶插秧机通过智能系统,实现田间地头自主转弯、精准对行和自主插植。“从没想过,农业机械能进步得这么快!”台山市广海镇添丰农场负责人冯承志感叹道,相比传统高速插秧机,无人驾驶插秧机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实现了农业生产“省力又省心”。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江门是农业机械化的佼佼者,成立于1956年的新会农业机械厂是最好的佐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厂视察,并获周恩来同志亲笔题写厂名;成功研制畅销国内外的“工农—12K型”手扶拖拉机;产品获颁国家质量金奖……这段故事,充分说明江门农机事业起步早、基础实、能力强。

    今天的江门,主要农作物综合化机械水平67.5%,其中水稻达92%。全年统防统治16.29万公顷次,经验模式被全国推广。同时,我市推广应用自动化播种线35条,大力推动育秧中心、立体化育秧工厂建设。全市烘干运力达1.5万吨/天,占全省日烘干运力的1/3,今年将继续新增建设8个节能烘干中心……

    种种数据表明,江门农业机械化在全省名列前茅。去年以来,江门更是主动转化自身全省农机事业“尖子生”优势,高标准建设智慧农机装备产业园,提升高端智能农机装备自主研发生产水平,确保农机化发展水平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春风浩荡春潮涌,侨都大地正春耕。3月6日,我市举行春季农业生产暨支农服务下乡现场会,吹响春耕备耕“冲锋号”:江门今年计划春种农作物播种面积8.33万公顷,较去年增加666.7公顷,计划4月上旬全面完成春播工作,全力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江门贡献。

    担当现代乡村产业主力军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去年排名全省第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广东提出,着力建设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近年来,江门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全面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纵观南粤,江门有力担当着广东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主力军。2022年,江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近600亿元,增长7.7%,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全链条总产值达533.90亿元;打造“1+13+27”国家、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梯队;新会陈皮力压五常大米、长白山人参、普洱茶等“大咖”,高居“2022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榜首。

    以工业思维谋划发展农业,是加快实现“三农”裂变的重要路径。江海区月光宝盒鱼香园养殖基地创新用“桶”养鱼,几万尾脆肉罗非鱼住进“集体宿舍”,24小时监控鱼的“健康指标”,实现鱼池的可视化、数字化管理。“过去需要1年生长周期的脆肉罗非鱼,如今80天左右便可上市,单位亩产效益提高约20倍。”该基地负责人黄耀荣介绍道。

    设施农业正不断赋能江门农业现代化生产。在恩平市丝苗米产业园核心区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米全流程柔性动态协同工艺系统精准控制碾米设备、自动加工机等国内外先进的粮食加工装备,大米年加工能力达10万吨;机械育秧在台山等地风靡,实现育秧如“流水式”车间作业,1小时就可满足3.33公顷水田的插秧需求;恩平马铃薯合作社推广应用冬种生产全程机械化,可节约八成左右人力,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强劲动力……

    高质量农业在于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抓产业能级提升,抓增收致富。江门成立全省首个地级市预制菜产业联盟,加快建设“一园四区”预制菜产业园,大力支持蓬江区预制菜产业园成功创建首批预制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布“江门十二菜”首批侨都预制菜名录,把发展预制菜产业作为链接一二三产融合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途径。据统计,2022年,我市开发上市侨都特色预制菜产品超300款,向国内外销售“侨都预制菜”6200多吨,销售额超3000万美元。

    接下来,江门将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突出推进强县带镇促村,更好地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色和村的资源,推动台山省级“农业特区”、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改革,推动全市农村承包地流转率达68%以上,深化珠三角特色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多种实践模式,全面提升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加快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生态江门”点亮“湾区花园”

    “三山两江一海湾”格局构建生态美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广东提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样板。近年来,江门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山水融城、古今辉映、中西交融的魅力江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居者自豪、来者依恋的幸福家园。

    生态是江门这座山水之城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最美底色。20世纪50年代末,新会荣获全国绿化先进奖旗;20世纪80年代末,江门成为全省第一个绿化达标市;2015年,江门正式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2017年10月,江门获批成为国家森林城市。生活在江门,不用去远方,便能享受与青山绿水为邻的惬意。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脍炙人口的散文《鸟的天堂》编入小学语文教材,历经一代代人诵读,小鸟天堂名扬天下。穿越九十载沧海桑田,巴金的所见所闻仍旧展现在我们眼前,万千鹭鸟依然悠然自得,古榕树更加枝繁叶茂,小鸟天堂也成了国家级湿地公园。

    “绿”镜下的“生态江门”,“美”一帧都“纯天然”,点亮了“湾区花园”。江门积极构建“三山两江一海湾”的生态保护空间格局(“三山”指天露山脉、古兜山脉与大隆山脉三条山脉;“两江”指西江、潭江水系;“一海湾”指南部大广海湾沿海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2537.49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26.69%;包括3个国家湿地公园、2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地质公园在内的60个自然保护地星罗棋布,如生态绿核守护五邑侨乡的绿色血脉;自然生态开门见绿,全市林地面积42.88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45.12%。

    做好“水文章”方能答好“生态卷”。江门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共投入资金超过90亿元用于水环境治理。全市实现城市、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全覆盖,现有城镇污水管网超过2000公里;完成8747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城区12条黑臭水体彻底告别黑臭并实现“长治久清”,5条省级以上农村黑臭水体全部提前完成整治;全市82个饮用水水源地全面完成规范化建设;完成潭江流域内1600多家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排查整治,从源头直击污染“痛点”;扎实开展珠江口海域综合治理攻坚,近岸海域水质稳步提升。

    《狂飙》主演之一张颂文在江门拍戏期间发表了30多条微博,从一望无际的蓝天到风柔沙白的海边,从原生态的稻草田到负离子饱满的山林间……游走在如诗如画的“生态江门”,张颂文不免感叹:“我在美景中是不爱拍自己的,总觉得会破坏景观。”

    绿色,是江门的底色,也是江门工业的特色。江门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共建江门双碳实验室,率先构建“实验室+产业园”政产学研融通发展新模式,高标准建设广东(江门)硅能源产业园、新会新能源汽车双碳产业园和台山广海湾能源双碳产业园三大产业园,在全面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展现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江门担当。

    相关链接

    “广东第一田”:大湾区难得的“黄金粮仓”

    作为广东省农业大市,江门优质丝苗米种植位列全省第一,优质稻覆盖率99.2%,最难能可贵的是拥有“全省十佳最美农田”之一、大湾区最大连片耕地——“广东第一田”,有力担当起“湾区粮仓”的重任。

    广义的“广东第一田”指的是涵盖了台山都斛镇、赤溪镇、斗山镇、端芬镇、广海镇等地连片约1.6万公顷的稻田。狭义的“广东第一田”指的是20世纪90年代由省领导担任总指挥发展的台山都斛镇万亩粮食(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以下简称“万亩片”),是粤字号粮食的主要产地,目前粮食年产量可达3060吨,年产值达1224万元。

    万亩片彼时是省市县镇四级领导联办的水稻创高产示范基地,是全省第一个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994年11月,时任国务委员陈俊生视察万亩片,给予“广东第一田”称号。此后万亩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平均每年投入建设资金超100万元,成为目前全省连片水田占耕地面积比例最高、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示范片,也是广东省第一个成功申报中国农业公园的地方,获袁隆平院士亲自题字“台山中国农业公园”。

    在寸土寸金的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如此规模连片的“黄金粮仓”,实属难得。未来,江门将实施“广东第一田”提升工程,建设无人农场、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打造高产高效、绿色生态、智能智慧的全国种粮示范田。

    新会陈皮登顶“2022中国区域农业产业 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

    去年底,2022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论坛暨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年度盛典系列活动在京举行,权威发布“2022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等报告。我市新会陈皮以983.75的品牌影响力指数,力压五常大米、长白山人参、普洱茶等知名农业品牌,首次位居“2022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榜首。

    新会陈皮素有“和药”之首、“千年人参、百年陈皮”美誉,入方和百药,入膳调百味,入茶增百香。近年来,江门着力构建“大基地+大加工+大科技+大融合+大服务”五位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成功创建大湾区首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新会陈皮产业园,培育市场主体超1700家,带动7万人就业,2022年全产业链产值达190亿元,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一直以来,江门乐于推“陈”出新,不断延伸新会陈皮产业链,形成药、食、茶、健、文旅和金融等六大类100多款产品。江门丽宫国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参与其中的代表之一。“如今,丽宫国际拥有5大系列32种陈皮加工产品,年产值超1亿元,拥有9项与新会陈皮相关的国内授权发明专利。”丽宫国际总裁区柏余说。

    近年来,江门致力于构建新会陈皮产业全链条溯源体系,为生产流通全过程打造“安全屏障”。去年10月,由政府指导打造的新会陈皮数字化溯源管理系统正式上线,以现代信息技术助推完善新会陈皮道地性品牌保护和溯源管理工作,实现新会陈皮的道地生产数据化、溯源监管智慧化、品牌保护系统化。

    自带影视感的江门旅游人气“狂飙”

    上月,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在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出镜。该报道以长堤作为全国消费复苏尤其是旅游复苏的样本进行开篇,生动诠释“‘卯’足干劲抓开局:消费‘马车’跑起来”的节目主题。

    “现在的周末,墟顶老街比过年还热闹!”电视剧《狂飙》已告一段落,主要取景地江门热度继续攀升。在蓬江区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的墟顶老街、水埠头、新市路一带见到,前来打卡《狂飙》取景地点的游客和市民络绎不绝,不少人专门拿着“拍摄点地图”,挨个寻找剧中拍摄地点打卡,沿街商铺也适时加入各种《狂飙》元素吸引顾客,如写有剧中经典台词的纸扇、“强盛小卖部”招牌等,让游客仿佛置身“京海市”。

    江门是一座自带影视感的城市。在这里,路过一栋建筑、一家商铺、一个街角,说不定就能邂逅一幕影视剧中的同款场景。近年来,《误杀2》《让子弹飞》《一代宗师》《除暴》等知名影片先后到江门取景拍摄。《狂飙》中的高启强骑着小摩托车穿越蓬江区长堤历史文化街区;《除暴》中的警匪双方在蓬江区跃进路互相对峙氛围紧张;古色古香的开平碉楼、台山梅家大院,为《让子弹飞》提供了极具年代感的表演舞台……

    江门正高水平建设全域旅游,34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星罗棋布,广东唯一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等独特资源熠熠生辉。一批高品质的重大文旅项目串珠成链,投资66亿元的赤坎华侨古镇项目正逐渐成为广东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文旅新地标,投资50亿元的鹤山古劳水乡致力于打造中国最美岭南水乡。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